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西铭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3篇肾移植
  • 3篇病患
  • 2篇移植肾
  • 2篇肾病
  • 2篇肾病患者
  • 2篇肾功能
  • 2篇术后
  • 2篇踝关节
  • 2篇踝关节镜
  • 2篇微型钢板
  • 2篇内固定
  • 2篇静脉
  • 2篇关节
  • 2篇关节镜
  • 2篇钢板
  • 2篇AO微型钢板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机构

  • 16篇东莞市太平人...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6篇赖西铭
  • 8篇李杰峰
  • 8篇苟中坤
  • 8篇林序文
  • 7篇康健
  • 7篇钟文辉
  • 6篇陈灿球
  • 5篇陈益群
  • 4篇胡创新
  • 4篇刘永青
  • 3篇何启新
  • 2篇余海滨
  • 2篇王焕珍
  • 2篇谢超凡
  • 1篇肖望

传媒

  • 4篇临床医学工程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河北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距骨骨折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距骨骨折的优点及体会。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笔者收集了19例距骨骨折病例,按Hawkins分型,其中Ⅰ型骨折4例,Ⅱ型14例,Ⅲ型1例。经关节镜下探查分析:关节软骨损伤15例,韧带损伤8例,合并距骨脱位7例;合并胫(或腓)骨远端骨折11例。分别作镜下关节内清理、关节软骨及韧带修复、骨折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术后指导早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术后1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约13.4个月,其中优12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达94.7%。无一例感染或距骨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踝关节镜下辅助治疗距骨骨折可直视下探查,明确诊断;踝关节镜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在辅助治疗距骨骨折方面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
刘永青李杰峰林序文余海滨苟中坤何启新钟文辉赖西铭
关键词:踝关节镜距骨骨折
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规范化操作体会
2006年
目的减少为终末期肾病患者建立中心静脉通路的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方法1 500例接塑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比较规范化穿剌前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结果规范化操作后误入动脉、血肿和钢丝污染的发生率均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中心静脉插管具有穿剌部位易发生错误、易引起血肿等特点,采用规范化操作可明显减少并发症。
陈益群康健赖西铭
关键词:中心静脉插管终末期肾病
AO微型钢板治疗Bennett骨折18例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AO微型钢板治疗Bennett骨折的疗效,评价其对骨折修复及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 Bennett骨折18例,均采用切开复位以AO微型钢板治疗内固定治疗,术中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结果 18例术后全部得到2~8个月的随访,定期复查X线片均示骨折对位对线好,骨折一期愈合,术后4~7个月取出内固定。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拇指腕掌关节功能评定:优15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4%。结论 AO微型钢板治疗Bennett骨折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允许患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李杰峰苟中坤钟文辉陈灿球林序文赖西铭胡创新
关键词:AO微型钢板BENNETT骨折
容量性肺动脉导管在重危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用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校正的目标持续舒张末期容量指数(CEDVI)指导容量治疗.用于重危病患者的效果.方法51例重危病患者,放置容量性肺动脉导管,其间液体治疗用RVEF校正的目标CEDVI进行调控,即:RVEF 0.2,CEFVI 200~240 ml/m^2;RVEF 0.3,CEDVI 150~180 ml/m^2;RVEF 0.35,CEDVI 125~150 ml/m^2;RVEF 0.4,CEDVI 100~120 ml/m^2;RVEF 0.5,CEDVI 50~60 ml/m^2.RVEF较低时(<30%),早期应用正性肌力药.结果51例患者,治愈49例(96.0%),死亡1例(2.0%),转院治疗1例(2.0%).结论容量性肺动脉导管指导重危病患者容量治疗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容量负荷要结合收缩性和后负荷的动态变化调整,以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乳酸值衡量组织灌注.
康健陈益群谢超凡赖西铭
关键词:射血分数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原发性痛经症的探讨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与药物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72例行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2个疗程(每个疗程均为21针),B组70例选用前列腺素抑制剂(吲哚美辛与硫酸沙丁胺醇)痛经栓冶疗。结果A组:经两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者58例,有效者12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97.2%,所有患者随访半年,2例无效,7例重度疼痛患者在月经来时症状还会出现,但疼痛明显比以前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B组:临床治愈57例,有效者10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5.7%,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每例患者都在月经来时症状复发和治疗前一样,需重复使用前列腺素抑制剂。结论两组总有效率相当;A组疗效比B组疗效持久值得推广应用。
