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善颖

作品数:27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耐药
  • 12篇耐药性
  • 7篇药性分析
  • 7篇耐药性分析
  • 4篇支原体
  • 4篇碳青霉烯
  • 4篇碳青霉烯类
  • 4篇青霉烯
  • 4篇青霉烯类
  • 4篇革兰
  • 4篇革兰阴性
  • 4篇病原菌
  • 3篇单胞菌
  • 3篇药敏
  • 3篇阴性杆菌
  • 3篇原体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细胞

机构

  • 25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柳州市中医院

作者

  • 26篇莫善颖
  • 15篇韦柳华
  • 12篇蒋利君
  • 10篇李梦薇
  • 8篇彭华
  • 6篇黄志卓
  • 4篇刘文雄
  • 4篇刘滨
  • 4篇罗国兰
  • 3篇赖军华
  • 3篇韦卉
  • 2篇周淑群
  • 2篇戴盛明
  • 2篇胡海滨
  • 2篇周定球
  • 2篇朱虹贞
  • 1篇李钰
  • 1篇杨柳光
  • 1篇陈晓丽
  • 1篇马兴璇

传媒

  • 6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吉林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年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变迁被引量:24
2009年
目的探讨解脲脲支原体(Uu)及人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感染状况,分析近3年支原体的感染及耐药变迁。方法对2005-2007年就诊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41.3%、44.0%、44.5%,其中绝大多数是Uu,其次是Uu+Mh、Mh;3年中均以宫颈分泌物的支原体阳性率最高,男性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次之,3年来支原体阳性患者好发年龄以21~30岁年龄段最多,其次为31~40岁年龄段;3年中Uu均对环丙沙星耐药性最高,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甲砜霉素较敏感,Uu+Mh均对交沙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较敏感;耐药性变迁分析中,除Uu对环丙沙星、Uu+Mh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变化不大外(P>0.05),对另外的抗菌药物均发生明显改变。结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为该地区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支原体的耐药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韦柳华刘滨莫善颖肖萍
关键词: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耐药性
临床免疫学实验室在医院管理年的建设和管理
2009年
刘文雄韦卉窦莉伶胡海滨朱虹贞李金万莫善颖
关键词:医院管理临床免疫学质量管理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机制与同源性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并研究其耐药机制和分子流行病学,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医院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的分布、抗菌药物敏感性、耐药机制和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 454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以鲍氏不动杆菌(ABA)和铜绿假单胞菌(PAE)为主,肠杆菌科细菌仅检出3株;主要分离自ICU和神经外科;送检标本以呼吸道为主,占86.1%;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检出率为29.3%,且逐年上升;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为13.7%,各年检出率未有明显波动;ABA的OXA-23和OXA-5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1.1%和100.0%;PAE的IMP基因阳性率为4.7%,oprD2基因缺失率为63.4%;ABA和PAE主动外排表型阳性率分别为56.7%和53.4%。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多药耐药性严重;OXA-23和OXA-51基因及主动外排系统是多药耐药ABA产生的主要机制;oprD2基因缺失和主动外排系统是PAE的主要耐药机制。
黄志卓韦柳华蒋利君李梦薇莫善颖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耐药机制分子流行病学
胆汁标本直接涂片、直接培养与增菌培养结果比较被引量:1
2009年
韦柳华蒋利君刘滨莫善颖陈翔
关键词:胆汁细菌耐药性
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病原菌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6例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前4位病原菌依次是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1种细菌感染占68.0%,≥2种细菌混合感染占32.0%。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对丁胺卡那耐药率<10%。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产ESBL s阳性率分别为45.8%、31.3%。结论: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韦卉蒋利君李钰彭华李梦薇莫善颖
3416例宫颈分泌物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我院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应用培养法对我院3416例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同时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支原体感染的总阳性率为43.7%,其中Uu感染占40.0%,对环酯红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Mh感染占0.7%,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Mh感染占3.0%,对强力霉素、交沙霉素、美满霉素敏感。结论: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对防止支原体耐药株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周淑群莫善颖杨柳光韦柳华
关键词:支原体药敏试验宫颈分泌物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细菌307株,革兰阴性杆菌占85.7%,革兰阳性球菌占14.3%。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革兰阳性球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9.8%,其他3种革兰阴性杆菌为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对呋喃托因的耐药率为0-13.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率分别为54.7%、37.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离率为76.9%,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分离率为100.0%;细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ICU病房的主要病原菌常为多重耐药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韦柳华蒋利君彭华莫善颖李梦薇
关键词:ICU病原菌耐药性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结果判断参照CLSI 2010年标准。结果 95株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分布于ICU36株,占37.8%,其次为神经外科26株,占27.3%;以痰液分离最多45株占47.4%,其次为肺泡灌洗液33株占34.7%;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为3.2%,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分离率为7.1%;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为10.7%,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较低0~16.1%,恶臭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为33.3%,短黄杆菌仅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敏感,褪色沙雷菌仅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敏感。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不同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不同,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比铜绿假单胞菌更严重,因此应谨慎、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密切关注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更好地控制细菌感染。
韦柳华黄志卓李梦薇彭华蒋利君莫善颖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性
基层医院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
2010年
目的:了解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尿路感染的458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66.2%)。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革兰阳性茵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呈多元性,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彭华陈洪生莫善颖
关键词: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通过食物不耐受检测,为消化系统疾病致病因素的寻找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2例有消化系统症状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特异性IgG。结果:消化系统症状患者有食物IgG升高者39例,占75.00%。四种消化系统疾病类型中,以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生率最高,达82.35%;其后依次为炎性反应性肠病(IBD)、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所吃食物中以蟹的IgG阳性率最高,占38.46%。结论:检测食物IgG对了解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耐受食物及指导相应饮食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韦卉胡海滨莫善颖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