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宠

作品数:27 被引量:610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燕山期
  • 4篇盆地
  • 4篇陆内
  • 3篇洋中脊
  • 3篇印支期
  • 3篇中生代
  • 3篇中生界
  • 2篇大洋
  • 2篇地质
  • 2篇动力学
  • 2篇断裂带
  • 2篇雪峰
  • 2篇岩浆
  • 2篇岩浆作用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扬子地块
  • 2篇油气
  • 2篇深部
  • 2篇深部构造

机构

  • 23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教育部
  • 7篇西北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27篇金宠
  • 21篇李三忠
  • 12篇戴黎明
  • 8篇刘博
  • 7篇张国伟
  • 7篇刘丽萍
  • 6篇刘鑫
  • 5篇周立宏
  • 4篇王建
  • 4篇索艳慧
  • 4篇王岳军
  • 4篇刘保华
  • 4篇王涛
  • 3篇焦倩
  • 3篇许淑梅
  • 3篇侯方辉
  • 3篇周永刚
  • 3篇郭晓玉
  • 3篇吕海青
  • 3篇楼达

传媒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分布及目的层沉积相被引量:6
2008年
利用综合录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讨论了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划分,分析了中生界展布规律,并对中生界主要目的层进行了测井相、地震相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沉积相和亚相特征研究。研究区残留中生界的分布主要受印支期南北向挤压、燕山中期SE-NW向挤压和新生代右阶右行拉分的综合作用,中、下侏罗统在研究区的北区复背斜地势低洼处分布,残留体长轴方向近东西向展布,主沉降中心靠近东部,残留厚度从四周向中心增厚。南区缺失中、下侏罗统,三叠纪在南区分布在EW向原古生界隐伏背斜之上。研究区中生界主要目的层为下侏罗统,属于温暖湿润气候条件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曲流河沉积可分为河道亚相和河漫滩亚相,河道亚相砂砾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储集性,河漫滩沼泽亚相一般为细颗粒沉积,通常作为盖层。
许淑梅李三忠王璐周立宏金宠楼达崔殿
关键词:地层中生界
洋底动力学——国际海底相关观测网络与探测系统的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2
2009年
海洋在地球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已获得了广泛共识。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8%,而深海大洋占据海洋约92.4%,因此,洋底更是了解众多地球过程的主要窗口之一。从动力学角度,洋底动力系统可以划分为洋脊增生子系统、深海盆地子系统、俯冲消减子系统和地幔动力子系统。以海洋科学、海洋地质、海洋地球化学与海洋地球物理等高新探测和处理技术、观测网络建设为依托,国际上逐步开始实施一系列不同级别的海底观测网络建设计划,通过大量传感器,侧重探测海底各种大地构造背景各级尺度的结构、构造和过程,以及动力学过程的各个变量要素,监测不同圈层界面和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传输、转变、循环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解地球系统变化提供技术保障。
李三忠金宠戴黎明张国伟
关键词:深海大洋洋中脊
中、新生代超级汇聚背景下的陆内差异变形:华北伸展裂解和华南挤压逆冲被引量:100
2011年
中、新生代期间,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于欧亚板块下以及中生代鄂霍次克海的消亡导致中亚造山带的向南俯冲,三者围限的中心三角形地带正是中国东部两个核心地块———华北和华南地块,而且,该区中、新生代始终处于全球三大构造域超级汇聚的中心。但是,在这种超级汇聚背景下,分别于华北和华南陆块的核部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构造类型: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伸展、裂解导致了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以张性构造为特征;而华南陆块总体发生收缩、挤压、逆冲导致了宽阔的陆内挤压变形系统,以压性构造为特征。文中综合我们近10年来渤海湾盆地构造的研究成果和2006年以来对华南陆内构造系统的系统调查成果,分析华北与华南中、新生代陆内构造变形差异的大陆动力学变形机制。初步分析表明,虽然两者浅部都处于汇聚背景下,但是宏观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华南与华北的深部状态明显不同,推断其变形机制可能也不同。建议大陆动力学研究要关注深部构造研究,进一步理顺深-浅部构造关系。
李三忠张国伟周立宏赵国春刘鑫索艳慧刘博金宠戴黎明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华南陆块深部构造大陆动力学
安徽巢北地区的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大地构造背景被引量:23
2009年
