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玲燕
-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罗格列酮预防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 2009年
- 蔡玲燕刘菲熊伍军
- 关键词:慢性肝损伤纤维化作用罗格列酮细胞外基质沉积肝纤维化
- 胶囊内镜联合小肠CT造影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小肠CT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4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在间隔2-7 d内先后行CE及小肠CTE检查,参照最终诊断结果(病理诊断或后续随访结果),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发现小肠疾病的阳性率,以及二者联合对小肠疾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结果:114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5例,不明原因腹痛(伴或不伴大便习惯改变)32例,疑诊克罗恩病29例,不明原因消瘦18例.C E和C T 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51.4%和40.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阳性率为57.1%.CE和CTE对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病变检出率差异不大(46.9%vs 40.6%,P>0.05),二者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59.3%,较单独CE和CTE诊断率更高(P<0.05).对疑诊克罗恩病患者,CE能更多地发现小肠病变,诊断阳性率高于CTE(86.2%vs 65.5%,P<0.05),联合二者检查,诊断阳性率提高到93.1%,与CTE相较有显著差异.结论:CE和CTE对疑似小肠疾病患者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但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疑似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高于CTE,二者联合意义更大.
- 刘雁冰孙燕蔡玲燕袁琼英刘菲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
- PPARγ对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展的核心,其激活和增殖受到多种细胞因子网络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γ是其一亚型,通过干扰调节HSC增殖与凋亡的信号途径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能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 蔡玲燕刘菲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
- 胶囊内镜在325例疑似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6月—2015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科325例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症状组),经胃肠镜检查、腹部CT、钡剂造影等检查均未能明确诊断,采用以色列PillCam胶囊内镜或韩国MiroCam胶囊内镜检查,并以53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作为对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多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和贫血接受检查,中青年则以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325例中有318例顺利完成检查,成功率为97.8%;完成全小肠检查288例,成功率为88.6%。其中186例发现小肠病变,病变检出率为57.2%;169例患者明确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为52.0%。所检出的疾病包括克罗恩病、血管畸形、糜烂、溃疡、息肉、憩室、肿瘤、吸收不良等。53例无症状体检者全部完成检查,发现小肠病变13例,病变检出率为24.5%,6例明确病因,诊断率为11.3%。结论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成功率高,对疑似小肠疾病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无症状体检者也有较好的筛查价值,尤其对老年人安全、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 刘雁冰蔡玲燕孙燕袁琼英刘菲
- 关键词:胶囊内镜小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