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伶俐

作品数:86 被引量:453H指数:11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文化科学
  • 18篇哲学宗教
  • 3篇艺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6篇美育
  • 24篇审美
  • 21篇教育
  • 16篇教学
  • 8篇学科
  • 7篇心理
  • 7篇学校美育
  • 7篇艺术
  • 7篇思维
  • 6篇心理学
  • 6篇理学
  • 6篇美感
  • 6篇美育教学
  • 6篇课程
  • 6篇高等教育
  • 5篇审美认知
  • 5篇逻辑
  • 5篇美学
  • 5篇大数据
  • 4篇知心

机构

  • 86篇西南大学
  • 5篇福州大学
  • 3篇六盘水师范学...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四川文理学院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巴蜀中学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青年职业...
  • 1篇玛希隆大学

作者

  • 86篇赵伶俐
  • 6篇陈本友
  • 5篇陈丽君
  • 3篇汪宏
  • 2篇孙青青
  • 2篇耿富云
  • 2篇黄蓉生
  • 1篇李远蓉
  • 1篇温忠义
  • 1篇邓佳
  • 1篇邓佳
  • 1篇李佳源
  • 1篇肖向荣
  • 1篇余应鸿
  • 1篇李金正
  • 1篇李雪垠
  • 1篇滕瀚
  • 1篇毕小君
  • 1篇许洪帅
  • 1篇黎洪银

