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耀闯

作品数:52 被引量:275H指数:10
供职机构: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天文地球
  • 17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土壤
  • 12篇灾害
  • 8篇气候
  • 8篇丘陵区
  • 8篇黄土丘陵
  • 8篇黄土丘陵区
  • 7篇气候变化
  • 7篇根系
  • 6篇根系生长
  • 5篇村居
  • 4篇地震
  • 4篇洪水
  • 3篇地震灾害
  • 3篇震灾
  • 3篇农村
  • 3篇乡村
  • 3篇乡村居民
  • 3篇民众
  • 3篇涝灾
  • 3篇黄河

机构

  • 44篇宝鸡文理学院
  • 14篇陕西省灾害监...
  • 12篇陕西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苏州市农业科...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太仓市农业技...

作者

  • 51篇郁耀闯
  • 29篇王长燕
  • 15篇周旗
  • 12篇赵景波
  • 5篇韩景卫
  • 2篇张光辉
  • 2篇文彦君
  • 2篇陆长婴
  • 2篇徐春迪
  • 2篇董林林
  • 2篇王林刚
  • 1篇张琪敏
  • 1篇卫旭东
  • 1篇周新伟
  • 1篇董雯
  • 1篇沈明星
  • 1篇阴雷鹏
  • 1篇王浩
  • 1篇施林林
  • 1篇牛俊杰

