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夕海
- 作品数:61 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患者常见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2008-2010年老年患者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8-2010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网络医院门诊或住院老年患者临床分离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0年版判断结果。结果 2008-2010年共收集老年患者革兰阳性球菌3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9株,占28.6%,溶血葡萄球菌53株,占17.0%,表皮葡萄球菌44株,占1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51.7%,MRSA耐药严重,除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外,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7.4%;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0%;3年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利奈唑胺较为敏感外,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7.1%,未发现耐利奈唑胺肠球菌。结论老年患者革兰阳性球菌耐药严重,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
- 苗秀英许夕海胡立芬程君叶英李家斌
-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 纵隔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重症肌无力1例
- 2023年
-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是临床上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呈低度恶性[1],后续有学者建议至少为中度恶性[2-3]。其发病年龄据文献报道在9~82岁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成年人[4-5]。FDCS起源于淋巴结内或结外器官,结内FDCS好发于颈部及腋窝淋巴结,结外FDCS几乎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常见于扁桃体、甲状腺、鼻咽部、肺、胃肠道、肝、胰、脾[6]。本文通过介绍1例尤其罕见的发生于后纵隔内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且伴发副肿瘤性天疱疮及重症肌无力的诊治过程,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洪文清许夕海潘红利张颖许峰
- 关键词: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副肿瘤性天疱疮腋窝淋巴结重症肌无力鼻咽部低度恶性
- 2型糖尿病患者特点分析及满意度调查
- 2023年
- 2型糖尿患者数量的增加是糖尿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这种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热量高胆固醇饮食和久坐的生活方式。尽管有大量的药物组合来控制血糖水平,但这些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就目前情况而言,2型糖尿病的控制仍然困难。本文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从而使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及自我管理,达到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患有2型糖尿病体检人群的临床资料。定期测量两组患者血糖并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满意度评分(p=0.027)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糖尿病健康管理在控制血糖水平及提升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江浩洋许夕海童谣马蕙娅王安全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饮食控制自我管理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 2024年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使患者感染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DBV)的新发传染病。2009年首次在我国中部地区发热伴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现在亚洲多个国家流行,重症患者死亡率高。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DBV因人际传播而引发SFTS聚集性的疫情事件时有发生。尤其重症患者容易引起人际传播事件发生,在其抢救和治疗过程中因防护不规范易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医护人员感染病毒。因此,迫切需要制定防控DBV人际传播的合理措施,控制疫情蔓延,对临床SFTS重症患者的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为了更好地规范DBV人际传播防控策略,研究邀请了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深入讨论,在SFTS的流行概况、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接触传播、病毒气溶胶传播、患者的污染物及遗体处理等关键防控措施方面达成了共识。
- 胡立芬龚磊龚磊李春辉殷俊叶英杨帆郜玉峰瞿婷婷程君李军瞿婷婷程君崔宁王刚许夕海徐峰徐静杨江华王刚黄小平徐峰徐静刘玮饶建国
-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际传播防控措施
- 大鼠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内皮素及其转化酶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外周血内皮素(ET1)含量和肝脏前内皮素原(ppET1)和内皮素转化酶(ECE)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以期对其在门脉高压中动态变化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方法通过四氯化碳(CCl4)介导大鼠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模型,放免法检测ET1,半定量RTPCR法观察不同时期肝组织中ppET1和ECE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外周血ET1含量和肝脏ppET1的表达分别从第8周和第6周开始显著升高,且ET1的升高与门脉高压形成呈显著相关,而肝脏中ECE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外周血中ET1含量的增高和肝脏中ppET1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形成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 许夕海陈澍卢清施光峰
- 关键词: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内皮素转化酶
- 大鼠实验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内皮素及其受体动态变化的研究
- 目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是一个严重影响中国人民生活健康的常见病.近年来,由于对以内皮素(endothelin,ET)为代表的缩血管物质和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0)为代表的扩血管物质认识的深入,目前认为肝硬...
- 许夕海
- 关键词:门脉高压内皮素系统RT-PCR
- 文献传递
- 感染性心内膜炎4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分析我院近10年所收治的4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资料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3例IE的诊治经过.并将所得结果与1994年报道的1983—1993年的IE的相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43例中有心脏基础疾患者37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5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3例,左房室瓣脱垂1例,既往有IE史者6例)。43例中人工瓣膜的心内膜炎(PVE)占27.9%(12/43)。发热为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首发症状,共42例(98.9%),其次为贫血和心功能不全,分别为25例(占58.1%)和18例(41.9%)。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26例(62.8%),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VE)和PVE的赘生物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别。赘生物好发部位依次为左房室瓣(16例),主动脉瓣(7例)以及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均受累(3例)。43例中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8.8%(21/43),其中,最常见的虽然仍是草绿色链球菌,共5例(11.6%),但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值得重视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的IE。结论: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探讨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应该是目前针对IE的重点。
- 许夕海陈明泉施光峰
-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
-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中DNA定量等指标变化。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24、48、96周HBVDNA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起始相比,治疗组24、48周HBVDNA下降幅度均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治疗组未发现病毒学反弹,对照组出现1例;两组HBVDNA载量500~999copies/mL,300~499copies/mL和<300copies/mL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HBeAg(+)患者HBVDNA阴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未发现HBeAg转换。结论 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抗病毒活性明显优于ADV,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 黄浩许夕海马泰郜玉峰程君叶英周仲松谢琴秀魏少峰苏菲李家斌
- 关键词: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
-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膦甲酸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疗效。方法 40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保肝支持治疗和膦甲酸钠治疗,对照组仅接受保肝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血清HBV标志和膦甲酸钠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肝功能恢复亦比对照组为佳;治疗组血清 HBV DNA水平下降快(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未见严重肾损害、明显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结论 膦甲酸钠能快速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用于治疗慢性重型乙肝有较好疗效。
- 陈明泉许夕海施光峰
- 关键词:膦甲酸钠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 临床分离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真菌感染的种类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8月临床分离出的真菌菌株,用沙保弱培养基对其培养、分离和纯化,科玛嘉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ATB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464株真菌,其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8.0%,其次是光滑念珠菌,占15.5%。分离的真菌对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率较高,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相对较低。结论检出的真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以提高临床治愈率。
- 章磊杨海飞梅清许夕海胡立芬叶英李家斌
- 关键词:真菌耐药性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