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中荣

作品数:25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小说
  • 6篇叙事
  • 6篇明清
  • 6篇故事
  • 4篇文化
  • 4篇乡村
  • 4篇描写
  • 4篇互文
  • 3篇演义
  • 3篇意蕴
  • 3篇三国演义
  • 3篇情节
  • 3篇文化内涵
  • 3篇明清白话小说
  • 3篇明清小说
  • 3篇《三国演义》
  • 3篇白话
  • 3篇白话小说
  • 2篇道德
  • 2篇叙事功能

机构

  • 16篇南开大学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4篇许中荣
  • 1篇刘洪强
  • 1篇杨晓丽

传媒

  • 2篇运城学院学报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天中学刊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广东技术师范...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广播电视...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菏泽学院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昼寝叙事与《红楼梦》小说意境的建构被引量:3
2016年
昼寝是《红楼梦》"睡"描写的一种重要书写形式。"昼寝"包括大量昼寝诗词、故事等文本形态,大致可分为女性昼寝和男性昼寝两大类。两种昼寝叙事的融合促成了《红楼梦》"脂粉香"与"文人气"的雅俗交融的小说意境的建构。
许中荣
关键词:红楼梦意境
论《三国演义》中的谯周形象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1
2016年
《三国演义》中的谯周是一个矛盾的、充满张力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出场九次,但却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小说围绕"谯周劝降"展开对知识正确性与道德合理性之关系的思考。围绕谯周劝阻诸葛亮、姜维北伐演绎"天时"与"人力"、"知识"与"道德"的冲突以及知识面对道德时的有限性,以及如何评价二者价值高低的问题。"毛本"在谯周形象上的微调,除了行文上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明清易代之际文化思潮的呼应,同时也表现出毛氏父子的"史家心眼",并未对谯周形象予以简单化的处理与批评。
许中荣
关键词:《三国演义》谯周道德贰臣
明清小说乡村意象叙事艺术论略被引量:2
2014年
明清小说中的乡村并没有如同城市一样成为一种文学生态,而多以一种孤立、自足的姿态出现在小说文本中,正是这种孤立的自足使得乡村得以保持其意蕴的纯洁性,这种意蕴的纯洁性也使其成为内涵相对集中的乡村意象,从而对小说的意义生发、审美表达、叙事建构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乡村在明清小说叙事之维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的价值,即在叙事节奏上起到张弛相间,是缺场的叙事动力,给小说带来客观真实感的陌生化叙事以及所具的"奇""险""趣""味"叙事张力。明清小说的乡村描写之价值应予以重估,以纠长期明清小说研究中对其的偏见。
许中荣
关键词:明清小说乡村意象叙事艺术
明清白话小说“墙上题诗”叙述的文学价值试论被引量:2
2017年
明清白话小说中存在数量可观的作为情节单元的"墙上题诗"叙述,探讨其意义对深化小说认识有一定裨益。在基于前人主要是关于才子佳人小说"题壁诗"研究的基础上,把"墙上题诗"作为一个动态的创作过程予以综观,梳理其在小说叙事、人物塑造以及小说情调的营构三个方面的价值,分析其在不同类型故事中的叙述特点以及意义呈现。这对揭示明清白话小说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如何把现实生活中的作为一种诗歌创作方式的"墙上题诗"现象融入小说叙述,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小说创作者借鉴或融入了它的哪些创作特点以及如何去艺术化表现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所参考价值。
许中荣
关键词:明清白话小说小说叙事
《三国演义》中徐庶形象的文化解读——兼谈“荐诸葛”阐释中的“误读”问题被引量:1
2016年
徐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功能性人物,同时具有独立的文化意蕴。第一,"行歌自荐"的情节虚构是底层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自我想象"与心态呈现。第二,小说作者通过徐庶的"辞刘归曹"生动演绎了道德的选择与坚守的困境以及对美德悲剧特性的思考。第三,武樗瘿对"荐诸葛"的误读说明以读者"情境语境"替代作者"意图语境"的解读冒险,而回归文本的"叙事逻辑"才是小说情节解读的正途。
许中荣
关键词:文化意蕴道德误读
从互文性看《聂小倩》的故事来源及其创作指向被引量:1
2016年
历来把《聂小倩》主旨理解为"爱情故事"或由其延伸而来的"理想人格的颂歌"之说,遮蔽了在小说中甚为重要的"拯救"和"报恩"意旨。《聊斋志异》不仅以书生"自况",也存在以狐鬼精魅等"美人""自况"的情况。通过对《聂小倩》中"一女、一男、一侠客"的故事结构及其语言细节的互文溯源,其与青楼文学中"妓女从良"的母题存在密切联系。结合明末清初士人心态、时代风气与创作环境,并与蒲松龄的人生遭际综合考察,认为《聂小倩》正是化用了"妓女从良"的故事结构,进行夺胎换骨的改造,以"渴望知遇,希求帮助"为深层创作指向的作品,融入于明末清初整个创作环境之中。
许中荣
关键词:《聂小倩》互文性故事来源创作指向
青楼文学视域下的《聊斋志异》考察
2013年
《聊斋志异》产生于狎邪笔记与明末清初江南士人与青楼名妓风流轶事盛行的时代,"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聊斋志异》创作与青楼文学关系密切。从青楼文学视角解读《聊斋志异》对研究《聊斋志异》寓言化故事及其与同时代文学之联系是有帮助的。
许中荣
关键词:聊斋志异
明清小说“乡村描写”美学意蕴简论被引量:1
2014年
明清小说中的"乡村描写"具有相对独特的审美意蕴,宁静、和谐的诗意美与简淡、"土气"的朴拙美是其最突出的美学风格;冷热紧疏的节奏美和隐秘、惊险的奇趣美是其在美学风格上的行文追求。探讨其美学意蕴不论对中国古代文学中乡村描写,还是对明清小说整体的美学意蕴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许中荣
关键词:明清小说美学意蕴
论“非三国故事”融入《三国演义》的方式及其效果被引量:2
2016年
作为素材来源的"非三国故事"融入《三国演义》主要有三种较为常见的方式。一是在三国人物的故事框架中,历史上相似人物故事的细节渗透与填充,使故事情节更为丰满圆融;二是同时代流传的相似题材故事情节的挪移与植入,由于同时流传的相似人物与故事的混融,从而形成故事的交叉与增殖;三是"非三国故事"文学/文化传统融入小说形成同类小说情节的重复,这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想象与虚构方面,使小说具有"文化小说"的特点。
许中荣
关键词:素材来源《三国演义》文化小说
《水浒传》“走”字叙述的文本意义与哲理内涵——从“逼上梁山”说起
2014年
从《水浒传》衍生出的"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以往人们过多地从文本外围入手诠释二者,却往往陷入自相矛盾。从文本内部入手审视二词却发现其与小说中最多的动词"走"字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走"在小说中并非单纯的叙述动词,已成为囊括修辞学、叙事学以及与"道"相发明的符号系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走"入文本,细绎"走"在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上的文学功能和与"道"相生发的哲理意蕴,以期得出新的合理的解读。
许中荣
关键词:水浒传小说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