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低剂量
  • 6篇CT
  • 6篇成像
  • 5篇血管
  • 5篇肿瘤
  • 4篇腰椎
  • 4篇体层摄影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3篇胸部
  • 3篇血管成像
  • 3篇乳腺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肺癌
  • 3篇CT诊断
  • 3篇病变
  • 2篇低剂量CT
  • 2篇低剂量扫描
  • 2篇血管造影

机构

  • 41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华新...

作者

  • 41篇陈凯
  • 11篇殷放
  • 9篇柳学国
  • 8篇秦培鑫
  • 8篇洪国斌
  • 7篇梁明柱
  • 6篇包仕亮
  • 5篇袁君君
  • 5篇李占军
  • 4篇孙福洲
  • 4篇冯晓新
  • 4篇林子玲
  • 3篇丁香莲
  • 3篇陈红涛
  • 3篇李怀富
  • 3篇李坤炜
  • 3篇敖峰
  • 2篇何燕丽
  • 2篇杨昌云
  • 2篇陈相猛

传媒

  • 7篇中国实用医药
  • 6篇中国临床实用...
  • 4篇中国辐射卫生
  • 3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12篇2009
  • 1篇2007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理盐水部分替代造影剂在CT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生理盐水部分替代造影剂在CT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脑血管成像中减少造影剂的总量,在注射后半程用盐水替代(盐水组),抽吸50ml造影剂+30mi生理盐水,慢慢调转针筒,使造影剂在下盐水在上形成分界液面以备用;正常对照组抽吸80ml造影剂。两组脑血管成像采用盲法让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不同造影剂的血管成像效果相似,同名脑动脉在不同组中的CT值非常接近,在130~180HU之间,高年资医生不能区分两组脑血管成像。结论:CT脑血管成像中用生理盐水部分替代造影剂的方法可行,既能降低过敏反应的因素,又能降低检查费用,节约资源,值得推广。
陈凯殷放陈红涛
关键词:造影剂
MRI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诊断价值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临床确诊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1例MR脑图像,总结其MR影像特点及MR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新生儿胆红素脑病31例血清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急性期20例,15例SE T1WI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高信号、边缘清楚,3例双侧苍白球、丘脑腹侧核和2例双侧苍白球、丘脑腹侧核、脑干腹侧核与前者类似信号,20例于TSE T2WI呈等信号,FLAIR及DWI序列未见异常信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慢性期11例,8例中6例双侧苍白球、丘脑腹侧核T1WI稍高信号,2例等信号;该8例T2WI、FLAIR和DWI(ADC)高信号;3例胆红素脑病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双侧苍白球、丘脑腹侧核、双侧内囊与壳核尾核、双额颞顶叶散在灰白质区出现T1WI高信号、但边缘欠清楚,T2WI、FLAIR呈高信号,D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结论:MRI T1WI急性期双侧苍白球或/和双侧丘脑、脑干腹侧核边缘清楚高信号具有一定特点,于慢性期信号相对复杂化。胆红素脑病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李豪刚张玉忠陈凯曾军陈家满李兴荣曹火乃杨昌云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苍白球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检查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CT扫描往往存在过多的、不必要的辐射[1,2].自从Naidich等[3]1990年首先提出低剂量CT这一概念以来,CT低剂量扫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颅脑、女性盆腔、副鼻窦和肺癌筛查等诸多方面[4-7],然而应用于腰椎者则少见报道.本研究将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腰椎检查中,并将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和图像噪声与传统扫描方式进行对比,旨在探讨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腰椎检查中应用的可行性.
洪国斌陈凯包仕亮秦培鑫冯晓新
关键词: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低剂量CTCT扫描
健腰操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探讨健腰操对预防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复发作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间所诊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3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18例应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健腰操,对照组则单纯应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观察纽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1.11%与38.8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好转率、无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3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与对照组治愈病例的复发率分别为9.09%与42.86%,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健腰操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林子玲陈凯赖家盈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冠状位高分辨CT对副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冠状位高分辨CT对副鼻窦疾病的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0例患者的副鼻窦CT表现,所有患者均为仰卧、冠状位扫描,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6mm,高分辨骨算法重建。根据CT表现不同分为三个组,即解剖变异组、炎症组和肿瘤组。结果解剖变异组55例118个部位,所有图像都能清晰显示解剖变异和鼻道窦口复合体等重要结构;炎症组70例,肿瘤组10例均被手术、病理证实。结论HRCT对副鼻窦病变可以准确诊断,对窦壁和窦外的病变可以完整描述作出,HRCT应作为FESS术前常规检查,对设计手术方式、判断手术疗效和有无复发都具有临床意义。
