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3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天津市儿童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Millard-Noordhoff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同时矫正鼻畸形 被引量:1 2008年 Millard法单侧唇裂修复术,即旋转推进法,应用于临床已逾半个世纪,后经Noordhoff加以改进,效果更臻完美,适用于包括完全裂在内的所有单侧唇裂患儿,特别是“红线”概念的提出,不仅使修复后的红唇从外形上更为接近正常,而且更为接近正常红唇的解剖结构。Noordhoff提出的一期鼻畸形矫正方法,临床运用20年来,可明显改善患侧鼻翼塌陷和鼻翼沟不显等畸形,有望使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继发鼻畸形的再次手术率大大下降。 黄巍 刘谊 许海华关键词:唇裂 矫形外科学 修复外科手术 尿道板旁筋膜联合背侧带蒂转移筋膜瓣多重叠加覆盖尿道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尿道板旁筋膜联合背侧带蒂转移筋膜瓣多重叠加覆盖尿道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Snodgrass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的94例行Snodgrass修复手术尿道下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11月龄至4岁,中位年龄2岁5个月;冠状沟型下裂28例,阴茎体型下裂66例;伴有轻度到中度下弯,尿道板发育较好。所有患儿均采用尿道板旁筋膜左右折叠双重覆盖尿道后,联合背侧带蒂转移筋膜瓣再次左右叠加覆盖尿道,从而达到多重筋膜瓣覆盖尿道的目的。术中成形尿道长度为1.5~2.8 cm,平均2.1 cm。结果随访6~24个月,12例患儿术后出现腹侧皮瓣局部颜色暗沉、表皮脱落,其中逐渐愈合无尿瘘9例,出现尿瘘3例(3.19%)。结论在尿道下裂Snodgrass术中采用尿道板旁筋膜联合背侧带蒂转移筋膜瓣多重叠加覆盖尿道技术,明显增加了尿道覆盖层次,且就地取材,皮瓣血运良好,操作便捷,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尿瘘发生率较低。 许海华 徐国栋 张富义 陈子英 王晓佳关键词:尿道下裂 尿道瘘 单侧唇裂直线修复术的回归-从Rose法到延伸Mohler法的嬗变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共150例,男87例,女63例;手术年龄为2~11个月,全部为单侧唇裂,均未经任何前颌骨、腭骨及上颌骨的正畸治疗及唇粘连术。术中将Mohler氏切口视需要向鼻小柱适度延伸,视需要向健侧人中嵴适度回切,... 黄巍 左海亮 吴勇 许海华Cohen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输尿管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ohen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输尿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的患儿资料,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后95例患儿均采用Cohen手术方法治疗。结果:95例患者中术后9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90例患儿均恢复良好,复查B超显示输尿管及肾积水好转,有些患儿肾积水及输尿管扩张明显减轻。2例患儿术后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患儿病情好转。随访患儿复查肾功能显示正常。结论:Cohen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输尿管,效果满意,该手术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且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双侧输尿管症矫正术可一次性完成,诸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陈子英 徐国栋 张富义 许海华 王晓佳关键词:先天性巨输尿管 小儿 52例儿童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睾丸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儿童睾丸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个月~13岁,平均4.3岁。发病时间1 d~3年,平均2个月,术前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睾丸肿瘤直径0.5~7 cm,平均1.5 cm。腹盆腔CT或MRI检查均未见异常。45例患儿肿瘤标记物AFP结果正常,7例升高。其中44例患儿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8例行根治性睾丸肿瘤切除术。结果:52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5 min。术后病理诊断14例为表皮样囊肿,24例为成熟性畸胎瘤,2例为不成熟畸胎瘤,3例为睾丸囊肿,1例为睾丸局部钙化,7例为卵黄囊瘤。7例睾丸卵黄囊瘤患儿根据肿瘤分期3例患儿术后接受化疗,其余4例定期门诊复查。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病例均存活;7例卵黄囊瘤患儿中6例术后定期复查胸片,B超及血AFP均正常,未见肿瘤复发或者转移;1例患儿术后肿瘤复发接受再次手术治疗及化疗。结论:儿童睾丸肿瘤一般以成熟性畸胎瘤和表皮样囊肿居多,保留睾丸的手术是可靠的,睾丸肿瘤的大小影响其实施。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手术的方案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确定为良性者行保留睾丸手术,否则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对于术前AFP增高,睾丸肿瘤短时间明显增大的患儿,需要高度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睾丸恶性肿瘤根据病理结果及肿瘤分期进一步化疗或者放疗。 陈子英 徐国栋 张富义 许海华 王晓佳关键词:睾丸肿瘤 儿童 Mulliken法修复双侧唇裂同时矫正鼻畸形 被引量:3 2008年 双侧唇裂较之单侧唇裂不仅手术难度更大,而且效果也较差,所以,多年来手术方法一直在不断变化和演进之中。