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先云

作品数:29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专利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蜜蜂
  • 6篇种群
  • 6篇蝗虫
  • 5篇遗传分化
  • 4篇毒性效应
  • 4篇枣花
  • 4篇花蜜
  • 3篇东亚飞蝗
  • 3篇英文
  • 3篇飞蝗
  • 3篇分子标记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组学
  • 2篇等位
  • 2篇等位酶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试验
  • 2篇堆肥
  • 2篇堆肥过程
  • 2篇血淋巴

机构

  • 26篇山西大学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运城学院

作者

  • 26篇郑先云
  • 12篇马恩波
  • 9篇郭亚平
  • 6篇马卫华
  • 5篇李春选
  • 3篇党莉
  • 3篇段毅豪
  • 2篇蔡晓静
  • 2篇贺艳萍
  • 2篇龙文敏
  • 2篇陈月开
  • 2篇张小民
  • 1篇乔海喧
  • 1篇王茜
  • 1篇黄登宇
  • 1篇宣涛
  • 1篇李翠兰
  • 1篇卢芙萍
  • 1篇李瑞金
  • 1篇任竹梅

传媒

  • 3篇Journa...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动物分类学报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卫星引物PCR技术对尖翅蝗属两种蝗虫种间遗传关系的研究
采用微卫星引物PCR扩增方法,对大垫尖翅蝗和小垫尖翅蝗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3 条引物对尖翅蝗扩增的DNA多态性均明显。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大垫尖翅蝗平均遗传多样性较高(0.2979), 小垫尖翅蝗较...
党莉郑先云郭亚平马恩波陈月开
关键词:遗传分化DNA
文献传递
中华稻蝗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被引量:5
2007年
以中华稻蝗为研究材料,提取到高质量的总DNA。通过优化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实验条件,确定了AFLP银染技术方法,从而建立了中华稻蝗AFLP分子标记研究体系,得到了清晰的AFLP指纹图谱,为探讨稻蝗种间遗传学关系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郑先云宣涛龙文敏郭亚平马恩波
关键词:AFLP分子标记PCR中华稻蝗
微卫星引物PCR技术对尖翅蝗属两种蝗虫种间遗传关系的研究
本文采用微卫星引物PCR扩增方法,对大垫尖翅蝗和小垫尖翅蝗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3条引物对尖翅蝗扩增的DNA多态性均明显.Shannon信息指数表明大垫尖翅蝗平均遗传多样性较高(2979),小垫尖翅蝗较低(...
党莉郑先云郭亚平马恩波陈月开
关键词:遗传分化
文献传递
Cd^2+对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的急性毒性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常见污染物Cd2+对红裸须摇蚊Propsilocerus akamus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Cd2+对红裸须摇蚊在24h、48h以及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235.63(95%CI:160.96~418.82)、165.17(95%CI:140.65~198.35)及94.12(95%CI:81.93~108.78)mmol·L-1Cd。Cd2+对红裸须摇蚊幼虫的毒性与对其他摇蚊物种幼虫有明显不同,该物种对Cd2+急性毒性不敏感,有非常强的耐受能力。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的Cd2+处理对CAT活性影响的LSD法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24h与48h的各浓度Cd2+对CAT活性都没有明显差异,只是在72h时CAT活性在对照组与其他处理浓度组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时间因子对CAT活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为Cd2+浓度在400mmol·L-1时,72h处理组与48h处理组的活性表现出显著差异,CAT活性在72h时被显著抑制。
郑先云龙文敏郭亚平马恩波
关键词:LC50急性毒性试验
山西省 8种蝗虫 8个种群的遗传学研究(英文)被引量:21
2003年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 dipodidae)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3科 7属 8种蝗虫的 11种酶进行了检测 ,共辨析出 17个酶基因座位 ,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 :Ao 1、Est 3、G3pd 1、Idh 2和Mdh 2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等位基因数目在种间变化较小 ,故推断其进化速率较慢 ,利用这些基因座位的保守特征 ,可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较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而Gpi 1、Ldh 1和Me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数目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较大 ,可以用作种、属间及种群间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 χ2 检验 ,除Acp 1、Adk 1、Ao 1和Ao 2在部分蝗虫中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 W平衡。在所研究的 8种蝗虫中 ,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 (P =6 4 7%~ 94 1% ) ,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降低 (Ho=0 0 2 4~ 0 0 87)。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发现 :迁飞能力是影响蝗虫种间遗传变异的因素之一 ,具有迁飞能力的蝗虫 (P =88 2 %~ 94 1% )较非迁飞性蝗虫 (P =6 4 7%~ 94 1% )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
李春选段毅豪郑先云马恩波
关键词:蝗虫种群遗传学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被引量:52
2003年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 ,且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被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
郑先云郭亚平马恩波
关键词:AFLP分子标记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3年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该文介绍了AFLP标记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郑先云马恩波郭亚平
关键词:AFLP分子标记昆虫学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遗传标记
一种利用摇蚊富集酸矿水重金属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废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摇蚊富集酸矿水重金属的方法。为解决现有酸矿水重金属修复方法上的局限性,本发明以摇蚊幼虫为受试生物,将受污染的底泥进行前处理后,提取浸出液,测定浸出液中重金属的浓度后,对摇蚊幼虫...
郑先云徐敬超
一株香味菌属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环境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香味菌属菌株及其应用。本发明的菌株为香味菌属MyroidesodoratusC7菌株,于2023年5月29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27...
郑先云李玉玉李瑞金
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不同种群遗传结构的分化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以接近于LD50的马拉硫磷处理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天津北大港和山东无棣种群个体,用SSRP-PCR标记技术分析检验东亚飞蝗在不同选择压力下,存活个体与死亡个体的基因型与马拉硫磷致死作用的可能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无棣种群死亡组的多态性明显高于存活组,而北大港种群存活组的多态性高于死亡组,北大港群体的多态性高于无棣群体。各多态位点与马拉硫磷致死性相关性检测表明:第一,相同引物的不同位点对马拉硫磷的敏感性不同,不同种群对马拉硫磷致死性存在相关性的位点不同;第二,不同处理的东亚飞蝗在同一引物扩增出的同一位点对马拉硫磷毒性的反应不同。这些结果表明,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在不同引物扩增的不同位点有选择致死作用。Nei’s遗传距离值在两个种群中都是在死亡组和存活组最高,表明马拉硫磷对东亚飞蝗种群的遗传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分化作用。
郑先云党莉郭亚平贺艳萍马恩波
关键词:马拉硫磷东亚飞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