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晨曦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侧
  • 2篇单侧穿刺
  • 2篇压缩骨折
  • 2篇椎体
  • 2篇椎体压缩
  • 2篇椎体压缩骨折
  • 2篇骨折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入路
  • 1篇椎体成形
  • 1篇椎体成形术
  • 1篇经皮椎体成形
  • 1篇经皮椎体成形...
  • 1篇成形术
  • 1篇穿刺
  • 1篇穿刺法

机构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作者

  • 2篇郑晨曦
  • 2篇曾勇
  • 2篇胡明鉴
  • 2篇马红兵
  • 2篇刘强
  • 2篇陈伶

传媒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皮脊柱后凸成形单侧穿刺手术入路的探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的手术方法,以减少行手术及射线相关的损害。方法:根据椎骨的解剖形态,确定经椎弓根穿刺进针的路径;对患者45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的治疗,观察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的改变。结果:与椎骨矢状面成30°~45°的角度穿刺,均能顺利进针并使针尖到达椎体中部的前份;临床手术按前述方法均安全完成,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1.8±0.3 cm、1.4±0.4 cm及28.4±10.2°改变为术后的2.2±0.4 cm、2.3±0.3 cm及19.2±4.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都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 cm。结论:单侧穿刺法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的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曾勇陈伶马红兵胡明鉴郑晨曦刘强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
单侧穿刺法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法行经皮脊柱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射线接触量。方法2005年3月-6月,收治12例椎体压缩患者。男2例,女10例;年龄63~88岁。2例肿瘤性椎体病理骨折,余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累及节段17节,其中T71节,T114节,T126节,L14节,L31节,L51节。对17个压缩椎体进行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治疗,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变化情况,不同时间点测定术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测定手术侧和对侧椎体高度。结果单侧穿刺行PKP手术均安全完成。患者获随访9~13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9±1.7)分,术后24h为(2.1±1.4)分,随访期末为(1.9±1.5)分,术后24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随访期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前缘、中部、后壁高度及Cobb角术前为(1.8±0.3)、(1.4±0.4)、(2.7±0.3)cm及(28.4±10.2)°,术后24h分别为(2.2±0.4)、(2.3±0.3)、(2.8±0.4)cm及(19.2±4.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两侧前缘高度均有所恢复,两侧高度净差值为0.1cm。结论单侧穿刺法行PKP,能够很好地恢复脊柱形态,减少术者及患者的射线接触。
曾勇马红兵胡明鉴郑晨曦陈伶刘强
关键词:椎体压缩骨折单侧穿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