Mulliken法双侧唇裂修复术及鼻畸形矫正术,历经20余年临床实践,并经多位学者的完善和补充,已被国外学术界公认为治疗双侧唇裂最好的方法之一。笔者采用这一技术治疗11例双侧唇裂患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黄巍 许海华 游静关键词:唇裂 鼻畸形 获得性 修复外科手术 颜面部钙化上皮瘤手术切除范围的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颜面部钙化上皮瘤的有效切除范围及缩小手术切口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我们收治颜面部单发钙化上皮瘤39例,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包膜内肿物切除、肿物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包膜外1~2 mm 切除、全层皮肤连同肿物挖除(2~4 mm),手术方式为普通切口,设为普通切口组;2013年1月至12月收治颜面部单发钙化上皮瘤45例,切除范围包括包膜内切除、连同包膜完整切除,手术方式为微小切口,设为微小切口组。比较两组肿物最大直径和切口长度,并从病理特点探讨其有效切除范围的依据。结果两组84例均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病理特点:钙化上皮瘤瘤体周边界限清晰,其包膜完全为纤维结缔组织假性包膜,无上皮或内皮结构,包膜周边即正常的皮下组织结构,无增殖的瘤细胞。免疫组化:Ki67(-)。两组肿物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微小切口组瘢痕小,外形美观,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结论钙化上皮瘤经临床检查即可诊断,术中无需切除过多的组织,只要将钙化团块完全切除即可,采用微创小切口方法,疗效确切,术后瘢痕不明显,外形美观,患者满意度高。 许海华 黄巍 赵丽 左海亮关键词:面部肿瘤 外科手术 儿童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膀胱结石1例 2022年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bladder,IPB)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儿童IPB更为罕见。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1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合并膀胱结石患儿,经尿道膀胱镜检查后,考虑膀胱肿瘤位于左侧输尿管开口处,遂行膀胱肿物切除、左侧输尿管膀胱再吻合、膀胱造瘘以及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刘丽丽 王晓佳 陈子英 许海华 刘晓博 徐国栋雄激素、雌激素受体在尿道下裂患儿阴茎皮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及雌激素受体(ER)在尿道下裂患儿阴茎不同部位表皮及真皮中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30例尿道下裂患儿阴茎背侧皮肤(背侧组)、异位尿道口腹侧皮肤(腹侧组)及尿道板皮肤组织(尿道板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中AR和ER在表皮和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Image Pro plus 6.0分析AR和ER在不同部位的表皮和真皮中的光密度(OD)值。结果各组AR、ER主要表达于阴茎皮肤基底细胞及棘细胞的细胞核,也表达于真皮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核。AR在表皮中的表达,尿道板组低于背侧组和腹侧组(P<0.05);各组AR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在表皮中的表达,背侧组高于腹侧组和尿道板组(P<0.05);ER在真皮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背侧组、腹侧组和尿道板组呈依次升高趋势(P<0.05)。结论阴茎尿道板组织中AR表达数量减少在尿道下裂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阴茎皮肤真皮成纤维细胞中ER表达的失衡可能参与了尿道下裂的发生。 赵林胜 陈子英 许海华 郎荣容 胡晓丽 徐国栋关键词:尿道下裂 儿童发育 皮瓣点式缝合联合b FGF、胶原蛋白海绵对尿道下裂术后皮瓣愈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皮瓣点式缝合固定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胶原蛋白海绵对尿道下裂术后皮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由天津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4例一期尿道成形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试验组,所有患儿术中在缝合完毕后对腹侧覆盖尿道的皮瓣进行局部散在的透皮点式缝合,使皮瓣与皮下筋膜贴合,减少死腔。术后7 d左右拆除敷料联合应用bFGF与胶原蛋白,每日换药1次,观察皮瓣血运情况。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4例一期尿道成形的尿道下裂患儿作为对照组,当时术中对转移至腹侧的皮瓣未行点式缝合,术后7 d拆除敷料后外涂红霉素眼膏护理创面。结果试验组经换药处理转移皮瓣血运恢复较佳,术后出现尿道瘘3例,尿瘘发生率为6.8%;对照组有10例出现尿瘘,尿瘘发生率为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3.45±1.98)d和(15.23±1.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1)。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对腹侧覆盖尿道的转移皮瓣进行点式透皮缝合与深层筋膜固定可促进皮瓣与皮下筋膜贴合,减少死腔,改善皮瓣血运;术后联合应用bFGF及胶原蛋白海绵对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应用过程中未见全身及局部过敏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 许海华 徐国栋 张富义 陈子英 王晓佳关键词:尿道下裂 外科皮瓣 胶原蛋白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