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国雄

作品数:19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审美
  • 6篇美学
  • 6篇环境美学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3篇情感
  • 3篇文学批评
  • 3篇环境艺术
  • 3篇城市
  • 2篇审美模式
  • 2篇审美情感
  • 2篇文化
  • 2篇联觉
  • 2篇媒介
  • 2篇美情
  • 2篇美学发展
  • 2篇环境化
  • 2篇环境艺术化
  • 2篇家园
  • 2篇公共艺术

机构

  • 19篇中南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9篇陈国雄
  • 1篇晏杰雄
  • 1篇欧阳文风
  • 1篇李信

传媒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2篇哲学动态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州学刊
  • 1篇理论与创作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学考察
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可以从公共艺术的审美本体、审美模式与审美经验三个方面来进行建构。就审美本体而言,公共艺术应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从审美模式来看,应适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而其审美经验应当是审美性与功能性的交融。上述三...
陈国雄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艺术美学价值
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学考察被引量:3
2011年
城市公共艺术应促成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并进而实现"环境艺术化"和"艺术环境化"的完美融合。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可以从公共艺术的审美本体、审美模式与审美经验三个方面来进行建构,就审美本体而言,公共艺术应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从审美模式来看,应适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而其审美经验应当是审美性与功能性的交融。
晏杰雄陈国雄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
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边界被引量:2
2010年
以计算机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媒介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强势冲击,使文艺学的学科边界呈现出观念更新、内涵扩容、临界延伸和学科拓展等诸多变化,由此引发的文艺学转型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话题。本组笔谈分别从读图文化转向、文学代际变迁、纸媒与新媒体叠加共生、文学批评的尺度设定等几个侧面,探析了数字媒介语境中文艺学内涵与边界嬗变的必然与可能。其中提出的一些基础学理问题值得我们深思。譬如,当数字媒介下的文字表意式微和图像元素增殖形成对文学生存空间的掣肘,文艺学如何在这次博弈中赢得自己的发展机遇?新媒体强烈冲击和深度介入对文学千年帝国造成的大河改道式的巨变,人文审美怎样才能在这个"景观社会"的技术革新面前重新建立起"后文学时代"应有的自信?数字媒介文学风生水起挺进文坛时,我们该怎样调整原有的精英主义思维定势以建构更具现实解释力的文艺学观念并重新审视原有的逻各斯命题?数字化时代文艺批评内在的伦理尺度和审美尺度应该怎样培植才能支撑起新文学的价值天空?等等。也许这组笔谈未必能通彻解答这些问题,但几位学人以积极的理论姿态提出并正视这些问题,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些问题,建构新媒体时代的文艺学,能够提供某些不无裨益的理论资源。
陈国雄
关键词:数字媒介文学批评文学作品现代文学文化事业
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及其启示——从罗先友《从文学到文化的跋涉——论闻一多诗学的现代性》谈起
2010年
用现代性理论来探讨闻一多诗学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闻一多诗学生成于中国现代性蓬勃发展的时代,体现出与传统诗学既相承继又相断裂的现代性特征。对闻一多诗学现代性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对当下诗学发展建构的深入把握:其一,在吸收西方诗学理论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民族立场,保持诗学理论的民族品格;其二,当下诗学必须走"文化诗学"的发展之路。
欧阳文风陈国雄
关键词:闻一多诗学现代性视野诗学建构文化诗学
审美无功利与环境审美模式的理论建构
2013年
在环境美学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环境审美模式归纳为对象模式、景观模式、自然环境模式、介入模式、神秘模式、唤醒模式、非审美模式、后现代模式、多元模式、形而上学的想象模式十种方式,但由于在环境审美模式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环境美学将审美无功利作为其理论批驳的标靶,因此,艾伦·卡尔松的自然环境模式与阿诺德·柏林特的介入模式获得了更多的理论生长空间,成为目前环境审美模式的主流理论。以卡尔松的自然环境模式与伯林特的介入模式作为理论考察的主要对象,
陈国雄
关键词:环境模式审美模式功利介入模式美学发展
罗纳德·赫伯恩环境美学思想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罗纳德·赫伯恩的环境美学思想首先体现在他充分认识到传统美学理论对自然美的忽视,并从历史的维度梳理了当代美学中导致自然美被放逐的主要原因。其次,他通过对自然审美特质和如何实现整体性自然审美的考察,从美学内部革新的层面扭转了自德国古典哲学美学以来漠视自然美的局面,实现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复归。第三,他提出了环境审美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主观的审美想象与作为客观的科学知识如何结合的问题,并且通过形而上学的想象模式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思路。赫伯恩提出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以其内在的理论魅力持续不断地推动环境美学学科向纵深发展。
陈国雄杭林
关键词:环境美学自然审美艺术审美
数字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对策被引量:2
2013年
在数字媒介时代,文学边界的位移与内涵嬗变促使文学批评必须寻求新的批评对策以适应文学发展的现状。其新的批评对策表现在文学批评的普世伦理诉求,文化批评的有效发展,公共批评空间的建构三个方面。由于这三者共同服务于文学批评整体功能的发挥,必然存在内在的关联性,文学批评的普世伦理诉求依赖于文化批评的有效发展,而这两者的实现同时需要建构一个公共的批评空间。
陈国雄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化批评
超越美学的美学——环境美学的学科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超越美学的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学科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力图突破美学研究艺术的单一立场;二是多学科视野的发展思路,力图突破传统美学的束缚,成为一种真正跨学科的学科存在形态;三是传统美学日益失去关注与把握当代问题的能力,环境美学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结合的崭新模式力图回归生活世界,介入当代生活的盛大场景。
陈国雄李信
关键词:超越美学环境美学传统美学
传媒文学批评的功能探析
2009年
在当代社会中,传媒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乃至左右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传媒时代一方面造就了形态多样与价值多元的文化现实,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在传媒时代中,批评主体从不同的文化体认出发,表达各自的文化价值观,文学批评遂形成社会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文化批评、思想(史)批评、道德批评、纯文学批评……共存互补的多元格局;
陈国雄
关键词:文学批评传媒时代社会历史批评意识形态批评文化现实文化价值观
情感的内涵转换与审美提升——袁枚性情理论研究
2008年
袁枚的性情理论,主要集中于对"情感"的开掘。他通过对性的虚化与置换来凸显情感的多元内涵与重要地位,从而建立了独特的自然情感本体论;在情感自然化的基础上,袁枚经由"性灵"说完成了自然情感的审美提升。
陈国雄
关键词:性情自然情感审美情感性灵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