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旭东

作品数:29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委课题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休克
  • 5篇脓毒
  • 4篇术后
  • 4篇脓毒症
  • 4篇流感
  • 4篇甲型
  • 4篇肝病
  • 4篇肝素
  • 4篇肝移植
  • 3篇弹力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弹力图
  • 3篇氧合
  • 3篇移植术
  • 3篇移植术后
  • 3篇凝血
  • 3篇重症
  • 3篇肝素治疗
  • 3篇肝移植术
  • 3篇肝移植术后

机构

  • 29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市第二医...

作者

  • 29篇韩旭东
  • 15篇黄晓英
  • 9篇葛志华
  • 9篇张素燕
  • 6篇王亚东
  • 5篇任轲
  • 5篇徐俊贤
  • 4篇徐建如
  • 4篇章幼奕
  • 4篇孙维维
  • 4篇宋建华
  • 3篇王美兰
  • 3篇王芳
  • 3篇李名
  • 2篇石玉军
  • 2篇胡进勇
  • 2篇蔡卫华
  • 2篇戴红
  • 2篇付守忠
  • 1篇王美兰

传媒

  • 6篇交通医学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 1篇第12次长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8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 探讨本院应用静脉-动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V ECMO)救治各类危重症患者的指征及切换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医学科(ICU)于2016年4月至2022年4月应用V-A-V ECMO救治的8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0.25±15.02)岁。8例患者行ECMO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30.75±10.50)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13.75±2.92)分;ECMO时长(89.00±72.43)h;4例患者死亡。8例患者中有3例V-A模式转换为V-A-V模式,1例V-V模式转换为V-A-V模式,4例患者初始即选择了V-A-V模式。结论 V-A-V ECMO作为一种特殊ECMO策略,可以用于治疗同时存在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V-A-V模式的转换应根据患者需要的支持情况而定,而在特定的患者中,尤其是初始病因不明者,V-A-V模式也可以考虑作为初始设置。
田李均徐俊贤曹志龙王亚东张素燕韩旭东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危重症
血栓弹力图评价肝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的改变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肝病不同阶段凝血功能的改变,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8例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另选择无肝胆疾患、无血液系统疾病、未使用干扰凝血的药物,肝功能正常30例作为正常对照,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抽取静脉血4mL,其中2mL送检验科用于行常规凝血试验包括Plt计数、PT-INR、APTT等,2mL用于进行TEG检测。结果随着肝功能的恶化(CTP积分的增加),TEG检测参数中R时间和K时间呈延长趋势,而a角及MA有所缩短,呈下降趋势;反映血凝块强度的G值也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逐渐下降;与CTPB级相比,CTPC级患者低凝较为明显,反应纤溶的指标LY3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EG可提供凝血纤溶功能较为全面的信息,可全面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紊乱状况,准确反映体内凝血功能失衡,TEG参数的异常幅度与肝硬化程度也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黄晓英韩旭东王芳李名王美兰章幼奕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肝病凝血功能障碍
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异常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精神异常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2例肝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移植后早期发生精神异常的原因,总结防治经验。结果:5例患者(22.7%)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均得到治愈。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精神异常的原因有精神因素、内环境紊乱、免疫抑制药物副作用、糖皮质激素兴奋作用、术后感染、环境因素等。加强心理护理,消除致病因素;按精神病学进行治疗,可以控制精神症状。
葛志华韩旭东徐建如宋建华李刚
关键词:肝移植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治疗的临床体会
2022年
心源性休克是由急性心肌梗死、暴发性心肌炎、心脏手术等诸多原因导致的心脏泵功能严重障碍,继而出现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导致缺血、缺氧、代谢障碍,甚至重要脏器损害[1]。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是ICU常见的急危重症,此时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常被认为是最后的体外生命支持手段(extracorporeal life surport,ECLS)[2],可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
徐俊贤田李均王亚东林金锋张素燕黄晓英韩旭东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
肝素雾化吸入减少脾切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肝素雾化吸入减少脾切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脾切除术后患者126例,术后随机选择使用肝素雾化吸入(A组,54例)或氨溴索雾化吸入(B组,72例)治疗,比较两组术后5d排痰量、血气分析、凝血指标和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A组雾化吸入5d总排痰量多于B组[(25.66±4.83)ml vs.(17.31±3.43)ml](P<0.01);雾化吸入第5天,A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均高于B组[(103.6±20.6)mmHg和(555.4±59.2)mmHg vs.(95.1±17.6)mm Hg和(489.3±43.5)mm Hg](P<0.05)。A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B组[1.85%(1/54)vs.6.94%(5/72)](P<0.05)。A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D-二聚体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脾切除术后使用肝素雾化吸入能明显促进患者排痰,改善通气功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王小燕韩旭东孙海峰张丽华