传媒

  • 6篇宝鸡文理学院...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陕西凤翔地区农村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调查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问卷调查对陕西凤翔地区居民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总体水平不够理想,其中防震减灾技能最差,自救互救实况最好;居民地震灾害知识的准确性和深度不够,防震减灾技能掌握不足,但有迫切的学习需求;居民有一定的自救互救意识,但主动性和组织性较差,易于传播谣言;充分发挥农村地区基层组织的宣传、引导和管理作用,是提升居民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文彦君周旗郁耀闯
关键词:地震灾害农村居民
关中平原近十年来渭河水环境演变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近十年来水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威胁关中地区的农业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重点是渭河的水环境现状及演变过程的调查分析,根据渭河13个断面近十年来的监测数据,详细分析了关中地区水环境的水污染状况,指出渭河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COD、BOD5、非离子氨及石油类,属有机型污染,并重点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的演变过程、演变特点和演变规律、对关中地区水环境污染的成因作了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张嘉嘉赵景波董雯郁耀闯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分析
陕北地区公众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异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探讨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为进一步协调人地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入户访谈、问卷调查与实测数据对比的方法。结果陕北地区居民对当地降水和温度变化的感知强度均随年龄(被调查者年龄为11~80岁)。变小而在波动中变小,其中对降水和温度的感知强度分别以≥66岁和61~65岁年龄段相对较大,且延安地区居民对降水变化的感知强度随年龄变小而变化的幅度更大;与实测数据对比,居民的温度变化感知一致率延安、榆林地区分别为22.2%和66.7%,对降水变化感知的一致率均为33.3%。结论从总体趋势上看,居民对温度、降水的感知与实测数据相对一致。在温度、降水变率较大的时段,居民的感知差异也较大。
郁耀闯周旗王长燕
关键词:气候变化
暴雨灾害感知视角下秦岭游客理性行为的文化程度特征——以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研究暴雨灾害感知视角下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文化程度特征,以期为该区旅游决策制定和旅游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不同文化程度游客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了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文化程度特征.结果发现:秦岭华阳古镇和金丝峡景区游客理性行为受文化程度影响较大.两个景区不同文化程度游客的理性行为与游客对暴雨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防灾减灾态度间呈正相关关系.利用不同文化程度游客对暴雨灾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防灾减灾态度可以较好地模拟游客的理性行为,该模型可以为秦岭其他景区游客理性行为的模拟和预测提供参考.
郁耀闯王长燕
关键词:文化程度
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分析和计算,对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同时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洪水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发生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94a/次.其中轻度水灾、中度水灾、大水灾、特大水灾发生频次分别为34.5a/次、6.73a/次、9.52a/次、39.43a/次.该区主要为河决型水灾,占水灾总次数的51.55%,河溢型水灾占水灾总次数的24.74%.水灾发生的频繁性和严重性与黄河逼近有极大的关系.明代早期和中期洪水灾害发生频繁,明代晚期洪水灾害明显减少.1390、1450、1460、1490、1520、1540、1550年代为水灾极端频发年代,1380、1410、1480、1500、1580年代为水灾极端严重年代。在开封地区5个县市中,开封市发生的洪水灾害最多,特大水灾、大水灾和中度水灾都主要发生在开封市.明代开封地区的洪水灾害具有周期性,其2~8a的周期说明明代开封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91.7a、46.1a、17.2a年周期形成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王长燕赵景波郁耀闯
关键词:洪水灾害
1970—2018年商洛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商洛地区境内的7个气象站1970—2018年气温、降水和相对湿度数据资料,通过气候趋势分析、气候突变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区域近49年的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49年来商洛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为0.16℃/10a;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倾向率为3.10mm/10a,年际降水量波动较大;相对湿度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倾向率为0.554%/10a;商洛地区相对湿度与降水量正相关显著,与气温负相关;平均气温存在6a、14a和31a的周期,降水量存在4a、7a、12a和24a的周期,相对湿度均存在7a、25a和31a的周期变化规律;商洛地区气候总体呈暖湿型,空间差异大。
齐建锋王长燕郁耀闯何文鑫马晓武
关键词:气候变化MORLET小波分析
关中地区公众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异被引量:56
2009年
公众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制定有效适应策略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揭示了关中地区居民对当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感知差异。结果表明:(1)从总体趋势上,居民对温度、降水的感知与实测数据相对一致。在温度、降水变率较大的时段,居民的感知差异也较大;(2)关中东、西部地区居民对当地温度的感知强度均随年龄变小而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则相反;对当地降水的感知强度,中、西部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则相反;(3)居民的感知变化与实测数据的变化具有偏差。与实测的数据对比,居民的温度变化感知一致率东、中、西部分别为37.5%、75%、37.5%,而对降水变化的感知的一致率均为50%。
周旗郁耀闯
关键词:气候变化
陕南民众气候变化感知时空变化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构建环境变化响应敏感区气候变化适应管理模式提供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实测数据对比的方式,以人对气温(降水)变化的感知为切入点,探讨陕南民众对气候变化感知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陕南民众对当地温度(降水)变化的感知与科学观测的数据基本吻合,但各个时段存在差异,对温度变化的平均感知强度强于对降水变化的平均感知强度;(2)随年龄变小,陕南民众对温度变化的感知强度在波动中呈变小趋势。对降水变化的感知,汉中民众随年龄变小在波动中呈现增加趋势,安康、商洛地区则相反;(3)陕南民众对温度(降水)变化的感知与科学观测数据之间具有偏差。汉中、安康和商洛民众对温度变化的感知与仪器观测的温度变化一致率依次为22.2%、55.6%和33.3%,对降水变化的感知与实测降水变化的一致率依次为100%、44.4%和66.7%。
王长燕郁耀闯
关键词:气候变化
清代民国时期黄河上游洪水灾害--以兰州地区为例被引量:6
2008年
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和Excel软件,整理、计算和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对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78年/次。轻度水灾发生频次为6.38年/次,中度水灾8.74年/次,大水灾11.77年/次,特大水灾306年/次;前期洪水灾害较少,中后期有四个集中高发时段,越到后期,严重水灾发生越频繁,灾害危害越大;洪水灾害主要是夏季水灾,其次为秋季水灾;洪水灾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其存在的2~8年周期、准22年周期、70—80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太阳黑子活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兰州地区所辖四地中,皋兰是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地区。兰州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和轻度水灾;皋兰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中度水灾和轻度水灾;榆中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永登共发生3次洪水灾害,全部为大水灾。
王长燕赵景波郁耀闯
关键词:洪水灾害
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计算,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进行空间规模、地域差异分析;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对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周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元1700-1949年渭南地区以较小规模、危害较轻的洪涝灾害为主,占灾害记录总数的82.9%,较大规模、危害较重的洪涝灾害较少发生,占灾害记录总数的7.7%。公元1700-1949年250年的时段可以分为六个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10-1735年、公元1790-1799年、公元1828-1837年为无洪涝灾害或极少洪涝灾害发生阶段,公元1736-1789年、公元1800-1827年、1838-1949年为洪涝灾害多发阶段。洪涝灾害发生频次具有空间差异,十个县市发生洪涝灾害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华县、大荔、华阴、渭南、潼关、韩城、富平、蒲城、澄城、合阳。地区间洪涝灾害发生几率最大相差23%左右,空间差异较大。渭南地区洪涝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周期性,其中11.9年周期可以对应于太阳黑子活动的准11年周期,5.1年、2.6年周期可以对应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ENSO)2-7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太阳黑子活动和低纬海洋-大气活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王长燕赵景波郁耀闯
关键词:洪涝灾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