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谌承志

作品数:20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浏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心肌
  • 5篇型心
  • 4篇心病
  • 4篇心脏
  • 3篇电图
  • 3篇心电
  • 3篇心电图
  • 3篇心功能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衰竭
  • 3篇脑钠肽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冠心病
  • 3篇肺动脉
  • 2篇多普勒
  • 2篇心肌病
  • 2篇心绞痛

机构

  • 13篇南华大学
  • 10篇浏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0篇谌承志
  • 9篇邓万俊
  • 9篇袁旭明
  • 7篇刘智勇
  • 5篇刘景艳
  • 5篇肖琳玲
  • 5篇彭一鸣
  • 5篇刘伟
  • 5篇何昕
  • 5篇王磊
  • 5篇唐艳芳
  • 3篇刘景艳
  • 3篇何昕
  • 2篇刘智勇
  • 2篇唐艳芳
  • 1篇钟如意
  • 1篇雷小红
  • 1篇罗海波
  • 1篇苗丽
  • 1篇胡要

传媒

  • 4篇临床心电学杂...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人T_P-T_E时间及其离散度的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观察正常人TP-TE时间和TP-TE时间离散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正常人心电图,分别测量其Q-T间期、Q-TP间期(自QRS波群起点至正相T波最高点或负相T波最低点的时间),计算T波顶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即TP-TE时间=Q-T间期-Q-TP间期)及TP-TE时间离散度(胸导联最长与最短TP-TE时间之差)。结果V2导联TP-TE时间最长(82.61±15.09ms),V6导联TP-TE时间最短(71.90±11.02ms);男性TP-TE时间在aVF、V3、V5导联比女性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P-TE时间离散度为28.50±13.44ms,95%可信区间为1.62~56.38,男女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提供正常人TP-TE时间及其离散度值可供临床参考,但对其导联分布特点和性别间差异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雷小红谌承志殷曙玲邓万俊
关键词:正常人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左室旋转运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心动周期中心尖及心底沿左室长轴向不同方向旋转,引起心脏扭曲或扭转运动。心肌纤维的螺旋状排列是联系心脏旋转运动解剖学与生理学机制的基础。斑点追踪显像可检测心脏扭转运动,对预测及治疗心肌功能障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评价心脏旋转运动的新超声心动图技术。
谌承志刘智勇邓万俊
关键词:心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评估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28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43)和治疗组(n=1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速效救心丸,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用量,心电图和体征。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6.0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效救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副作用无明显增加。
何昕唐艳芳袁旭明谌承志刘智勇刘景艳彭一鸣刘伟王磊
关键词:速效救心丸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血浆脑钠肽预测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Em的价值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预测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与瓣环运动峰值速度的比值(E/Em)的价值。方法:常规超声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E/A比值、射血分数等。利用QTVI技术测量Em,计算6位点平均速度Em、E/Em。根据E/Em将97例受试者分为E/Em〈8(17例)、E/Em 8~15(43例)、E/Em〉15(37例)3组。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BNP浓度,评价血浆BNP浓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预测E/Em的价值。结果:E/Em〈8组、E/Em 8~15组、E/Em〉15组的BNP浓度分别为(102.53±100.19)、(155.51±171.77)、(306.11±238.46)ng/L;E/Em〉15组与E/Em〈8组、E/Em 8~15组比较,均P〈0.01;E/Em〈8组与E/Em 8~15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NP浓度与E/Em呈相关性,BNP预测E/Em〉1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1(P〈0.01)。结论:BNP浓度与E/Em相关密切,BNP是预测E/Em〉15的较好指标。
谌承志邓万俊
关键词:舒张功能血浆脑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伴不典型心电图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36岁。因“胸痛9小时余”于2022年9月25日入院。入院当天凌晨2点左右突发左右侧胸痛,呈胀痛不适,无其他部位放射痛,无胸闷气促,持续半小时症状缓解入睡,凌晨6时30分左右再发胸痛,部位位于左侧胸部,可放射至左肩及左后背,疼痛性质同前,症状持续不缓解。患者于10时左右就诊我院急诊科。10时07分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陶静华谌承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脏磁共振成像
影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因素和对策
2007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不同步患者中的无反应率为20%~50%,影响因素主要有CRT前心室不同步方式、原发病、置入左心室电极的位置、瘢痕组织等。可通过严格选择患者及应用适当的预测指标来减少其无反应率,提高其疗效。
谌承志肖琳玲邓万俊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超声心动描记术心电图
心脏扩大与血浆氨基末端脑纳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心室结构改变与血浆氨基末端脑纳肽(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59例患者按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单纯右室扩大组(20例)、单纯左室扩大组(19例)及双室扩大组(20例),比较3组的NT-proBNP水平及临床参数特点。结果:与单纯左室扩大组及双室扩大组比较,单纯右室扩大组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1 277.94±743.94)pg/ml:(2 177.23±1 544.15)pg/ml,P<0.05;(1 277.94±743.94)pg/ml:(4 099.01±1 560.52)pg/ml,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肺动脉楔压(PCWP)是NT-proBNP≥2 000pg/ml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P<0.01);PCWP为12.5mmHg(1mmHg=0.133kPa)时预测NT-proBNP≥2 000pg/ml的最佳灵敏度为86.4%,最佳特异度为75.6%。结论:单纯右室扩大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单纯左室扩大及双室扩大者,PCWP是NT-proBNP≥2 000pg/ml的独立危险因素,NT-proBNP水平可能与左心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关系更密切。
谌承志刘智勇何昕袁旭明刘景艳唐艳芳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肺动脉楔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预防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6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应用,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认为,ACEI及ARBs在心律失常的预防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在预防心房颤动方面研究较多,现就ACEI及ARBs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
谌承志肖琳玲邓万俊
关键词:心律失常心房颤动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623例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302例)和对照组(321例),测定2组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的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OR=0.649,95%CI=0.358~0.831,P=0.009)。结论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何昕唐艳芳刘景艳刘智勇袁旭明谌承志彭一鸣刘伟王磊
关键词:冠心病血清胆红素
肾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51例,均成功施行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定期门诊随访1年,测定血压、血生化,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及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后,高血压控制满意29%(15/51)、改善59%(30/51)、无效12%(6/51);12个月随访:高血压控制满意36%(18/51)、改善51%(26/51)、无效14%(7/51);复查肾动脉造影20例,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术后1周血肌酐由术前(120±50)μmol/L降至(91±22)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从(56±16)ml/min升至(72±14)ml/min,外周静脉血肾素从(2.1±0.8)nmol/L降至(1.5±0.6)n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对高血压临床疗效肯定,并具有一定的肾功能保护作用。
袁旭明谌承志何盺罗海波李沛刘智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肾动脉狭窄肾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