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细胞
  • 10篇肿瘤
  • 9篇细胞癌
  • 9篇膀胱
  • 8篇膀胱癌
  • 7篇肾细胞
  • 7篇肾细胞癌
  • 5篇晚期
  • 5篇文献复习
  • 5篇复习
  • 4篇肾肿瘤
  • 4篇舒尼替尼
  • 4篇前列腺
  • 4篇前列腺癌
  • 4篇腺癌
  • 4篇免疫
  • 3篇血管
  • 3篇预后
  • 3篇上皮
  • 3篇肾脏

机构

  • 36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全国肿瘤登记...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7篇韩苏军
  • 31篇李长岭
  • 19篇王栋
  • 17篇寿建忠
  • 15篇鲁力
  • 14篇管考鹏
  • 13篇肖振东
  • 13篇关有彦
  • 13篇石泓哲
  • 12篇毕新刚
  • 11篇田军
  • 11篇肖泽均
  • 9篇马建辉
  • 6篇温力
  • 4篇陈万青
  • 4篇张思维
  • 2篇陈羲
  • 2篇肖则均
  • 2篇乔占兵
  • 1篇杨静哲

传媒

  • 5篇临床泌尿外科...
  • 4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现代泌尿生殖...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2012北京...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被引量:13
2013年
背景与目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自2004年起被WHO单独分类在肾脏肿瘤中,但其真正的生物学行为仍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择本院诊治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7例。男性3例,女性4例。中位年龄28(23-55)岁。有首发症状4例,体检发现3例。4例肿物局限于肾内,1例侵犯肾盂并侵犯肾静脉形成静脉瘤栓,1例同时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侵犯肾盂并同期发现肝多发转移和肺多发转移。术前诊断肾癌5例,诊断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肿瘤假包膜均不明显,大体标本测量最大径2.5-14cm,中位最大径5cm。肿物切面质硬,多结节状,灰白至灰黄红色,有向肾周脂肪浸润性生长倾向,2例浸润腰大肌,2例浸润肾盂,1例形成肾静脉瘤栓,1例肾周淋巴结转移。7例镜下均见到特征增生的上皮样细胞;病理免疫组化染色后均表现黑色素细胞标志物HMB45、Melan-A强阳性,平滑肌细胞标志物SMA弱阳性,上皮细胞标志物cK阴性。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患者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12个月,7例患者目前均存活。4例复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征象。2例术后出现远处转移并行手术切除。1例术前发现肝、肺多发转移患者接受舒尼替尼靶向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价部分缓解(PR),继续治疗3个月后肿瘤进展,疗效评价为疾病进展(PD)。结论: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需要和肾癌及少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鉴别。病理免疫组化黑色素细胞标志强阳性为特征表现。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有复发和转移可能。手术和靶向治疗可能成为转移灶的有效治疗手段。
石泓哲李长岭寿建忠王栋管考鹏韩苏军温力
关键词:肾肿瘤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靶向治疗
中国膀胱癌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409
2013年
目的探讨我国膀胱癌发病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998~2008年登记的膀胱癌数据,包括膀胱癌发病率、发病构成、0~74岁发病累积率和年龄别发病率。分别按性别及城乡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中国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膀胱癌的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结果 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发病率为7.49/10万,占中国恶性肿瘤发病构成的2.50%,0~74岁中国膀胱癌发病累积率为0.52%。分性别统计,2008年中国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为11.41/10万,是中国女性膀胱癌发病率(3.51/10万)的3.3倍。分城乡统计,2008年中国城市人口膀胱癌的发病率为8.55/10万,是中国农村人口膀胱癌发病率(3.55/10万)的2.4倍。1998~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人口膀胱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4.60%。中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在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4.76%,略高于女性的4.32%。中国城市人口膀胱癌发病率在10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90%,低于农村人口的5.64%。膀胱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008年,中国人膀胱癌发病率在60岁以后超过肾肿瘤,居中国泌尿系恶性肿瘤发病第1位;至85岁以上年龄组膀胱癌发病率达到69.77/10万的峰值。在1998~2008年的10年间,中国膀胱癌年龄别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结论中国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膀胱癌发病水平中等。但近10年间,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也不论城市或农村,膀胱癌发病率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
