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强

作品数:48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7篇发酵
  • 6篇蛋白
  • 5篇养殖
  • 4篇蛋白质
  • 4篇益生菌
  • 4篇食品
  • 4篇响应面
  • 4篇抗生素
  • 4篇固始鸡
  • 4篇白质
  • 3篇豆豉
  • 3篇养殖模式
  • 3篇肉质
  • 3篇肉质特性
  • 3篇微胶囊
  • 3篇木瓜蛋白酶
  • 3篇挥发性
  • 3篇海藻酸
  • 3篇海藻酸钠
  • 3篇氨酸

机构

  • 47篇成都大学
  • 5篇西华大学
  • 3篇四川理工学院
  • 3篇四川高福记生...
  • 3篇四川饭扫光食...
  • 2篇四川省轻工业...
  • 2篇黄埔海关技术...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农业部沼气科...
  • 1篇波恩大学
  • 1篇新希望乳业股...
  • 1篇成都天绿菌业...
  • 1篇安岳县柠檬科...
  • 1篇青岛新希望琴...

作者

  • 47篇邹强
  • 26篇刘达玉
  • 14篇王卫
  • 12篇李翔
  • 6篇张崟
  • 6篇唐仁勇
  • 5篇白婷
  • 4篇王卫
  • 4篇郭秀兰
  • 4篇刘文龙
  • 3篇张佳敏
  • 3篇蔡闯
  • 3篇赵静
  • 3篇张琼
  • 2篇欧全文
  • 2篇孙燕霞
  • 2篇李俊霞
  • 2篇肖龙泉
  • 2篇苟兴华
  • 2篇刘琴

