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爱华

作品数:9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小说
  • 3篇聊斋
  • 3篇聊斋志异
  • 3篇明清
  • 2篇弹词
  • 2篇弹词小说
  • 1篇再生缘
  • 1篇赞歌
  • 1篇人性
  • 1篇弱化
  • 1篇弱化现象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心理
  • 1篇人格
  • 1篇人格理想
  • 1篇晚年
  • 1篇晚年思想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内涵
  • 1篇文士

机构

  • 7篇华北水利水电...

作者

  • 7篇赵爱华

传媒

  • 4篇蒲松龄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
2011年
在沈既济的《枕中记》中,"黄粱美梦"实现了落魄文人的所有愿望,自此以后,按照自己的理想对"黄粱美梦"加以创造和阐释的文人不绝如缕,《南柯太守传》、《樱桃青衣》、《续黄粱》成为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这些美梦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文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赵爱华
关键词:黄粱梦
从《聊斋志异·司文郎》看蒲松龄的晚年思想被引量:2
2012年
《司文郎》是蒲松龄晚年时期的作品,虽然写的是书生的科考经历,实际上它的内涵极为丰富,包含了蒲松龄晚年最深挚的人生感触,涉及了对科考录取结果所导致的南北文化争论、人生价值追求和命运穷通等问题的全面思考。
赵爱华
关键词:晚年思想
闺秀作家的生存状况与明清江南地区的弹词创作
2012年
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在物质经济的蓬勃发展下,文化教育逐渐普及。很多女性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思想感情日益活跃,她们不满足于自己失语、无名的生存状态,在传统诗词文学的影响下开始了融诗词的清新押韵和小说的委婉曲折于一体的通俗文学——弹词体小说的创作。她们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人生选择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触。
赵爱华
关键词:弹词小说《再生缘》女性心理
一曲人性的赞歌——《聊斋志异·连城》中乔生形象解读
2013年
《聊斋志异·连城》是一篇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蒲松龄在"至情论"的基础上,将复杂真实的社会生活融入到青年男女的爱情之中,在连城和乔生为爱而死生生死死的动人故事里蕴含了厚重的现实基础。而在这黑暗社会中所发生的真挚爱情故事更透露了蒲松龄对美好人性的向往和渴求,尤其是与作者人生经历颇为相似的乔生形象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蒲松龄的人格理想,寄托了蒲松龄的情感愿望。
赵爱华
关键词:人格理想
在压制中寻找出路——论明清弹词体小说的创作环境
2012年
明清之际的江南思想和文化都极为活跃,许多士人开始关注女性的教育和文学创作。许多闺秀不但从事诗歌创作,而且开始走上了反映女性生存状况与人生理想的长篇弹词体小说的创作道路。这一选择因为背离了士人所提倡的"德以正才,才以成德"的女性教育初衷而倍受压制,因而也使弹词体小说的创作陷入到尴尬的境地。
赵爱华
关键词:创作环境
《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被引量:3
2012年
中唐沈既济所撰的《任氏传》塑造了一个有情有义的雌狐形象任氏,这个与当时盛行的"狐魅"观念迥异的狐形象可谓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直到清代蒲松龄的笔下才出现了类似的雌狐。在蒲松龄"孤愤"创作动机的观照下,沈既济的《任氏传》也是他的"发愤"之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虽然蒲松龄在塑造雌狐形象时继承了沈既济的创作精髓,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相似的女狐形象却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内涵。
赵爱华
关键词:聊斋志异
论明清弹词小说中的男性弱化现象
2013年
在明清时期江南女作家创作的弹词小说中,男性弱化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男性形象的显赫地位与他们在家庭、国家中所发挥的作用极不相称,表现出一种懦弱无能的状态,与作品中有勇有谋、敢作敢当的女性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迥异于男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是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对男性具体感触的外化,体现了她们对当时身居高位者的复杂情感。
赵爱华
关键词:弹词小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