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邢倩
- 作品数:126 被引量:90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电图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扑动(AF)、心房颤动(Ⅳ)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2例WPW合并AF,6例WPW合并M心电图的F波或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心室率及QRS波形态的特点。结果8例WPW中A型5例、B型3例,其中4例可见F波或f波,R—R间距变化范围在0.20-1.08之间(1.0s为起搏间期),心室率在75—300次/分之间。QRS波2例呈完全WPW图形,1.例呈完全典型WPW图形,4例大部分呈完全WPW图形。少部分呈典型WPW图形或正常图形。1例AF者心室率快,2:1下传时呈完全WPW图形。心室率慢时为3:1-5:1时呈正常图形或起搏图形。结论WPW合并AF、Af的心电图是:较快的心室率甚至或达极速的心室率,AF波传导比例相等时R—R间距可均齐,Af时R—R间距不齐。QRS波增宽起始呈8波,可表现为完全WPW图形、典型WPW图形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
- 贾邢倩王凤秀蔡晓玉
- 关键词:预激综合征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电图分析
- 起搏器电源耗竭的心电图表现
- 2005年
- 贾邢倩王凤秀马伟
- 关键词:起搏器电池心电图表现电池寿命随访过程植入后
- 射频消融术后束支阻滞发生机制的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束支阻滞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显性预激综合征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束支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心电图改变为A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5例;A型预激合并左束支阻滞1例;B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2例;其余2例A型预激合并右束支阻滞为射频消融术中的机械性损伤造成。结论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同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可被掩盖;旁路与束支阻滞位于异侧时,束支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一般不会被掩盖,但并非绝对,这可能与旁路附着心室的部位有关。
- 贾邢倩王凤秀马伟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束支阻滞
- VVI起搏与自身节律形成心脏多部位干扰1例
- 2009年
- 患者男性,65岁.因不慎滑倒来院就诊.患者4年前被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西诺36型VVI起搏器,程控参数:基础起搏频率51次/min,起搏电压3.0mV,感知灵敏度2.4mV,心室不应期320ms.人院心电图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不齐,频率48~65次/min,QRS波群呈室上性型,VVI起搏频率55次/min,部分起搏的QRS波群后可见P-波,R-P-间期固定为0.36s(图1中行R7、下行R2~5).
- 贾邢倩王凤秀
- 关键词:起搏频率节律心脏心室不应期病态窦房结
- 不同程度三分支传导阻滞1例被引量:1
- 2005年
- 贾邢倩王凤秀马伟
- 关键词:病例报告心电图窦性心律
- 室性期前收缩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图形1例被引量:4
- 2004年
- 王凤秀贾邢倩马伟
-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窦性心律肌酸激酶
- VVI起搏心电图中早搏特殊表现形式31例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31例VVI起搏心电图中早搏的特殊表现形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植入VVI起搏器合并早搏特殊表现形式患者的心电图,并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进行分类。结果VVI起搏-房性早搏(PAS)二联律8例;VVI起搏-室性早搏(PVS)二联律18例;起搏-PVS-夺获三联律2例;VVI起搏与PVS形成显性、隐匿性二、三联律各1例;VVI起搏PVS折返径路内的双径路传导1例。结论正常窦性心律时的早搏的特殊反应方式均可在起搏心电图中出现,但隐匿性二、三联律及PVS折返径路内双径路传导十分罕见。早搏的反应方式必须受到起搏器的节律、类型及起搏器反应方式的影响。
- 贾邢倩马伟王凤秀
- 关键词:早搏
- 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发生机制的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并对其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平均心室率<60次/min,最大心室率<90次/min为选择标准,结合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7例慢室率心房颤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并研究>2.0 s的长RR间期发生的频次及分布状态。结果本研究24 h总心室率为61 877~80 520次。24 h平均心室率为51~59次/min的19例,43~49次/min的8例。>2.0 s的长RR间期6 808次,其中白天1 994次(占29.28%),夜间4 814次(占70.72%)。最长RR间期发生的时间点在白天的11例(占44%),夜间的14例(56%)。结论慢室率心房颤动的发生除基础病变外,其传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长RR间期及最长RR间期发生时间点的分析,也证明了在房颤时房室传导功能降低及丧失的客观存在,应在临床上引起高度重视。
- 王冬杨新贾邢倩
- 关键词:心房颤动长RR间期心律失常
- 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1350例哈萨克族人群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哈萨克族居民心电图,为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宣传教育、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哈萨克族为调查对象,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并分析。结果总人数1350例,男性761例、女性589例,年龄30~79岁。阳性人数458例,阳性率33.92%。其中ST-T改变男性高于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P<0.05)。不同年龄组检测情况:ST-T改变检出率在60~79岁年龄组明显高于30~39岁,40~49岁,50~59岁年龄组(X2=7.01,P<0.01;X2=6.82,P<0.01;X2=6.1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哈萨克族ST-T改变等发生率递增,应早期开展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病的宣传,加强对哈萨克族居民的健康指导。
- 秦培强贾邢倩王凤秀
- 关键词:哈萨克族人群心电图分析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心电图机年龄增长
- 114例老年起搏器患者心电图随访
- 2003年
- 目的 观察老年人安装起搏器术后起搏器功能及疗效。方法 对114例植入各种类型起搏器者按常规时间和程序进行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DCG)随访观察。结果 经3个月~7年(平均4.8)年随访:各种类型起搏器有各自起搏特征及其工作模式,81%患者心功能及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感知不足4例,感知过度1例,心房电极移位1例,介入性心动过速1例,电池耗竭4例,死于心梗、脑出血、顽固性心衰4例。结论 永久起搏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但必须定期随访,及时判断起搏系统故障,对准确诊断起搏源性心律失常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 贾邢倩杨奋王凤秀马伟卢铖
- 关键词:老年心电图随访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