传媒

  • 8篇人民教育
  • 7篇美育学刊
  • 4篇理论与改革
  • 4篇西南大学学报...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江苏教育
  • 3篇心理科学
  • 3篇中国德育
  • 3篇复旦教育论坛
  • 2篇理工高教研究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重庆高教
  • 2篇大学(研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课程.教材....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科学学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9篇2012
  • 8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1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学生美育作品评价指标体系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被引量:4
2022年
美育评价是提升美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美育作品的评价是美育评价的必要组成部分。基于神经美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不同学段美学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中心构建学生美育作品评价指标,得到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通过认同度调查修订各评价指标名称和内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给指标赋权,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单评价者和多评价者情境中进行实例操作,验证评价模型的实用性。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科学合理地量化评价学生美育作品,较好地解决学生美育作品评价中类别单一、结论抽象等问题。
叶泽洲赵伶俐
关键词:熵权法
我国高校美育研究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基于CNKI的文献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美育研究和实践从失落中走出并实现了快速发展。对CNKI的论文进行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在年度数量、学科分布、期刊来源、论文类型具有鲜明的计量特点;涉及高校美育本体论、艺术美育化、非艺术美育渗透等7个主题;但仍存在基本概念模糊等要害问题。未来研究应强调高等教育和高校美育的本质内涵、建设集合式高校美育的课程与教学体系等。
叶泽洲赵伶俐
关键词:高校美育
以审美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美育评价被引量:34
2021年
美育评价是撬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实施与发展的杠杆,其评价标准就是美育目标,即“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近年来,全国试点开展了“艺术素质测评”,这属于美育评价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将国家规定开设的音乐课、美术课纳入学业考评,是推动学校美育的第一抓手,但也非美育实施和美育评价的全部;且其在评价模式和方法上,多采用事后总结性评价、笔答法等,或配以类似专业艺术技能表现的方式来进行,也有悖于面向普通学生的美育,以及必须是通过审美活动和美感体验为主线来进行的特性和规律。因此,如何以“审美素养”发展为目标,以体验式过程性评价为主导,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并伴随美育实施,随时随地收集分析数据和给予评价、反馈、调控和管理等,已经是新时代美育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艰巨而意义非凡的任务。
赵伶俐文琪
关键词:美育目标审美素养艺术素质智能化
中国赫哲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03—2013年CNKI期刊数据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对2003—2013年间国内学界有关赫哲族研究的样本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学分析发现:学界对该领域进行了持续探索,为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目前的研究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内容需要深化,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缺乏足够的比较分析和实证研究等,今后应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对赫哲族研究的针对性,加强比较分析与实证调研,加强多视角、多学科的综合分析,不断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孙岩赵伶俐
关键词:赫哲族
新时代美育的价值与使命被引量:5
2021年
20世纪20年代,中国科技与经济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国民多在贫困线上挣扎,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力倡美育,从“以美育代宗教”的角度,指出美育之于社会有“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的价值,确定“五育”并举,而美育是贯穿各育的“津梁”和“神经系”。
赵伶俐
关键词:教育总长神经系以美育代宗教美育
TVS:视点结构大学功能-活动场被引量:3
2013年
大学系统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核心的内外多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功能-活动场。然而长期以来这一场内的若干主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混沌状态,导致其理论与实践的低效重复。TVS即视点结构教学(Teaching of Viewpoint-Structure Model)是笔者探索构建的一种一以贯之的教学模式,后上升为一般系统结构原理、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用TVS来检视大学系统,即以"培养高级人才"这一主要功能概念和直接相关的"高深知识教学"这一主要活动概念为并联核心(视点),将所有大学系统内外因素逻辑地联系起来(结构),一以贯之透视和构建大学教学场、学术场、社会场;大学理念、制度、管理、评价;大学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互动的统一场,为大学系统的研究、调整与改革提供一个清晰的架构与思路。
赵伶俐
关键词:大学系统TVS一以贯之
审美概念理解对审美感性水平影响的实验探索
通常认为审美理性对审美感性有消极影响。这至少对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一种障碍。本研究以审美概念理解作为审美理性活动的典型式,对二者的实际关系进行探索。实验对象分为 A 类普通被试和 B 类艺术专业被试。结...
赵伶俐
文献传递
建构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新体系被引量:7
2007年
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03年全国100多所非师范院校共同提出挑战教师教育的宣言;2007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恢复实施师范生免费制度。日益紧迫的教师教育新需要,将讨论已久的教师教育专门化及高等师范教育面对基础教育等问题,推到了非系统解决不可的前台上来。教师教育专业化,除体现为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的“专门”性外,关键是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专门”课程和教学。建构教学科学、教学技术、教学艺术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及以此为核心的“三位一体教师教育新体系,”是打造教师教育专业性,占领教师教育制高点,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明智之举。作为连接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中端的“教学技术类课程”的建设,是其中最大难点和突破点。
赵伶俐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教学
《易经》:TVS科学思维与审美思维的经典模式被引量:5
2011年
中国五千年前的奇书《易经》,以"太极"这个点囊括和观察世界万物(视点),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卦……直到六十四卦,以2的n次幂展开解释整个世界的数理逻辑系统(结构),蕴含着现代计算机二进制数理思维与运算原理,也是作者多年来研究的视点结构教学(Teaching of Viewpoint-Structure Model)即TVS的经典模式。《易经》每卦还配有卦辞和挂图,以解释和描绘每卦的涵义。数理、义理、形象三者的有机融合,彰显出科学逻辑与审美意象这两大被公认水火不相容的思维方式,在人类智慧原点上的一体性,为当今信息科技及其背景下的认知科学与多学科综合发展、科学与审美综合教育等,埋下了深远而漂亮的伏笔。
赵伶俐
关键词:数理逻辑科学思维美学思维
量化世界观与方法论——《大数据时代》点赞与批判被引量:6
2014年
译作《大数据时代》问世仅一年多,在IT界、商界和媒界神速扩散,波及越来越多领域。人们的关注点高度集中在其提出的处理海量数据的三大方法论命题,即"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以及大量应用实例的分析上。本文作者认为最值得点赞的应该是,其在明确区分大数据与数据大、数字化和数据化等概念基础上,对人类从历史到当下关于万物数据化即"量化一切"所做努力的追述,自下而上提炼出"世界的本质是信息"亦或"世界的本质是数据"这一对信息化社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世界观,以及"数据、技术、思维三足鼎立"的海量信息分析架构。与之相应的三大方法论富于创建,但也存在严重逻辑缺陷。各行各业都务必头脑清醒,技术地、更应该哲学地直面这一饱蘸人类智慧的"大数据时代"!
赵伶俐
关键词:大数据世界观方法论三大命题逻辑缺陷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