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连锋

作品数:88 被引量:711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0篇天文地球
  • 9篇文化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核科学技术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军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地震
  • 11篇地壳
  • 9篇地震学
  • 9篇LG波
  • 8篇反演
  • 7篇当量
  • 7篇核试验
  • 7篇层析成像
  • 6篇大学生
  • 6篇震源
  • 6篇青藏高原
  • 6篇LG
  • 5篇地下核试验
  • 5篇地震波
  • 5篇震波
  • 5篇青藏
  • 5篇核爆
  • 5篇成像模型
  • 4篇地幔
  • 4篇有限差分

机构

  • 60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美国加州大学
  • 2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辽宁对外经贸...
  • 5篇加利福尼亚大...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86篇赵连锋
  • 27篇姚振兴
  • 24篇谢小碧
  • 21篇王卫民
  • 11篇李娟
  • 9篇朱介寿
  • 9篇曹俊兴
  • 4篇严忠琼
  • 3篇张丽莉
  • 3篇李晓利
  • 3篇郑圻森
  • 3篇肖骑彬
  • 3篇张宝林
  • 3篇唐建光
  • 3篇范娜
  • 2篇郭志华
  • 2篇李刚
  • 2篇张艳
  • 2篇张金海
  • 2篇张艳

传媒

  • 18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合作经济与科...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物探化探计算...
  • 2篇矿物学报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2篇地球与行星物...
  • 2篇地球与行星物...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计算机应用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计算物理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编寄语
2022年
地震学成像主要是使用丰富的地震波信息(相位走时、振幅、波形等)来获取地下深浅部的波速(包括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波速)、波速比、界面、衰减等介质结构信息,地震学成像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构造演化的核心方法,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地震学成像方法才被发展出来,并用于研究区域岩石圈和全球三维速度结构、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包括成像方法的不断进步、地震观测技术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地震学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地球内部不同尺度结构的成像研究中,为研究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孕育发生机理、资源和能源的三维分布与深部构造背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勘查等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可以说,如果没有地震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对固体地球科学的很多基础问题和应用问题的认识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姚华建赵连锋罗银河梁春涛俞春泉
关键词:地球内部结构动力学演化地震观测技术固体地球科学深部构造波速比
2004年7月11日西藏M_w6.2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利用远场体波波形数据研究了2004年7月11日西藏MW6.2级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表明该地震是一个以倾滑为主的浅源正断层型地震,震源深度为12.5km,断层面走向152°,倾角44°,平均倾滑角-117°.破裂在震中处成核,然后以2.8kms的平均速度向两侧传播,在震中以东偏北5km处达到最大滑动43cm.该地震主张力轴近EW方向,受浅部NNWSSE或NS向裂谷带控制,青藏高原南部的逆冲运动是引发这次地震的直接原因.
李娟王卫民赵连锋姚振兴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高校稳定的前提是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异同,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给高校和谐发展带来诸多难题,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被大学生以及高校辅导员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宿舍人关系紧张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宿舍关系的对策。
赵连锋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岩石圈流变地震学观测
在构造应力作用下,断层剧烈错动而发生地震,因此通过震源机制能够反演构造应力场,获得岩石圈流变学强度的估计(例如, Chen and Molnar, 1983;Kanamori and Brodsky, 2004)。地震断...
赵连锋谢小碧何熹常旭姚振兴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状况是大学生现实生活质量的反映,对其成长与发展及身心健康都有积极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选取大连市一所高校的5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感问卷》对其进行集体测量,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年级、性别、专业方面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幸福感发展存在年级差异,且大一、大三显著高于大二;大学生幸福感发展不存在性别、专业差异。
赵连锋
关键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探析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在深刻理解德育教育工作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色和人才需要,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总结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赵连锋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教育
磁充电法应用软件系统研究
<正>同时测定电场、磁场的低频充电法研究内涵极为丰富,难度较大.本研究以磁充电电场、磁场研究为出发点,较深入地分析了磁充电场电、磁参数异常分布规律,致力于建立一套快速、经济、实效的磁充电法应用软件系统,将充电法当前的部分...
赵连锋严忠琼朱介寿
文献传递
澳大利亚大陆地壳Lg波Q值模型及其对东部Tasman线位置的约束
继盘古大陆解体之后,澳大利亚大陆从南极洲断离,以6-7cm/yr的速度不断向东北迁移(Betts,et al. 2002)。自太古代以来,澳大利亚大陆经历了复杂的火山活动和构造演化,西部为稳定的克拉通,东部为火山活动强烈...
尤宝珠赵连锋李红谊谢小碧杨庚姚振兴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震源破裂过程被引量:42
2005年
使用GPS同震位移资料和远场P波记录 ,研究了 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震源破裂过程 .根据地质构造和余震分布引入了一个由弯曲断层面构造的三段“铲状”断层模型 .在使用静态GPS位移资料反演集集地震的断层破裂滑动分布时 ,由于集集地震断层北部近地表破裂的复杂性 ,在位错模型中考虑拉张分量对地表同震位移的贡献 ,可更好地同时拟合GPS观测资料的水平和垂向分量 .而纯剪切位错弹性半空间模型和分层地壳模型都无法同时拟合水平和垂向GPS观测资料 .在此基础上 ,同时使用静力学同震位移资料和远场地震波形记录 ,反演集集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结果表明 ,一种垂直于断层面的“挤压性”(负 )拉张分量几乎集中分布于地震断层的浅部和北部转折处 ,而这一带地表破裂远较没有 (负 )拉张分量出现的南部断层复杂 .“冒起构造”的数字模拟表明 ,这种在集集地震破裂转折处及北部断裂带广为出现的典型破裂造成的地表位移可以用具有负拉张分量 (挤压 )的逆冲断层更好地模拟 .而这种负拉张分量 (挤压 )的分布正是地震破裂性质和几何复杂性的综合反映 ,震源破裂过程也显示北部转折处破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复杂性 .高滑区域与余震分布表现为负相关 .
王卫民赵连锋李娟姚振兴
关键词:集集地震同震位移模拟退火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被引量:374
2008年
2008年5月12日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的龙门山山脉发生了Ms8.0级强烈地震,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利用远场体波波形记录结合近场同震位移数据,根据地质资料和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轨迹,构造了一个双"铲状"有限地震断层模型,利用反演技术重建地震的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汶川大地震主要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和灌县—江油断裂发生的逆冲兼右旋走滑破裂事件.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显示两个高滑动区先后发生在地震破坏最为严重的映秀和北川地区,最大滑动量高达1200~1250cm,且破裂过程也显示一定的复杂性.地震破裂的平均走滑量略大于平均倾滑量,与多种观测资料获得的震前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变形相一致,推断是由于长期区域应力场作用和龙门山地区特殊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孕育了这次千年尺度的强烈地震.
王卫民赵连锋李娟姚振兴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过程同震位移波形反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