传媒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6篇中国调味品
  • 6篇食品科技
  • 6篇成都大学学报...
  • 4篇食品研究与开...
  • 3篇肉类工业
  • 3篇食品与发酵科...
  • 2篇食品工业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家禽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中国食品添加...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以经优化生产的传统毛霉型豆豉、秘制香辛料、木姜子油等为原料,开发一种特色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结果表明:当豆豉含量70.0 g、混合油160.0 g、酵母膏2.0 g、木姜子油1.0 g时制得的烤鱼调料豉香浓郁、鲜香可口、回味无穷。该试验是以400 g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为基准,使用的混合油为菜籽油、色拉油、猪油、牛油按8:15:1:1的比例混合炼制而成,通过对其加工工艺和配料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一种特色豆豉烤鱼复合调味料的最佳工艺和配方。
刘文龙危梦邹强周衡刚邵良伟刘达玉
关键词:豆豉烤鱼复合调料
盐分腌制对大头菜滋味、质构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为寻找适当的腌制大头菜食盐浓度,采用不同浓度食盐腌制并发酵大头菜,考察对大头菜成品的食盐含量、感官、理化、质构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发现,6%和8%低盐腌制大头菜的感官得分较高,其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p H值更低,乙醇含量也较少,芳香物质更加丰富,其中8%组的亚硝酸盐含量最低,质地感官评分最好,且TPA测试的硬度和咀嚼性较好。实验结果表明,6%~8%的食盐腌制大头菜增加乳酸菌的活力和同型发酵,提升了产品的滋味、香味和质构品质。
郭秀兰唐仁勇刘达玉邹强张坤琼袁婷
关键词:低盐大头菜滋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对两种毛霉型豆豉风味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自制优化后的毛霉型豆豉和传统市售毛霉型豆豉的风味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毛霉型豆豉共检测出63种香味物质,其中31种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5种醛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3种酮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16种其他类物质;而对照组传统工艺生产的市售毛霉型豆豉检测出50种挥发性香味物质,其中酯类22种,醇类4种,醛类5种,酸类4种,酮类1种,酚类2种,其他类12种。试验组经优化后的毛霉型豆豉酯类物质更丰富,香气成分更突出。试验组经优化后的毛霉型豆豉氨基酸含量为16.71 g/100 g,比对照组高0.67 g/100 g。
邹强危梦张孝琴邵良伟刘达玉文永平
关键词:毛霉型豆豉风味成分后发酵挥发性成分
南江黄羊产业模式及其面对的问题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通过分析四川省巴中市南江黄羊产业现状,详细介绍了南江黄羊的养殖与产品加工模式,讨论了养殖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技术瓶颈、产品品牌建设问题,如何将南江黄羊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当前发展南江黄羊养殖产业链急需的技术支持与政策扶持.
刘达玉肖龙泉邹强邹强
关键词:南江黄羊养殖
真空干燥制备熟化红薯全粉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试验采用单因素和2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切片厚度、真空干燥温度对熟化红薯全粉的脱水时间、复水性及复水成糊后的黏度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薯全粉复水能力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有所提高,随切片厚度的增加复水能力有降低趋势;红薯全粉糊黏度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减低;当干燥温度为60℃、切片厚度为6mm时,红薯全粉糊的感官品质最佳,并且该组的复水能力也接近新鲜的红薯糊。在本试验前提下,即真空度为0.09MPa、干燥6h,熟化红薯全粉最佳真空干燥的条件是干燥温度60℃、切片厚度为6mm。
唐仁勇郭秀兰王燕邹强李翔
关键词:真空干燥干燥温度
海藻酸钠二次包衣对益生菌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4年
为了考察海藻酸钠二次包衣对两歧双歧杆菌F-35包埋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制备得到了海藻酸钠微胶囊(AL-M)、蛋白质微胶囊(WP-M)和海藻酸钠二次包衣的微胶囊(AL-CM),并从三个方面(壁材降解速度、益生菌释放速度和益生菌存活情况)对这三种微胶囊在连续模拟胃肠液环境下的降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二次包衣能够显著降低胃蛋白酶对乳清蛋白的降解作用。相比于AL-M和WP-M,AL-CM会延缓两歧双歧杆菌F-35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率,并且在连续的模拟胃肠道中经过二次包以后的微胶囊中对两歧双歧杆菌F-35保护效果最好,两歧双歧杆菌F-35最终的存活率高达51.0%。
邹强梁华忠吴梦佳刘达玉王卫李翔
关键词:海藻酸钠蛋白质微胶囊两歧双歧杆菌
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作为益生菌包埋壁材的比较被引量:16
2014年
利用海藻酸钠和乳清蛋白分别制备包埋有两歧双歧杆菌的微胶囊,测定了不同微胶囊的粒径、包埋效率、缓冲能力和外观形态,同时还考察了不同微胶囊对两歧双歧杆菌保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乳清蛋白微胶囊的粒径和包埋效率均要高于海藻酸钠微胶囊,分别为202.5?m,87.8%和118.3?m,48.1%;虽然在高胆盐环境中两种微胶囊对两歧双歧杆菌的保护效果没有显著差别,但在低酸环境、模拟胃液和常温贮藏期中,相比于海藻酸钠微胶囊,乳清蛋白微胶囊将两歧双歧杆菌的存活量分别提高了大约5、2、0.5(lg(CFU/mL))。乳清蛋白微胶囊在pH值偏中性的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缓冲能力;在外观形态上,由高浓度乳清蛋白溶液制备而来的微胶囊具有较好的呈球性和致密度,这些可能是乳清蛋白微胶囊具有较高保护效果的原因。
邹强梁华忠龚春雪唐仁勇
关键词:海藻酸钠乳清蛋白微胶囊益生菌
蛋白质微胶囊对益生菌包埋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蛋白质作为食品体系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优良的理化特性。将其作为益生菌的包埋壁材,不仅可以提高益生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率,还可以用于益生菌肠道定位释放的载体。综述了蛋白质在益生菌包埋方面的应用原理及其最新进展。
刘达玉邹强王卫
关键词:蛋白质益生菌包埋
基于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全脂乳粉在不同水合工艺下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2023年
为了优化全脂乳粉水合工艺,探究低温水合对复原乳风味影响,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Comprehensive two-dimensional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GC-MS)考察全脂乳粉单段水合(55℃水合30 min)和两段水合(55℃水合30 min后4℃水合4、8、12 h)工艺条件下复原乳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并利用ROAV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挥发性物质对复原乳的风味贡献。结果表明:四组复原乳样品共鉴定出醇、醚、呋喃等9大类挥发性物质共68种,十二醇、正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辛烯醛、癸醛、反式-2-壬醛为四组复原乳共有的特征风味物质,醛类化合物对复原乳特征风味的贡献大于其他挥发性化合物;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单段水合复原乳与两段水合复原乳进行了良好区分,增加工序4℃水合工艺有利于降低1-辛烯-3-醇、十二醇、反式-2-癸烯醛造成的异味,其中4℃水合8 h最有利于提升复原乳有益风味,为最佳水合工艺。该结果为工业化复原乳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刘媛靳春平贾志磊付永猛安保森徐飞鸿付瑞东王萍邹强李启明
关键词:复原乳挥发性物质
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发酵研究与产物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提高ε-多聚赖氨酸(ε-PL)产生菌的发酵效率和产量,在筛选高产ε-多聚赖氨酸产生菌株基础上,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提高比发酵量以及发酵效率为途径获得最佳培养基成分。辅助以原位分离发酵实验,结果发现当甘油与D-木糖按照3:7混合作为复配碳源,(NH4)2SO4与酵母粉按照1:1.25混合作为复配氮源时,产量最高为1.76 g/L,相比于优化前的发酵产量、比发酵量和发酵效率分别提高了30.1%、18.8%和17.1%。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与薄层层析确定发酵产物,从而验证整个发酵体系的性能。
蔡闯黄莉邹强王卫刘达玉何明雄苟兴华
关键词:薄层层析核磁共振波谱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