安徽巢北地区位于晚中生代华北高原的东部、郯庐断裂东侧、苏鲁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南侧的扬子地块下扬子前陆褶断带北缘,其演化受这个大地构造背景制约,形成了"两向一背"叠加棋盘格式断裂的特征构造样式。这种明显的构造样式和一些隐式构造变形是多幕变形的结果。该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期三幕褶皱、三幕逆冲推覆变形。其中第一幕变形发育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为主要低角度逆掩拆离面(主拆离面或主滑脱面)和局部相关断展、断滑褶皱为主;第二幕变形才形成该区"两向一背"的褶皱格局和由北西向南东逆冲的叠瓦式逆冲断裂组合,第三幕变形主要为宽缓的北西西轴向的褶皱和近东西向逆冲断裂。至燕山中期又经历了一幕南北向褶皱叠加,燕山晚期的北西向正断层活动在该区表现为倾向北东的多米诺式正断层组合,区域上控制了上白垩统的沉积空间。区域对比表明,印支期变形与苏鲁—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变形是一致的,说明其动力机制上的相关性,与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相关;燕山期变形动力与古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和中国东部逃逸构造相关。
李三忠李安龙范德江赵广涛金宠戴黎明
关键词:印支期燕山期
桂北河池-宜州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柳城段浅部到深部结构的启示被引量:21
2009年
河池-宜州断裂带是一条东西向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雪峰山构造带南部,与扬子地块主体NE向的构造格局明显不同,其成因始终不明确。本文通过遥感构造解译、野外地质观察、构造剖面绘制、地震和MT剖面解释等手段,对河池-宜州断裂带东段进行了空间上由浅入深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断裂带总体表现为向北逆冲的叠瓦构造分割了雪峰山南段构造体系和桂中坳陷构造体系;河池-宜州断裂带经历了多期次活动历史,其中现今构造格局主体由印支期和燕山期复合动力学机制下形成的,西段主要由印支期向南的弧形逆冲推覆阶段形成,东段主要由燕山期向西的弧形叠瓦式逆冲推覆奠定,它们的弧顶正好在宜州附近交接。
刘博李三忠周永刚金宠戴黎明刘丽萍王涛王建郝义刘恩山
关键词:动力学演化
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中生界构造与演化被引量:12
2007年
渤海湾盆地区中生界构造演化与样式始终不明朗,中生代该区处于整个华北克拉通东部高原的核心部位。其构造演化研究对深入理解这个高原从形成至垮塌的过程至关重要。同时,中生界也是近年来中国东部深部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黄骅坳陷南部滩海区不仅是大港探区中生界潜山油气的重要勘探区,而且处于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格局转换部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利用大量地震剖面,系统进行了中生界残存展布规律的分析,进一步划分了该区构造单元,探讨了该区中生界构造演化过程。特别是,以羊二庄断层为界,研究区可以分为两个构造区,东南区构造相对简单;西北区构造复杂,既继承了印支期东西向构造格局,又经历燕山早、中期走滑挤压和燕山晚期及新生代的伸展走滑,还产生了强烈的滑断构造。羊二庄断层是在印支期构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剪切断裂,在燕山中期经历了挤压走滑,在燕山晚期和新生代经历右行伸展运动而形成的呈NE向的复杂断层系。可见羊二庄断层的演化控制了该区中生界的构造格局和演化。
金宠李三忠楼达王璐许淑梅刘博周立宏
关键词:中生界
重磁异常揭示的浙江构造体系及岩石圈脱耦
浙江省地处古新板块先后相互作用的关键地区,但缺乏对地球物理资料进行细致的构造体系研究,本文基于最新的重磁异常资料,对浙江地区进行了系统的构造解析。作者介绍了浙江岩石的密度和磁性特征,从北东向与北西向异常相互交织构成典型的...
钱俊锋金宠周乐尧水涛朱晓亚何钰
关键词:地质构造重磁异常
文献传递
重磁异常揭示的浙江构造体系及岩石圈脱耦
<正>1.地质背景浙江省横跨扬子(浙西北)和华夏(浙东南)两大陆块,历经新元古代沿江山-绍兴断裂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的碰撞对接(水涛等,1986;周新民等,1992;Li and McCulloch,1996;Li et ...
钱俊锋金宠周乐尧水涛朱晓亚何钰
湘中地区穹盆构造:褶皱叠加期次和成因被引量:39
2010年
研究认为湘中地区存在三套不整合面,划分了四个构造变形期次:加里东期、印支早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期,并对各个构造期次的变形特征作了详细的论述。加里东期与印支早期分别为近东西向的褶皱,印支晚期为一近似平行于祁阳弧断裂的弧形构造,燕山期则以北东—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为主。通过分析各构造期次的复合叠加特征,本文提出:湘中地区的穹盆构造是由于加里东期褶皱与印支期褶皱叠加而形成的,并在燕山期时受到北东—北北东向的左旋走滑断层的改造。
王建李三忠金宠王岳军张国伟刘丽萍刘鑫
关键词:印支期燕山期
黔南坳陷构造运动与流体响应及油气保存被引量:12
2012年
根据地表地质特征和地震构造解释分析,认为黔南坳陷印支期前主要为东西向构造为主,印支运动不强烈,中侏罗世以后,黔南坳陷存在两幕构造变形和长期构造抬升,同时根据变形特征,以贵定向斜为界,东为厚皮冲断变形区,西为薄皮冲褶变形区;在显生宙构造运动背景下,黔南坳陷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燕山-喜山期3期7幕水文地质旋回,燕山-喜山期是黔南坳陷油气保存的主要破坏期,通过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和方解石脉进行研究,认为古流体受大气降水影响显著,古大气水下渗深度东深西浅的特征严格受黔南坳陷燕山期断裂构造控制;结合构造和古流体响应研究可知,构造因素是控制黔南坳陷油气保存的关键因素,坳陷中薄皮冲褶变形区的长顺-龙里-平塘-甲青地区是黔南坳陷中油气保存条件最好的地区,并且推断冲褶变形区燕山期向西的逆冲-褶皱递进变形中的主滑脱层之下的地层是油气勘探的重点.
金宠陈安清楼章华李三忠
关键词:油气保存黔南坳陷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