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维英
- 作品数:41 被引量:28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铁道部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南京地区人群血清弓形体抗体检测的初步报告
- 1998年
- 赵维英宋萍
- 关键词:弓形体抗体血清学检测自然感染
- 电视宫腔镜诊治子宫顽固性出血的临床评估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子宫顽固性出血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持续灌流电视宫腔镜对62例久治不愈的子宫出血患者行电视宫腔镜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宫腔镜手术治疗。结果:62例患者进行电视宫腔镜检查.即刻镜下明确子宫出血病因者58例,4例需结合定位活检病理证实镜下诊断。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58例,随访8—26个月,有效率达100%。结论:集检查与手术治疗为一体的电视宫腔镜技术,在诊治子宫顽固性出血中是高效、安全、快速、微创的方法。
- 庄育洪高永星赵维英祝芬娟
-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出血
- 腹腔镜卵巢电凝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2
- 2003年
-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卵巢电凝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Polycysticovariansyndrome,PCOS)的效果。 方法应用电视腹腔镜对 16例促排卵方案治疗无效的PCOS行卵巢电凝术 ,观察术后排卵情况及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 ,比较术后血清促卵泡生成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睾酮 (T)、雌二醇 (E2 )水平的变化。 结果 16例卵巢活检经病理诊断均为多囊卵巢。术后患者血清中LH和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t=14 75 ,P <0 0 1;t=13 2 0 ,P <0 0 1) ,LH/FSH比值 ( 1 3± 0 5 )趋于正常。 10例 ( 6 2 5 % )术后 2周期内自然行经 ,余 6例术后未自然恢复排卵在给氯米芬后全部促排卵成功。 结论 药物促排卵方案治疗无效的PCOS可选择卵巢电凝术进行促排卵治疗。
- 任慕兰赵维英蔡云朗何丽萍
- 关键词:腹腔镜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
- 磁共振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MR I)对子宫内膜癌定性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资料,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 I分期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 I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正确率为70.0%,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的正确率分别为73.3%和80.0%。结论MR I诊断正确率较高,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常规影像检查手段。
- 刘圣华储成凤赵维英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磁共振成像肿瘤浸润
- 瘢痕子宫妇女人工流产术后不同时期放置曼月乐的避孕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后不同时期放置曼月乐(IUD)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本院瘢痕子宫人工流术后自愿放置IUD 102例,根据置器时期不同分组,术后即刻放置52例(即刻组)与术后首次月经来潮后放置50例(间期组),对比两组避孕效果。结果:随访期间,避孕成功率即刻组为100%,对照组为98.0%(49/50),两组无差异(P>0.05)。置器后随访3、6、12个月IUD续用率均>90%,两组续用率比较无差异(P>0.05)。与置器前相比,两组置器后经期、月经量均增加(P<0.05),月经周期无变化(P>0.05),两组间未见差异(P>0.05)。置器后3、6、12个月随访两组均有腰腹痛、不规则出血、经期延长、白带增多、经量增加、经量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后即刻放置IUD与首次月经后来潮后放置IUD避孕效果与安全性相当,但即刻放置能够避免再次宫腔操作。
- 王小兰许悦赵维英
- 关键词: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曼月乐避孕效果
- 米非司酮诱导更年期功血闭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0年
- 陈锡玲赵维英任慕兰
- 关键词: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米非司酮
- 中期妊娠引产后不全流产致DIC1例
- 2005年
- 李海玲赵维英
- 关键词:引产后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不全流产中期妊娠产后阴道流血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被引量:24
- 2007年
-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影响,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将7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确诊后立即手术,共30例;5 d服药组(A组):口服米非司酮100 mg.d-1,连服5 d后手术,共20例;90 d服药组(B组):月经第1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d-1,连服90 d后手术,共20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及EGFR水平,同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中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孕激素(P)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1)服药后肌瘤体积A组平均缩小22.51%,B组平均缩小61.77%,两组服药前后肌瘤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服药组间肌瘤体积缩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服药组服药前后FSH、LH、E、P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SH呈下降趋势,E维持在卵泡期水平。两服药组间比较,服药后EGF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3)对照组肌瘤组织中ER、PR、EGFR均呈高表达,A组肌瘤组织中PR仍呈高表达,ER、EGFR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肌瘤组织中PR呈高表达,ER表达下降,EGFR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短期大剂量及长期小剂量米非司酮均可使子宫肌瘤明显缩小,但长期小剂量效果更明显。(2)米非司酮可能系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血清中EGF水平,从而影响子宫肌瘤生长。(3)直接降低肌瘤组织中EGFR表达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另一重要机制。
- 蔡云朗沈扬任慕兰赵维英姚青何杰李嘉翟卫中
- 关键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宫腔内病变准确性的评估
- 2006年
-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子宫腔内病变的检出方法,评估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术、阴道超声波检查结合分段诊刮术两种方法诊断子宫腔内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78例(A组)行阴道检查(TVS)和分段诊刮术,86例(B组)行宫腔镜、B超联合检查结合定位活检术,并比较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诊断。结果A组发现子宫腔内病变43例,检出率为55·00%,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9·70%。B组发现子宫腔内病变66例,检出率为76·74%,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94·1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可直观病灶部位和范围,准确活检,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更适用于早期诊断,明显优于阴道超声波检查结合分段诊刮术。
- 庄育洪高永星任慕兰祝芬娟赵维英
- 关键词:绝经后子宫出血子宫腔内病变出血患者绝经后分段诊刮术
- 血清miR-26b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脂代谢关系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血清微小RNA-26b(miR-26b)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糖脂代谢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接收治疗的PCOS患者80例为PCOS组,同期治疗的非PCOS不孕患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26b表达、糖脂代谢指标及相关性,并对PCOS组血清miR-26b表达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COS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型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miR-26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血清miR-26b表达与PCOS组的LDL-C、HOMA-IR及BMI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PCOS患者血清miR-26b表达的危险因素(OR>1)。结论:血清miR-26b表达与PCOS患者糖脂代谢关系紧密,且HOMA-IR是患者血清miR-26b高表达的危险因素,可将血清miR-26b作为监测靶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钟晓燕赵维英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糖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