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谢武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肝癌
  • 3篇转录
  • 3篇干细胞
  • 2篇端粒
  • 2篇端粒酶
  • 2篇端粒酶逆转录...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荧光定量聚合...
  • 2篇逆转
  • 2篇逆转录
  • 2篇逆转录酶
  • 2篇转录酶
  • 2篇细胞癌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式反...
  • 2篇合酶
  • 2篇复发
  • 2篇肝癌干细胞

机构

  • 6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8篇邱谢武
  • 6篇于聪慧
  • 3篇王剑飞
  • 3篇奈超
  • 2篇田玉旺
  • 2篇姚军波
  • 1篇聂洪峰
  • 1篇曹道成

传媒

  • 3篇国际外科学杂...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35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胰岛素瘤(insulinoma)是临床上一种比较罕见的来源于胰岛β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约为(1~4)/100万][1]。其经典表现为Whipple三联征,但由于其引起的低血糖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往往与其他疾病类似,加之超声、CT的确诊率不高,
邱谢武于聪慧姚军波王剑飞
关键词:临床诊治胰岛素瘤WHIPPLE三联征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系统症状低血糖症状
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对2007年8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40例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组织及其中10例患者的HCC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的肝组织及5例精原细胞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行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蛋白表达的检测。各类组织中Nanog蛋白表达的比例分别为42%(17/40)、1/10、0/10和5/5;Nanog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血清AFP水平、HBsAg阳性、肿瘤分化情况、Child分级及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Nanog蛋白可作为HCC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
邱谢武于聪慧姚军波奈超田玉旺
关键词:肝细胞
AFP mRNA在监测肝癌转移复发上的研究现况被引量:2
2011年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的最佳途径,但术后肿瘤的转移复发严重制约了手术的疗效。肝癌的转移和复发不但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且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公认肝癌的诊断标志物为AFP,但其特异性不高,且AFP的生物学特性使其不能作为监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标志物。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AFP的前体AFPmRNA可作为监测肝癌转移复发的标志物,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邱谢武于聪慧
关键词:AFPMRNA肝癌复发
预先区域阻断在控制术中肝癌细胞血行播散的研究
目的筛选出监测外周血肝癌细胞的有效敏感指标,以评估两种术式下肝癌患者外周及门静脉血中肝癌细胞扩散程度,并探讨外科操作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以下简称肝癌)患者的血行播散的影响...
邱谢武
关键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甲胎蛋白端粒酶逆转录酶
文献传递
AFP、h-TERT及VEGF基因在肝细胞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的表达及联合检测对诊断HCC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对40例HCC、20例肝外良性疾病及10例正常体检人群的外周血AFP mRNA、h-TERT mRNA及VEGF 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3种指标在HCC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77.5%、85%及7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FP mRNA、VEGF mRNA的阳性表达与HCC患者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h-TERT mRNA与患者血清AFP水平存有相关性(P=0.01);3种指标与HCC患者的TNM分期高度相关(P<0.01).AFP mRNA在诊断HCC特异性较高,而AFP mRNA和h-TERT mRNA联合检测效果更好(敏感度92.%,特异度80%).结论:3种指标对诊断HCC均能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联合检测AFP mRNA及h-TERT mRNA能增加诊断HCC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邱谢武于聪慧聂洪峰王剑飞奈超王伟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端粒酶逆转录酶
肝癌干细胞与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影响肝癌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确诊时间过晚、合并肝硬化、肿瘤细胞对放化疗不敏感以及术后的转移与复发等.以往对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重点在:(1)肝癌细胞的脱落、迁移;(2)肝癌细胞在局部组织的黏附;(3)肝癌细胞周围血管的生成.随着对肝癌干细胞的研究报道,使我们对肝癌的转移和复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通过基因层面对肝癌干细胞进行分析,从其来源、信号通路、标志物和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邱谢武于聪慧
关键词:肝癌干细胞复发信号通路表面标志物靶向治疗
乙状结肠癌急性肠梗阻亚一期切除吻合术一例并复习文献
2014年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7岁,主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10 d伴腹胀2d”入院.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因不伴有畏寒、发热,腹胀、腹痛,眼黄、尿黄,呕血、黑便等不适症状未予重视.2d前出现腹部疼痛不适,以脐周为著,呈阵发性胀痛,不放射至腰背及肩部,休息后腹痛不缓解,伴有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遂于安徽省马鞍市中心医院急诊就诊,急诊查血常规各项明显升高,腹部立位平片示中下腹部肠管部分积气扩张,可见大小不等、高低不平多个气液平,拟“肠梗阻”收住安徽省马鞍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
邱谢武曹道成
关键词: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乙状结肠癌复习腹部立位平片停止排便
氨肽酶N/CD1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氨肽酶N/CD13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40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10例肝癌患者癌旁组织及10例肝血管瘤患者正常肝组织行单克隆抗体CD13检测。结果40例(100%)肝癌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的CD13阳性表达,肝癌癌旁组织中3例(30%)出现CD13弱阳性表达,10例肝血管瘤患者标本未见表达。CD13表达量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AFP值、HbsAg、分化程度、Child分级及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13的表达量与患者的血清AFP值、HbsAg、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函数图发现CD13与患者生存时间呈反相关,但CD13表达量与患者肿瘤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13可作为肝癌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有望成为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邱谢武于聪慧王剑飞奈超田玉旺
关键词:肝癌肝癌干细胞CD13免疫组织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