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宗磊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微泡
  • 4篇超声
  • 3篇肿瘤
  • 3篇靶向
  • 3篇靶向微泡
  • 2篇新生血管
  • 2篇血管
  • 2篇肿瘤生长
  • 2篇作用机制研究
  • 2篇空化效应
  • 2篇超声微泡
  • 1篇单抗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栓
  • 1篇对比超声
  • 1篇多聚
  • 1篇多聚体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赵宗磊
  • 3篇滕中华
  • 3篇宾建平
  • 2篇廖禹林
  • 2篇赵元平
  • 2篇刘俭
  • 1篇李美瑜
  • 1篇李莹
  • 1篇吴爵非
  • 1篇李军华
  • 1篇胡广全
  • 1篇廖旺军
  • 1篇袁野
  • 1篇伍巍兰
  • 1篇曹世平
  • 1篇杨莉

传媒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3篇2013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携Sialyl Lewis^x多聚体微泡超声造影评价小鼠腹主动脉的炎症反应
2012年
目的探讨采用携Sialyl Lewisx多聚体(PSLex)微泡靶向CEUS评价动脉系统血管炎症反应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分别携P-Sialyl Lewisx(MB-S)、抗P-选择素单抗(MB-P)和同型对照单抗(MB-C)的3种微泡,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配体结合率,利用平行板流动腔和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分析3种微泡在0.5、2.0和4.0dyn/cm2剪切应力下的靶向结合数目。对急性腹主动脉炎症模型(炎症组)和假手术模型(对照组)小鼠各9只,采用弹丸式注入以上微泡,6min后行CEUS检查,测量腹主动脉显影的声强度(VI)。结果 MB-P、MB-S的配体结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种剪切应力下,MB-S和MB-P的全程(6min)结合数目均高于MB-C(P均<0.05);在0.5dyn/cm2时,MB-S的全程结合数目与MB-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0和4.0dyn/cm2时,MB-S的全程结合数目明显多于MB-P(P均<0.05);各种微泡的全程结合数目均随剪切应力提高而减少(P均<0.05)。在炎症组中,MB-S、MB-P和MB-C的VI值依次降低(P均<0.05);除MB-C外,MB-S和MB-P在炎症组的VI值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高剪切应力下MB-S的结合能力明显优于MB-P,可用于评价动脉血管内皮炎症反应。
伍巍兰李美瑜滕中华袁野李莹赵宗磊廖禹林宾建平
关键词:SIALYL靶向微泡对比超声
微泡破坏抑制肿瘤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背景: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某些国家甚至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现在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作用的主要机制在于直接切除肿瘤组织,杀灭肿瘤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但是手术、放疗未能从根本上...
赵宗磊
关键词:肿瘤治疗超声微泡空化效应
携抗αvβ3-整合素单抗靶向微泡对肿瘤新生血管靶向效应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携抗αvβ3-整合素单抗靶向微泡对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效应。方法通过生物素桥接法制成携抗αvβ3-整合素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MBa)、对照微泡携同型抗体脂质微泡(MBc);选取12只HepG2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组)和正常对照裸鼠(对照组),经尾静脉随机注射MBa、MBc和RGDfvV封闭10min后再注射MBa(Blocking+MBa),并行对比超声检查,测量声强度(VI)。分别取肿瘤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骨骼肌组织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肿瘤组中MBa的VI值(17.43±3.30)U,较MBc的VI值(5.88±1.04)U增大近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RGDfvV封闭αvβ3-整合素后MBa的VI值降至(6.14±2.25)U,与MBc及对照组的各V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内皮有大量αvβ3-整合素显色,可被RGDfvV封闭;而骨骼肌中仅有少量αvβ3-整合素显色。结论携抗αvβ3-整合素单抗的靶向微泡对肿瘤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靶向效应,有望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刘俭李军华杨莉曹世平滕中华赵元平赵宗磊廖禹林廖旺军宾建平
关键词:超声检查靶向微泡肿瘤新生血管
环RGD多肽靶向微泡用于动脉血栓成像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构建环RGD(Arg-Gly-Asp)多肽靶向微泡,评价其在高剪切应力下对体外和体内富血小板血栓的黏附效果。方法采用巯基-马来酰亚胺共价桥接法制备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Mb-cRGD)及同型对照微泡(Mb-CON),在平行板流动腔中测定二者靶向结合血小板的能力以及解离情况,在琼脂糖流动腔模型中观察二者对大鼠腹主动脉富血小板血栓的靶向显影效果。结果两种微泡粒径和浓度相近(P均>0.05);在3.60dyn/cm2剪切应力下,Mb-cRGD与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的结合数目明显多于Mb-CON(P<0.05);采用封闭抗体cRGDfV封闭GPⅡb/Ⅲa后,两种微泡均不能与之有效黏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cRGD与GPⅡb/Ⅲa半数解离和完全解离所需剪切应力明显高于Mb-CON(P均<0.05);对体外及体内的富血小板血栓行超声检查,可见Mb-cRGD较Mb-CON对血栓显影更清晰(P均<0.05)。结论环RGD多肽靶向微泡黏附富血小板血栓牢固而持久,可作为一种新的超声分子探针用于动脉血栓成像。
赵元平胡广全滕中华刘莹赵宗磊吴爵非廖旺军宾建平刘俭
关键词:微泡血栓形成
超声微泡破坏抑制肿瘤生长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某些国家甚至成为首要的死亡原因。现在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和化疗,其作用的主要机制在于直接切除肿瘤组织,杀灭肿瘤细胞和诱导细胞凋亡。但是手术、放疗未能从根...
赵宗磊
关键词:超声微泡空化效应肿瘤新生血管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