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中钰
- 作品数:11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IL-1β对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 IL- 1β对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IL- 1β缓慢释放颗粒 (IL- 1βpellet)植入大鼠右侧 Meynert核 (nb M,基底核 ) ,复制胆碱能系统受损的动物模型 ;将不同剂量的人重组白细胞介素 - 1β(rh IL- 1β)加入培养大鼠前脑基底神经元中 ,复制 rh IL- 1β诱导神经元损伤模型 ,检测 (乙酰胆碱酯酶 ) Ach E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 (L PO)含量的变化。结果 IL- 1β损伤侧皮质 Ach E活性较未损伤侧、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 (P <0 .0 1)。 5 0 - 5 0 0 U/ ml rh IL- 1β可引起培养的神经元 Ach E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5 ) ;10 0 - 5 0 0 U/ ml rh IL-1β可引起神经元 L PO含量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IL- 1β慢性作用可以造成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的损害 。
- 刘恒颖康劲松徐琪郭中钰祝世功
- 关键词:IL-1Β脂质过氧化物MEYNERT基底核AD阿尔茨海默病
- 家兔无菌性炎症的致热效应与环核苷酸反应被引量:5
- 1985年
- 实验前给家兔背部做一手术使皮下形成长方形不漏气的致密带。两周后向背部皮下注入空气造成气腔,然后向腔内注入巴豆油,诱发无菌性炎症。致炎后第一天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以后逐渐回降。在致炎前和致炎后第一天分别经耳缘静脉采血,并经小脑延髓池抽取脑脊液,用蛋白结合法测定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cGMP含量。结果表明致炎后第一天血浆和脑脊液中cAMP含量均比致炎前明显升高,而脑脊液中cGMP含量变化不明显,血浆cGMP含量却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意义。作者推论cAMP可能是参与无菌性炎症性发热的中枢介质。
- 杜葵琴祝世功郭中钰赵丹
- 关键词:炎症发热环核苷酸
- 人参果皂甙对失血性休克犬和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心等器官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1992年
- 用健康犬16只分为失血性休克组(HS)和失血性休克人参果皂甙组(HSG)。HS组动物由一侧颈总动脉放血至血压5.33kPa(40mmHg),放血后4h内人工维持血压。HSG组动物于放血前30min I V人参果皂甙,HS组动物I V等量的生理盐水,其它实验过程同HS组。
- 杜葵琴孙连坤郭中钰邢德君计国仪李金成栗振宝李颖
-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失血性休克颈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线粒体膜
- 萝摩甙抗自由基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萝摩甙对自由基所致脑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复制脑缺血模型及H2 O2诱导神经元损伤模型 ,分别测定大鼠脑组织、培养神经元中的丙二醛 (MDA)含量以及培养神经元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DNA断裂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 ,观察萝摩甙对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 :萝摩甙可明显降低脑缺血造成的MDA的升高 ,亦可明显降低H2 O2 对神经元造成的LDH漏出率、DNA断裂率增加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 ,而且随着萝摩甙浓度的升高羟自由基清除率明显升高。结论
- 侯忠赤王健春康劲松刘潇郭中钰祝世功
- 关键词:局部缺血神经元乳酸脱氢酶丙二醛脑血管病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 老龄人群血浆IL-1活性和T细胞功能的随龄变化
- 1999年
- 以620例一汽集团离退休及在职男性职工为研究对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及IL-1活性,研究血浆IL-1活性和T细胞功能的随龄变化及二者相关关系。采静脉血5mL,肝素抗凝,无菌分离血浆,-30℃冷冻保存,用于如下指标的检测。(...
