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鑫平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消融术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6例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按照入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均静脉输注DC-CIK免疫细胞治疗,观察组在细胞治疗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射频消融术,连续治疗6周,治疗前后用"肿瘤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评估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LQ-C30问卷中整体功能、特异性症状模块各个指标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发热、寒战伴高热、皮疹,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腹痛、恶心伴呕吐、肝周血肿;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DC-CIK能提高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与生命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 刘红梅史丽丽李金瑞钟鑫平
- 关键词:中晚期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生命质量
- DC-CIK对经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DC-CIK对经化疗治疗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180例诊断为中晚期胰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紫杉醇+吉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行DC-CIK免疫细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浓度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近期临床疗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清CD_3、CD_8、CD_(56)/CD_3、CD_(16)/CD_3、IgG、IgM、IgA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CD_4/CD_8较治疗前减低(P<0.05)、CD4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外周血清CD_3、CD_8、CD_4、CD_4/CD_8、CD_(56)/CD_3、CD_(16)/CD_3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对照组IgG、IgM、IgA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清CA_(50)、CA_(199)、CA_(242)、CE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清CD_3、CD_8、CD_(56)/CD_3、CD_(16)/CD_3、IgG、IgM、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_4/CD_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_4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发热、寒战;两组患者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且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提高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
- 穆岚钟鑫平刘红梅
-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化疗DC-CIK临床疗效免疫功能
- 认知干预对经DC-CIK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生命质量、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经DC-CIK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命质量、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肿瘤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与对照组(74例)。两组均予肿瘤常规方案、DC-CIK方案治疗及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同步予认知干预。治疗前后用肿瘤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两组生命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评估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中位生存期,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QLQ-C30整体功能、特异性症状模块各指标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在进行DC-CIK免疫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能很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缓解疼痛、提高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刘红梅宋宇杨月丽穆岚钟鑫平
- 关键词:中晚期肝细胞癌认知干预生命质量疼痛测定
- 肝部分切除加囊肿广泛开窗术治疗成人多囊肝病的术后并发症防治被引量:6
- 2010年
- 成人多囊肝病(adult polycystic liver disease,,APLD),简称多囊肝病(polycystic liver disease,PLD),常和多囊肾病合并发病,多数病人无临床症状,少数病人病程严重,主要表现为由肝实质内多发囊肿引起的肝损害,表现为肝肿大,需要外科处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需引起重视。笔者总结了1995年4月至2007年10月采用部分肝切除加囊肿广泛开窗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病24例,对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 李团结卢军华杨宁张海斌钟鑫平司马辉邵卓杨广顺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多囊肝病多发囊肿开窗治疗并发症防治肝部分切除
- 西罗莫司抑制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后代偿性增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假手术组,n=28),假手术+雷帕霉素组(n=28),缺血组(n=32),缺血+雷帕霉素组(n=32),缺血组完全离断肝脏动脉血供,雷帕霉素处理组每日予雷帕霉素2.0mg/kg灌胃,术后1、3、7、14d处死动物,取肝组织行H-E、Ki-67染色,高倍镜视野下计数汇管区内小叶间胆管,汇管区周围小胆管,Ki-67阳性及阴性胆管细胞,计算平均小叶间胆管及汇管区周围胆管数目(总计数胆管数目/总汇管区数目),Ki-67(+)胆管细胞/Ki-67(-)胆管细胞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术后平均小叶间胆管数量明显增加,给予雷帕霉素后,胆管缺血大鼠术后7、14d平均小叶间胆管数目减少;术后3d,缺血组Ki-67阳性与阴性胆管细胞比值达到高峰1.59±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予雷帕霉素后,峰值水平降低。结论:雷帕霉素影响缺血胆管上皮细胞Ki-67抗原表达,抑制肝内胆管代偿性增生。
- 吴田田杨广顺赵军杨宁张海斌钟鑫平邵卓
- 关键词:西罗莫司胆管缺血增生KI-67抗原
- 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外科治疗可行性的探讨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采用肝部分切除加肝囊肿广泛开窗联合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7年7月至10月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囊肿广泛开窗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3例患者的术前症状、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手术时间分别为475、402、430min,3例患者均出现胸、腹腔积液,经穿刺引流后胸、腹腔积液消失。3例分别于术后9、6、5个月随访,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2例术前伴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肝部分切除加囊肿广泛开窗联合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严重成人多囊肝、多囊肾病是一种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较多,长期疗效尚需观察。
- 李团结赵军杨宁钟鑫平朱楠司马辉张新杨广顺
- 关键词: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部分肝切除术开窗术去顶减压术
- 联合阻断CD28//B7和ICOS共刺激通路对预防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 联合阻断CD28/B7和ICOS共刺激通路对预防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前言
肝脏移植作为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已经得到共识,但是排斥反应...
- 钟鑫平
- 关键词:CTLA4ICOS
- 文献传递
- 射频消融联合DC-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诊断为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DC-CIK免疫细胞治疗,治疗组在细胞治疗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穿刺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浓度及免疫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清甲胎蛋白(AFP)、H-亚基铁蛋白(H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治疗组外周血清CD3、CD8、CD56/CD3、CD16/CD3、IgG、IgM、IgA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CD4/CD8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外周血清CD3、CD8、CD4、CD4/CD8、CD56/CD3、CD16/CD3较治疗前无有所升高(P<0.05),对照组IgG、IgM、IgA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清AFP、HF、CEA、CA199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清CD3、CD8、CD56/CD3、CD16/CD3、IgG、IgM、Ig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出现发热、寒战伴高热、皮疹;治疗组术后出现腹痛、恶心伴呕吐、肝周血肿。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DC-CIK能提高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全面、细致、规范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
- 李金瑞钟鑫平
- 关键词:中晚期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DC-CIK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
- DC-CIK免疫治疗对晚期胰腺癌化疗患者生命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2008年WHO统计全球胰腺癌发病率(第13位)与病死率(第7位)均居恶性肿瘤前列,2009年我国统计结果显示胰腺癌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和病死率的第6位,且呈上升趋势。晚期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胰腺癌可以采取化疗,目前对于体能状况较好的患者最常用的一线化疗方案是吉西他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提高远期临床疗效且患者耐受性较好,但是仍不能很好抑制肿瘤转移。
- 穆岚钟鑫平
-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DC-CIK免疫治疗生命质量一线化疗方案患者耐受性
- 四君子汤联合精氨酸对晚期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联合精氨酸对胃癌术后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0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癌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君子汤与精氨酸,观察两组术后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8 d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较术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8 d血清CD3、CD4、自然杀伤细胞(NK)、Ig G、Ig M、Ig A浓度与CD4/CD8较术前降低,CD8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8 d观察组血清CD3、CD4、NK、CD4/CD8、Ig G、Ig M、Ig A浓度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8 d白介素(IL)-2浓度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8 d IL-6浓度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基础上给予四君子汤联合精氨酸可以进一步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态与免疫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 马欣钟鑫平王少言
- 关键词:肠道营养四君子汤精氨酸免疫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