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玉宏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窝沟
  • 2篇窝沟封闭
  • 1篇研磨
  • 1篇正畸
  • 1篇扫描电镜
  • 1篇树脂
  • 1篇体外
  • 1篇体外研究
  • 1篇前牙
  • 1篇阻断
  • 1篇微渗漏
  • 1篇窝沟封闭剂
  • 1篇临床效果观察
  • 1篇密合性
  • 1篇教育
  • 1篇教育课
  • 1篇教育课程
  • 1篇教育课程改革
  • 1篇课程
  • 1篇课程改革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附属...

作者

  • 5篇赵玉宏
  • 5篇欧晓艳
  • 3篇慈向科
  • 2篇熊伟
  • 1篇王予江
  • 1篇万莉
  • 1篇张海亮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第七次全国儿...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材料及实施条件下的窝沟封闭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窝沟封闭剂及不同实施条件对窝沟封闭剂保存率的影响,为选择效果良好的窝沟封闭剂及适宜的实施条件提供依据。方法:南昌市育新学校和城北小学二年级学生,随机选择7~8岁符合条件的儿童各100例,对比2所学校入校实施和进医院实施窝沟封闭的封闭效果,并且对育新学校100例观察不同封闭剂的封闭效果。结果: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树脂型封闭剂Helioseal F和湿法粘结窝沟封闭剂Embrace WetBond封闭剂保留率及龋齿发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学校和医院实施窝沟封闭的封闭剂保留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树脂型封闭剂Helioseal F和湿法粘结窝沟封闭剂Embrace WetBond均具有良好的封闭效果,实施窝沟封闭时进医院的封闭效果优于入学校的封闭效果。
赵玉宏慈向科欧晓艳
关键词:窝沟封闭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口腔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索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口腔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评价其对培养适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全方位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可能作用。方法:在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的2005级60名本科生中采用传统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对2006—2007级120名本科生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以注重实践的方式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课程,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及评价。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2种授课方式是否对学习有所帮助和对学生自身能力有所提高以及两种教学方式可行性的评价都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针对本科生的口腔健康教育课程实行参与式教学是可行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符合国内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慈向科赵玉宏万莉熊伟王予江欧晓艳
关键词:本科生参与式教学
3种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比较3种窝沟封闭剂的微渗漏情况,为选择操作技术难度低且具良好边缘密合性的窝沟封闭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正畸减数的上颌前磨牙40颗,随机分为5组,每组8颗。即:Helioseal F组、GC Fuji VII组、GC Fuji VII+唾液污染组、Embrace WetBond组、Embrace WetBond+唾液污染组,每组中6颗用50%硝酸银染料浸润2h,切片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微渗漏情况,余下2颗用扫描电镜观察窝沟封闭剂与牙体组织之间的密合度及结合界面的状况。结果:无唾液污染时,3种封闭剂之间微渗漏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elioseal F完全渗入到窝沟底部,与釉质完全融合在一起。GC Fuji VII及Embrace WetBond与釉质结合良好。唾液污染后,GC Fuji VII与Embrace WetBond与釉质之间的结合界面出现明显微间隙。结论:树脂型封闭剂Heli-oseal F的边缘密合性优良。玻璃离子封闭剂GC Fuji VII和湿法粘结窝沟封闭剂Embrace WetBond的封闭技术难度可降低,边缘密合性尚可,封闭性能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张海亮赵玉宏欧晓艳
关键词:窝沟封闭微渗漏边缘密合性扫描电镜
树脂渗透技术治疗正畸后前牙白垩斑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固定矫治后前牙有白垩斑的患者分别使用树脂渗透技术和微研磨联合CPP-ACP技术,观察患牙白垩斑的改善效果,对比两种技术治疗正畸后前牙白垩斑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正畸...
周尹赵玉宏谢梦玲张秀娟欧晓艳
文献传递
无创渗透技术阻断早期龋病的体外研究
目的:本实验将通过无创渗透技术治疗早期龋病的系统研究,进一步探讨无创渗透技术阻断早期龋病进展,并探索其应用于不同脱矿程度早期龋病的效果,为实现早期龋有效、持久的治疗方式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欧晓艳熊伟赵玉宏慈向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