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文华

作品数:8 被引量:14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钯催化
  • 4篇催化
  • 2篇液相
  • 2篇手性
  • 1篇动力学
  • 1篇对映
  • 1篇对映选择性
  • 1篇选择性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色谱
  • 1篇色谱研究
  • 1篇手性拆分
  • 1篇手性固定相
  • 1篇甾体抗炎药
  • 1篇钯催化剂
  • 1篇酰胺
  • 1篇纤维素酯
  • 1篇相色谱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8篇郑文华
  • 4篇许旭
  • 3篇侯雪龙
  • 3篇严小霞
  • 3篇戴立信
  • 2篇陈建平
  • 2篇雷柏林
  • 2篇丁昌华
  • 2篇张凯
  • 1篇梁宏晞
  • 1篇丁文静
  • 1篇吕龙
  • 1篇夏立钧
  • 1篇郁韵秋
  • 1篇孙娜
  • 1篇游书力
  • 1篇王德才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第十二届有机...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aillard反应立体化学差异的色谱研究
还原糖与蛋白质或氨基酸的自由氨基之间的Maillard反应过程非常复杂,通常产生大量复杂的化合物成分.本文分别用消旋苯丙氨酸和L-苯丙氨酸与D-葡萄糖进行Maillard反应,从立体化学的角度,通过比较不同对映体反应产生...
郑文华许旭夏立钧
关键词:MAILLARD反应手性液相色谱
文献传递
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挑战与机遇
<正>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是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中研究最多的一个反应,也是利用不对称催化反应构建碳碳键及碳杂键的最重要反应之一。近年来,人们对这一反应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中仍然存在一些...
侯雪龙严小霞郑文华张凯刘卫雷柏林陈建平丁昌华戴立信
文献传递
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挑战与机遇
侯雪龙严小霞郑文华张凯刘卫雷柏林陈建平丁昌华戴立信
美拉德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5
2005年
美拉德反应主要指还原糖与氨基酸、蛋白质之间的复杂反应 ,它与食品加工、疾病生理过程等有重要关系。除该反应对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仍在进行外 ,近来美拉德反应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蛋白质交联、类黑素、动力学以及丙烯酰胺等与人类健康关系更密切的方面 ,本文从这些方面综述了美拉德反应的进展。
郑文华许旭
关键词:美拉德反应丙烯酰胺动力学
钯催化区域和对映选择性烯丙基取代反应研究
本论文集中于应用1,1'-二茂铁膦氮配体进行烯丙基取代反应的研究。   钯催化的烯丙基取代反应是一类重要的构筑碳-碳及碳-杂原子键的有机反应。关于其不对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3-双苯基烯丙基体系,而就钯催化区域选择性烯...
郑文华
关键词:钯催化剂
洛索洛芬钠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拆分被引量:9
2004年
使用三 (对甲苯甲酸 )纤维素酯手性固定相 (ChiralcelOJ R手性柱 ) ,建立了洛索洛芬钠 4个手性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拆分方法。以甲醇与 pH 3.0的 0 .1mol/L醋酸 三乙胺或 0 .5mol/LHClO4 NaClO4按80∶2 0组成流动相 ,4个异构体中相邻峰的分离度均达到 1.7以上。确认了 4个组分的结构按出峰次序依次为 :(1′R ,2R)、(1′S ,2R)、(1′R ,2S)和 (1′S ,2S)。对流动相中不同的pH、缓冲溶液浓度和类型以及有机改性剂类型对分离结果的影响作了系统考察 ,其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类固定相的手性识别机理。
丁文静郑文华许旭王德才吕龙梁宏晞郁韵秋阮锦满
关键词:洛索洛芬钠手性拆分非甾体抗炎药
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的选择性控制
<正>钯催化不对称烯丙基取代反应作为通过不对称反应方式形成碳碳键的最重要方法之一长期来受到人们广泛关注。虽然在此领域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这一反应在有机合成中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以单取代烯丙基化合物为底物时的区域选择性...
侯雪龙戴立信游书力严小霞孙娜郑文华
文献传递
特定序列DNA检测的几种新方法被引量:1
2004年
特定序列DNA的检测方法通常使用PCR、DNA杂交、连接酶反应等方法。近年来根据不同的原理又发展出一些新方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基于非酶连接反应、分子信号灯、纳米微粒、以及酶抑制剂 DNA 酶 (IDE)
郑文华许旭
关键词:纳米微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