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州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五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血脂、hs-CRP及再狭窄率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血脂、hs-CRP及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冠心病患者49例,分为瑞托伐他汀组(n=27)和对照组(n=22),瑞舒伐他汀组为术后能够坚持瑞托伐他汀连续治疗者,对照组为未坚持瑞托伐他汀连续治疗的患者,余治疗相同。测定术前及术后6个月血脂[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随访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扫描评估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率。结果①瑞舒伐他汀组6个月后的TC、TG、LDL-C和HDL-C与术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hs-CR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③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8);④两组支架内ISR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PCI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术后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和ISR发生率。
- 张兴凯冯菁宋熔郭玉州侯晓平付金喜张作鹏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支架内再狭窄瑞舒伐他汀
- 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上述患者按照不同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分组,分别探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斑块面积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性(P<0.05);同时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能够提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特别适用于体检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动态观察。
- 张兴凯冯菁郭玉州侯晓平付金喜张作鹏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
- 不同冠状动脉CT影像特征的老年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冠状动脉CT影像特征的老年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方法纳入我院老年体检人群224例,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据斑块成分及CT值大小将受试者分为钙化斑块组(斑块CT值>300Hu,n=31)、非钙化斑块组(斑块CT值<150Hu,n=53例)、混合斑块组(含有脂质和纤维的斑块,n=62),对CTA结果核查确定无粥样斑块形成者作为对照组(n=78)。流式荧光技术联检各组人群血清IL-6、IL-8、IL-10、GM-CSF、IFN-γ、TNF-α因子水平,并比较各组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四组人群IL-6、IFN-γ水平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8、GM-CSF、IL-10、TNF-α水平,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钙化斑块组与混合斑块组患者IL-6与IFN-γ水平较对照组及钙化斑块组显著升高(P均<0.05)。结论混合板块与非钙化板块的斑块成分与血清IL-6、IFN-γ等细胞因子存在一定关联,通过了解细胞因子成分变化辅助冠脉CTA检查结果,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对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兴凯冯菁宋熔郭玉州侯晓平付金喜张作鹏
- 关键词:细胞因子白介素-6Γ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