陈凯洪国斌殷放齐萌
关键词:副鼻窦疾病CT诊断
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在胸部病变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并发症情况。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72例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病例,所用的活检器材均为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纵隔病变5例,胸膜病变5例,肺部病变62例。统计穿刺活检诊断准确性,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析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58例,良性病变8例,非特异性诊断6例,后均经手术切除、临床治疗或随访证实。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5.8%(66/72),恶性病变诊断敏感性95.1%(58/61),特异性为100%(11/11),无假阳性病例。6例(8.3%)发生并发症:气胸4例,肺泡出血1例,少量咯血1例。结论:采用20G切割式穿刺活检针进行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准确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陈相猛柳学国梁明柱王国杰张丽静秦培鑫陈凯何燕丽丁香莲易先平
关键词:放射学胸部疾病
护理干预对20~50岁血脂异常伴全血低钙患者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0-50岁血脂异常伴全血低钙患者的影响。方法将325例20—50岁的血脂异常伴全血低钙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62例)和对照组(163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保健建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血清血脂、全血钙的含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TC、TG、LDL—c、全血钙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Tc(5.05+-0.93)mmol/L,TG(1.73±1.01)mmol/L,LDL—C(3.08±0.87)mmol/L,均低于对照组(5.55±0.97),(2.11±1.35),(3.68±0.69)mmol/L,干预组全血钙值(1.53±0.11)mmol/L高于对照组(1.46±0.13)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75,2.87,6.34,5.14;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化指标控制率TC46.05%,TG47.30%,LDL-C63.04%,全血钙54.94%均高于对照组6.32%,8.96%,21.64%,19.6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34.46,25.07,47.64,43.34;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血脂、改善钙的代谢,具有实用性、持续性和可补性。
袁君君钱明陈凯
关键词:护理干预血脂异常
MSCT低剂量扫描对腰椎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单纯降低mAs),受检者所接受辐射剂量及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名受检者随机分成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分别采用低剂量(100mAs)和常规剂量(200mAs)进行扫描,其余参数完全相同,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5.72±0.32和11.45±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所接受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图像的评价结果显示:随着mAs降低,骨小梁及软组织显示略模糊,图像噪声增加,但实验组图像仍可满足临床诊断(两组图像评分分别为11.07±0.82和11.30±0.79,P>0.05)。结论单纯降低mAs的腰椎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大幅降低辐射剂量,所获得的图像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可作为常规应用于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徐启兰洪国斌陈凯包仕亮秦培鑫冯晓新柳学国
关键词:腰椎
CT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的评价
2010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椎.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的表现。结果全部30例患者CT血管成像都达优良级,符合诊断要求;血管解剖变异5支,血管硬化、斑块、狭窄12支,扩张、迂曲6支。结论由于椎动脉的解剖关系和血流动力学的原因,椎动脉狭窄易发于椎动脉起始部、椎动脉入颅前后和椎-基底动脉汇合处;头颈CT血管成像可作为后循环缺血影像学检查和确诊的重要方法之一,注射对比剂最好采用足背静脉注入法,可避免肘静脉注射时对比剂产生的伪影而影响成像质量。
陈凯殷放洪国斌齐萌
关键词:CT血管成像后循环缺血
CT脑血管成像中减影去骨技术的评价
2009年
目的比较减影去骨成像技术与手动去骨成像技术在脑CT血管成像中的差异,寻求诊断脑血管疾病影像诊断的最好方式。方法60位患者行脑CT血管成像,患者在平扫、增强时保持头部固定不动。通过增强图像、平扫图像同层自动减影获得血管图像;用手动方法处理增强的原始图像也获得血管图像。两位高年资医师通过盲法比较两种方法处理血管的清晰锐利度,脑血管根据大小分1~5级。结果减影去骨成像技术处理1~3级血管的效果更优(χ2=64.6,P<0.0001),4~5级血管无差异;减影图像显示颅底血管狭窄及动脉瘤更好。结论CT减影技术显示脑血管的效果比手动去骨技术更好,更加适宜颅底血管疾病的诊断。
陈凯李占军梁明柱孙福洲秦培鑫柳学国
关键词:血管CT成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