关键词:脾切除术肝素雾化吸入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持续小剂量肝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作用。方法39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肝素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肝素组加用持续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5~10U.kg-1.h-1,治疗7d。比较两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病死率,以及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Plt)变化。结果肝素组住ICU时间、28-d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肝素组机械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CRP水平及R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aO2、PaO2/FiO2、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Plt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持续小剂量肝素治疗ARDS有利于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安全有效。
葛志华金燕韩旭东张素燕黄晓英
关键词:肝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0例肝移植术后感染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病人术后感染的发生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5年7月20例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讨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9例病人(45%)发生细菌感染,早期以肺部感染为主,后期以腹腔和胆道感染为主,感染的菌种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2例(10%)发生真菌感染,3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5%),2例出现HBV再感染。结论:肝移植术后常发生细菌、真菌、病毒等各种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肝移植疗效的关键。
蔡卫华胡进勇韩旭东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感染
肝病与止血异常研究进展
2010年
肝脏是除了vWF因子以外所有凝血因子和抗凝因子的合成场所,肝功能损害常伴随凝血功能损害。慢性肝病患者常存在止血试验异常与出血。最近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由肝脏合成的促凝和抗凝因子均处于较低水平,但仍维持着精巧的平衡。
韩旭东黄晓英章幼奕
关键词:肝病出血危险性凝血因子抗凝因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第一代、第二代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2020年2月10日南通地区隔离病房收治的31例2019-nCoV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暴露史分为第一代病例17例和第二代病例14例,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第一代患者中男性占比高于第二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代患者年龄、症状、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其次为呼吸困难,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肌肉酸痛。出现6例肝损害,1例急性肾损伤。两代患者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血气分析等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血清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铁蛋白均高于正常值,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nCoV毒性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患者中未发生改变,未出现明显的传代减毒。
薛红明芳田李均徐俊贤钱鹤平韩旭东
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骨盆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行髂内动脉造影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12例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别实施了选择性动脉栓塞;对栓塞前和栓塞后4 h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造影剂自损伤血管外溢9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双侧多部位有造影剂弥漫性外溢2例,右侧髂内动脉主干不显影1例,左侧多部位造影剂外溢,行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实施动脉栓塞后4 h,心率从(148.50±9.76)次/min降到(109.42±13.51)次/min,呼吸从(26.42±3.06)次/min降到(21.33±3.33)次/min,收缩压从(90.42±11.61)mmHg升到(124.08±8.62)mmHg,舒张压从(53.83±6.70)mmHg升到(75.00±14.83)mmHg,休克指数从(1.66±0.24)降到(0.88±0.12),同时尿量增加,从(0.31±0.06)mL/(kg·h)升到(0.83±0.31)mL/(kg·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下降,从(11.04±2.79)μg/min减到(8.17±2.19)μg/min;中心静脉压有所上升,从(3.25±1.68)mmHg升到(3.67±1.0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均康复出院。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抢救骨盆骨折大出血的首选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的优点。
韩旭东付守忠黄晓英葛志华张素燕
关键词:骨盆骨折血管栓塞髂内动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