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军
- 作品数:1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题材小说的主题倾向
- 2009年
-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转型期,社会变化大,发展最快,其过程也极其曲折复杂,中国的小说作家们在这一时代的浪潮中思索、探求、觉醒和创造,推动着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发展。小说反映社会生活,小说主题必然折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题材小说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过程,它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同步,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化倾向。
- 陈晓军
- 关键词:当代小说农村题材社会化
- 陕西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被引量:4
- 2005年
- 陈晓军
- 关键词:资源现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学术界社会
- “农裔城籍”对路遥创作的影响被引量:2
- 2005年
- 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对路遥的心理世界及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沉深入髓的。路遥以自己“农裔城籍”这一身份特征为原型,塑造了诸多城乡交叉地带的“两栖型”艺术形象,路遥在城乡交叉道路上的苦恼与探求展现了其追求城乡和谐的心路历程,《在困难的日子里》、《人生》、《平凡的世界》是路瑶文化心理的表现,也是其矛盾文化人格的集中反映。
- 陈晓军袁浩
- 关键词:城市文化结构社会结构
- 陕西高校语文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2
- 2010年
- 大学语文课程现在面临着学生受学心态急功近利、社会期望值过高、课程价值负荷沉重、教师归属感缺失和课程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况,要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的变革与重建,就要改变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兴趣,明确教学重点,卸载价值重负,教师要确立专业发展理想,树立学科建设与共同发展的意识,教育部门要在制度层面提供保障。
- 陈晓军
-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
- 当代乡村题材小说中农民精神心灵的嬗变被引量:1
- 2010年
- 伴随着当代中国农村一系列重大社会变迁,中国农民的精神心理也经受着巨大的冲击与震荡。传统农民长期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在社会变革中被打破,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同化与拒斥之间的激烈冲突引发着农民深层精神心理的分裂与组合。当代不少小说家紧随时代前进的脚步,关注农民,塑造了一大批农民形象,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当代农民所走过的曲折坎坷的道路以及他们灵魂蜕变的心路历程。
- 陈晓军
- 关键词:当代农民精神心理乡村题材嬗变心灵
- 儒家文化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迪被引量:3
- 2009年
-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意识、人本意识、忧患意识、道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力行意识对中国社会乃至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与当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德法治国、开拓创新等时代主旋律一脉相承。开掘并宏扬这些文化传统对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借鉴价值。
- 陈晓军
- 关键词:儒家文化
- “皮实”的极致——论汪曾祺小说的人生意蕴
- 2010年
- 汪曾祺在许多小说里表现了下层人的生命韧性,也即"皮实"。皮实是蕴藉于其作品生命体内的精神能量,是其作品感人的内在精神性因素,也是对人生意蕴的品尝与玩味,更是对有关人生诸问题的深入思考与铿锵回答。
- 陈晓军
- 关键词:汪曾祺人生意蕴
- 纪录片纪实风格创作中主体情感的介入
- 2010年
- 1922年,影片《北方的纳努克》的诞生,使其创作者罗伯特·弗拉哈迪在世界纪录片史上声名大噪。片中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极富人情味的纪录方式对后人产生了重要影响。素来因坚持"电影眼睛"
- 陈晓军
- 关键词:主体情感纪录片创作创作者纪实主义介入
- 中国当代农民文化变迁研究——以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为例
- 本文对中国当代农民文化变迁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国农民自身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重大变迁,究其原因有如下方面:乡村杜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墓础的变迁是农民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乡村社会文化自身复...
- 陈晓军
- 关键词:农民文化农村题材小说心理嬗变当代农民
- 文献传递
-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被引量:1
- 2007年
- 随着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和逐渐深入,农村文化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繁荣。但同时,农民收入的减少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广大农民对文化消费的投入极少,加之不良文化不断向农村侵袭,封建落后文化不断滋长蔓延,使得农村文化市场良莠不齐,新农村文化建设还有待新的举措。
- 陈晓军张磊
- 关键词:农村文化文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