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慕仪
- 作品数:38 被引量:19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东莞市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应用Mammotome系统对92例136处乳房良性病灶施行微创旋切术。结果:92例136处病灶均被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准确、完全切除。每处病灶平均旋切15次,切除时间平均为18 min,术后病理诊断纤维腺瘤68例,囊性增生病12例,乳头状瘤6例,乳腺腺病6例。近期并发症为局部瘀血3例,局部小血肿2例,均发生于病灶近乳头、单次切除数个病灶者。术后观察3~6个月,无病灶残留。结论: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腺良性病灶准确、安全、创伤小,美容效果良好;特殊病例需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 王永霞张爱玲高学忠钟慕仪张蓉
- 关键词:微创旋切B超乳腺病灶
- 17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防治和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和Cox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1 706例乳腺癌患者年龄、居住地、手术情况和肿瘤TNM分期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 706例乳腺癌患者平均生存期为13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63个月。不同因素患者组中位生存期比较,非手术组患者(119个月)低于手术患者组(139个月)(χ^241.27,P〈0.001);TNM高分期组患者(101个月)低于低分期的患者组(146个月)(χ^2135.47,P〈0.001);发病高年龄组(≤50岁)患者(143个月)低于低年龄组(〉50岁)患者(125个月)(χ^235.04,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未选择手术、肿瘤TNM高分期、和发病高年龄是乳腺癌总体生存率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可能选择手术治疗,争取肿瘤早发现和关注高龄人群的康复保健工作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措施。
- 钟慕仪邓润枢陈丽娟黄河清林伟强王永霞
- 关键词:肿瘤乳腺癌生存率
- 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axillary reversemapping,ARM)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行ALND,观察组在ALND过程中同时行ARM。两组术后常规处理一致;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肿瘤直径大小,出血量,液体引流量,置管时间。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诊,术前均测量和记录患者的患侧及健侧上臂周径和腕上周径。[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中,41例存在淋巴管及淋巴结被蓝染,其中39例为蓝染淋巴结,其数目最多者为5个。两组均未出现重度水肿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程度较轻,且水肿病例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应用于ALND是可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钟慕仪黄河清林伟强吴丽华
- 关键词:亚甲蓝淋巴乳腺肿瘤淋巴结切除术
- 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究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135例行TEC方案(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根据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不同将其分为Luminal A型41例,Luminal B型47例,Her-2+型28例,三阴型19例。对比不同亚型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并就新辅助化疗后影响其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在年龄、化疗周期、TNM分期、原发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状态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亚型乳腺癌患者在近期临床疗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以及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4%、53.2%、82.1%、89.5%,其肿瘤控制率分别为78.0%、76.6%、96.4%和100.0%,四种亚型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5.4%、76.6%、57.1%、52.6%,其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2%、87.2%、67.9%、68.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以及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患者,其3年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周期及原发肿瘤直径上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在治疗不同亚型乳腺癌上效果良好,以ER、PR、Her-2为依据的乳腺癌分子分型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预测指标。此外,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形态、淋巴结状态的不同也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治疗效果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
- 林伟强钟慕仪黄河清叶建森张玉娟
-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
- 一种乳腺单孔腔镜手术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乳腺单孔腔镜手术辅助装置,包括主支架、辅助支架、底腔、拉伸杆、齿轮、转轴、微型电机、齿块、滑槽、滑轮、外套、内接套、固定圈、驱动马达、螺杆、旋钮、活动杆和开孔。按下调节按钮,微型电机随即启动,齿轮转动...
- 钟慕仪陈宇霞张蓉林伟强吴丽华
- 文献传递
- 荧光成像技术联合美蓝在乳腺癌术中探寻前哨淋巴结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成像技术联合美蓝示踪剂在女性乳腺癌手术治疗中探寻前哨淋巴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常规检测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分别接受联合注射吲哚菁绿(indoc yanine green,ICG)及美蓝(联合组)、单独注射ICG(ICG组)和单独注射美蓝(美蓝组)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手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后将探寻的前哨淋巴结取出进行冰冻病理检查或常规石蜡病理检查。结果:联合组患者体外淋巴管显影率为94%(47/50),剩余3例有2例为切开后淋巴结显影,淋巴结荧光显影率为92%(46/50)。联合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s)的总检出率98%(49/50),检出SLNs数量为180枚,其中阳性患者10例(20.41%);ICG组的总检出率为90%(45/50),检出数量为158枚,阳性患者8例(17.78%);美蓝组的总检出率为88%(44/50),检出数量为150枚,阳性患者7例(15.91%);联合组相关观察指标均要优于ICG组和美蓝组。结论:ICG联合美蓝示踪法,相比单独注射ICG或美蓝,能明显提高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和检出数量,为乳腺癌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 宾莲洁张爱玲冯春武王永霞钟慕仪何广宁叶建森林伟强
-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吲哚菁绿美蓝
-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麦默通(MMT)乳腺微创旋切术在治疗乳腺良性病灶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的74例患者103处乳腺良性病灶采用MMT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并对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美容效果和心理满意度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本组74例患者均获成功。术中出血量为30~100ml。平均手术时间(34.2±19.7)min,无一例发生伤口出血和感染,心理满意度达到了100%。随访6~12个月,1例出现乳腺纤维瘤复发。结论:高频超声引导MMT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病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获得较好美容效果和心理满意度,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治疗直径3cm的乳腺良性病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钟慕仪叶艳娜张爱玲吴丽华袁领勤吴清时
- 关键词:MAMMOTOME旋切系统乳腺良性疾病微创手术
- 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较大良性乳腺肿块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6
- 2011年
- 目的探索麦默通旋切系统(mammotome,MMT)常规性能以外的延展功能: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术,即利用口径为2.5cm旋切槽的麦默通刀头切除直径3~6crn良性乳腺肿物的可行性。方法试验组200例,乳腺肿物直径3~6cm,采用麦默通手助结合超声导航下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术。对照组200例,病灶≤2.5cm,接受MMT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疗效两组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手术操作成功率达100%。肿物平均切除时间为20min,平均旋切次数50次。在术中出血、皮肤瘀斑、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方面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329,P=0.715;X^2=0.0502,P=0.823;X^2=0.0000,p=0.995)。住院时间、手术刀痕外观及并发症方面两组相当。结论麦默通扇形推进法旋切术切除3~6cm较大良性乳腺肿块是可行的,具有安全、准确、微创、美容、并发症少等优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高学忠王西悦张蓉曹茵钟慕仪邓丁梅吴丽华陈彩芹吴清时
- 关键词:麦默通旋切系统可行性
- TAC与CAF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比较研究
- 目的:评估TAC方案在可手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对80例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设置CAF方案为对照组。TAC组40例: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
- 张爱玲张蓉王永霞曹茵钟慕仪邓丁梅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毒性反应
- 文献传递
- 围手术期输血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输血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对42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情况和术后复发转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输血组术后12、和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0.5%(4/38)1、5.8%(6/38)和18.4%(7/38),而未输血组术后12、和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2.6%(10/389)5、.1%(20/389)和6.7%(26/3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0、5.20和5.13,P值均<0.05;围手术期输血组术后1、2和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9%(3/38)、10.5%(4/38)和13.2%(5/38),而未输血组术后1、2和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0%(4/389)、2.3%(9/389)和3.1%(12/3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9、5.35和6.74,P值分别<0.01、<0.05和<0.01。结论:围手术期输血对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具有显著影响,建议手术医生应该通过提高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而减少出血和避免输血。
- 张爱玲王永霞曹茵黄珂铭钟慕仪吴丽华邓丁梅
- 关键词:手术期间输血肿瘤复发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