赖西铭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前列腺素抑制剂原发性痛经
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提高断指再植存活率的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阻滞镇痛对提高断指再植存活率的效果。方法选择断指再植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成A、B 2组。术后B组患者按常规每天肌注曲马多100 mg 2次/d止痛;A组使用1%罗哌卡因20 mL+丁丙诺啡0.45 mg+生理盐水至100 mL,并接一次性镇痛泵,以2 mL/h速度行连续臂丛阻滞镇痛,术后3 d拔除导管。分别于术后0,2,4,6,8,12,16,24,36,72 h观察2组镇痛效果评分(VAS记分)、再植指血运状况、血管栓塞率及其再植成活率。结果A组镇痛效果佳(VAS<3分),且明显好于B组(P<0.001)。结论断指再植患者应用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不仅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而且大大提高了再植指的成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赖西铭李杰峰钟文辉苟中坤陈灿球林序文
关键词:连续臂丛阻滞断指再植镇痛
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24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AO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评价其对骨折修复及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本组掌骨骨折24例共39处,均采用切开复位以AO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术中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指导患者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定期复查。结果 24例术后全部得到2~9个月随访,平均为3.6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均示骨性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6周,术后3~6个月取出内固定。根据TAM评分进行功能评定:优2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8%。结论 AO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提供牢固的内固定,适应证广,并发症少,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允许患指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苟中坤李杰峰刘永青林序文陈灿球钟文辉赖西铭胡创新
关键词:AO微型钢板掌骨骨折内固定
微创内固定系统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9例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优点、适应证及体会。方法:胫骨平台骨折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5~68岁。致伤原因中交通事故伤10例,重物压砸伤5例,意外跌倒伤2例及高处坠落伤2例。其中2例为开放性骨折,17例为闭合性骨折。1例合并同侧胫骨干骨折,1例合并单纯半月板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2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按Schatzker分类法为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5例、Ⅴ~Ⅵ型2例,均应用LISS接骨板治疗。术中植骨2例,术后早期应用持续被动运动和指导主动功能锻炼。结果:19例全部随访,时间为4~30个月,平均15个月,18例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例术后出现胫骨外侧髁变形、关节面不平整,负重时有弹响及疼痛。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等评分标准为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LISS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和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杰峰刘永青苟中坤赖西铭陈灿球林序文何启新
关键词:胫骨骨折LISS接骨板
外科治疗骨间背侧神经损伤12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以来收治的12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施行外科修复治疗,其中有5例行伸指和(或)伸拇功能重建术,3例行神经吻合术,3例行神经松解术,1例行神经移植桥接术。结果术后随访12例,随访半年至3年;7例经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其中6例主动伸指和(或)伸拇功能大部分恢复,1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手功能重建术中,优3例,良2例。结论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依据不同的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苟中坤李杰峰钟文辉陈灿球林序文赖西铭胡创新
关键词:骨间背侧神经外科治疗
280例机械性手外伤伤情、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机械性手外伤患者的伤情特点及受伤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治疗,为手外伤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8月280例机械性手外伤患者的住院病案,对其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受伤原因及治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受伤原因以违反操作规程及技术不熟练为主(占68.63%);每天发生事故高峰期在10:00—12:00及20:00—22:00,月份以6—7月为事故发生率最高;受伤类型以切割伤及挤压伤为主(占72.15%),受伤部位以手指损伤为主(占77.86%)。经合理治疗,265例获随访,除31例有明显畸形及功能障碍外,其余患者手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安全督察力度,严格落实劳动安全保护制度,提高人员技术素质,改进机械防护设施,严格控制无节制的加班,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外伤的发生。
苟中坤李杰峰肖望钟文辉陈灿球赖西铭胡创新林序文
关键词:伤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