- 刘睿智郭中钰杨广民李晓萌李峰赵雪俭陈善明全邦兴张羽
- 关键词:老年人血浆白细胞介素1T细胞
- 电针退热时家兔的血浆及脑脊液中前列腺素E_2含量的变化被引量:7
- 1991年
- 本实验用家兔复制内毒素性发热模型,观察电针退热时血浆,CSF中PGE_2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发热高峰期,两组动物的血浆、CSF中PGE_2含量都比发热前明显升高(P<0.091)。电针对内毒素性发热有明显地抑制作用。电针组动物的血浆及CSF中PGE_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作者推论:PGE_2是内毒素性发热的一种中枢性发热介质,电针的退热作用可能是通过一种未知方式抑制中枢PGE_2的产生或释放而实现的。
- 郭中钰杜葵琴计国义
- 关键词:电针前列腺素针刺
- 家兔血浆性激素对电针抑制内毒素发热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 1990年
- 用内毒素(ET)复制家兔发热模型,将动物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按性别分别统计处理实验结果,雌兔电针组体温上升受到明显抑制,比较两组动物的发热高峰(ΔT)及体温反应指数(TRI)其差异性均显著。雄兔电针组的AT和TRI均低于对照组,但其差异性不显著。给雄性家兔去势,去势后1个月、3个月分别用ET复制发热模型,去势后1个月比较电针组及对照组动物的ΔT其差异性显著,而TRI去势后3个月差异显著。去势后1个月血浆雌二醇水平较去势前有明显增加。而血浆睾酮水平去势后3个月明显减少。表明针刺抑制ET发热效应和血浆性激素水平有关。
- 杜葵琴郭中钰祝世功计国仪
- 关键词:内毒素电针睾酮雌二醇
- 抗衰老口服液对自然衰老大鼠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中草药复方制剂抗衰老口服液(AOP)对自然衰老大鼠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自然衰老Wistar大鼠(22月龄)40只,分为5组:对照组,AOP低、中、高剂量组,青春宝抗衰老片(QCB)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30 d后大鼠断头处死,取血,分离血浆;取心肌组织和脑组织,液氮冻存。检测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脑组织腺苷三磷酸酶(ATPE)以及心肌脂褐素的含量。结果:AOP中、高剂量组和QCB组大鼠血浆SOD含量、CAT含量、大脑皮层中ATP酶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O含量、MDA含量、心肌脂褐质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高剂量AOP可减少自然衰老大鼠血浆自由基的产生、加速自由基的清除,促进脑组织能量代谢,具有抗衰老的生物学作用。
- 郭丽荣梁爽李峰郭中钰李芳菲祝世功李扬
- 关键词:衰老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腺苷三磷酸酶
- 老年人群血清LH、PRL及睾酮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9
- 1998年
- 应用RIA方法.检测627例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水平.探讨各激素的增龄性变比。结果表明:血清T水平对照组为32.07±14.25nmol/L其它各组随增龄呈进行性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LH水平是随龄增高趋势.且与T变比呈显著负相关(r=-0.21,P<0.01)。血清PRL水平亦呈现随龄增高趋势。PRL与T(r=-0.12.P<0.05)、PRL与LH(r=0.11.P<0.05)呈微弱相关关系。上述结果提示.在男性衰老过程中.T水平逐渐降低.对LH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而引致LH分泌增高.血清PRL对性腺轴激素水平有影响.但其具体作用及作用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洪岩郭中钰刘喜春郭丛慧赵雪俭陈善明全邦兴张羽
- 关键词:衰老睾酮促黄体生成素泌乳素
- 抗疲劳1号对游泳大鼠血液、肌肉和脑中ATP含量及血乳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8年
- 目的:观察抗疲劳1号(AF-1)对游泳运动大鼠血液ATP和乳酸,以及脑和肌肉组织中AT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生物发光法测定6组不同游泳强度大鼠血液和组织中ATP含量;血乳酸含量变化用乳酸自动分析仪监测。结果:给药组大鼠游泳10min,血中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中乳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游泳力竭鼠中,给药组血ATP含量也较对照组高;而血乳酸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P<001)。给药大鼠中,游泳10min组肌肉AT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游泳力竭组仍可保持在对照组水平(游泳时间不同)。给药鼠游泳10min和力竭两组脑组织中ATP含量与未给药动物无明显差异,但未游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游泳给药鼠肌肉中ATP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疲劳1号具有抗疲劳功用,可能通过增加组织ATP的生成和贮存,促进能量代谢,减少乳酸堆积。
- 郭中钰祝世功徐琪李天舒王金国吴景全
- 关键词:腺苷三磷酸乳酸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