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武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艺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从声带发声的机能状态论歌唱声区的统一被引量:1
- 2005年
- 本文对声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声区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解决声区统一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并认为在发声训练中声区的动态调节是获得声区统一的有效途经。
- 邓志武
- 关键词:声区
- 如何寻找美妙的颤音被引量:3
- 2007年
- 颤音(Vibarto)指所演唱或演奏的音在音高上发生迅疾而细微的波动。完美的或悦耳的颤音的颤动频率一般为每秒六~七次,这种频率的颤音给人一种平稳、庄重、宁静而富于生气之感。西肖尔(senshove)说:"
- 邓志武
- 关键词:颤音歌唱状态发声器官演唱者歌唱艺术音高
- 歌唱发声中起音的科学分析被引量:4
- 2006年
- 邓志武:歌唱发声中起音的科学分析1在歌唱发声中,良好的起音是声门闭合、挡气和气息通过声门并振动声带这两方面恰如其分的配合。文章从生理上运用声门冲击学说和贝尔诺利效应对起音进行了分析:提出软起音是一种容易使喉部调节获得自如的、较为科学的起音方式。同时,对起音时的心理作用也进行了一定的论述。
- 邓志武
- 关键词:歌唱发声起音声门冲击
- 声乐教学应注重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对声乐教学中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和培养进行了探讨,认为准确的形象思维既能促进对声乐技术动作的正确感知,也能保证技术动作练习的质量,进一步促进声乐技能的形成;而创造性思维则使声乐技能、特别是歌唱艺术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 邓志武
- 关键词:形象思维想像表象创造性思维声乐教学
- 从共鸣三要素辨析“面罩”唱法
- 2006年
- 作为十九世纪四大声乐流派之一的“面罩”唱法,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声乐教学与演唱,但对之的批判也越来越多。本文以共鸣三要素为出发点分析“面罩”唱法,提出了辨证、合理地运用“面罩”唱法的观点。
- 邓志武
- 关键词:面罩唱法
- 十八世纪意大利声乐教学之启示被引量:2
- 2007年
- 阉人歌手从十七世纪开始崛起,十八世纪称霸乐坛.被称为“美声学派的黄金时代”。当时的意大利声乐教育已经摆脱教会垄断的局面,音乐学校纷纷兴起.而主要以波隆尼亚、那波里、罗马、威尼斯、米兰等地五地为声乐训练中心形成了五大美声学派。著名的声乐教师有费第、彼斯托基、波波拉、埃及齐奥、贝尔纳基、托西、曼契尼等。他们培养出了象克雷先蒂、卡法雷利、法里奈利等盛极一时的著名的阉人歌手。其中许多人还著有声乐方面的著作。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声乐教学的宝贵遗产。本文主要从教法、学法与演唱三个来进行论述和总结。
- 邓志武
- 关键词:声乐教学阉人歌手黄金时代声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