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李长岭
关键词:膀胱癌发病率
肾转移瘤9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肾转移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提高对肾转移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9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93例恶性肿瘤肾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6例,女27例。单肾受累60例,双肾受累33例。临床上...
韩苏军李长岭马建辉肖振东寿建忠肖泽均田军王栋毕新刚管考鹏鲁力石鸿哲关有彦
文献传递
中国膀胱癌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51
2013年
目的探讨我国膀胱癌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整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1998~2008年登记的膀胱癌数据,包括膀胱癌死亡率、0~74岁累积死亡率、死亡构成及年龄别死亡率。分别按性别及城乡差异进行统计,分析中国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膀胱癌的死亡现状和趋势。死亡率的年均变化百分比(APC)通过对死亡率进行对数转换的线性回归分析计算。采用Joinpoint模型回归分析死亡率流行趋势。结果 2008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死亡率为2.63/105,0~74岁中国人口膀胱癌累积死亡率为0.12%,占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1.42%。中国男性膀胱癌死亡率(3.89/105)是女性(1.34/105)的2.9倍。中国城市人口膀胱癌死亡率(2.86/105)是农村人口(1.76/105)的1.6倍。1998~2003年间膀胱癌死亡率呈波动下降趋势,2003~2008年呈逐年增长趋势。2008年中国膀胱癌年龄别死亡率与1998年相比,高龄组患者的死亡率有所降低。结论中国属于膀胱癌死亡水平较低的国家之一,1998~2008年的11年间中国膀胱癌死亡率相对稳定,但近5年间的死亡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可能是中国膀胱癌死亡率增长的原因。
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李长岭
关键词:膀胱癌死亡率
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内皮抑素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检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中内皮抑素含量,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10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38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63.2岁;T1期73例,12期39例,13期20例,T4期6例。40例性别、年龄相应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术前血清中内皮抑素水平。结果患者术前血清中内皮抑素含量均值为93.1μg/L,与健康对照组(78.9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为80.4μg/L,低于r12期(107.5μg/L,P〈0.01)、T3期(102.7μg/L,P〈0.05)及T4期(120.7μg,/L,P〈0.01),而后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患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含量为118.4μg/L,高于未转移组的89.5μg/L(P〈0.05);单纯淋巴结转移组及远处转移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3-4级患者血清内皮抑素水平为111.8μg/L,高于G1级(80.4μg/L)和G2级(86.2μg/L)(P〈0.01)。结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内皮抑素含量与肿瘤的高分级、高分期相关,可能有助于患者预后及肿瘤分化程度判断。
管考鹏肖振东王栋石泓哲关有彦鲁力韩苏军李长岭
关键词:内皮抑素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羟基喜树碱预防肿瘤切口种植复发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羟基喜树碱浸泡切口,以预防肿瘤切口种植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96例接受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中男220例,女176例.中位年龄64岁。肿瘤病理分期为T_1期27例,T_2期163例,T_3期144例.T_1期62例。手术整块切除肿瘤及其周边膀胱壁组织后,用羟基喜树碱40 mg溶于生理盐水40 ml中.浸泡膀胱腔、膀胱前壁切口、耻骨后间隙及手术切口共5min.吸出药液后用约500 ml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3次。结果:本组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包括严重的尿路刺激症27例(6.8%),伤口感染或延期愈合12例(3.0%).尿瘘9例(2.3%).上尿路感染8例(2.0%),术后出血3例(0.8%)。377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8~117个月),仅1例患者肿瘤切口种植复发,发生率为0.27%。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中使用羟基喜树碱浸泡手术切口.能显著降低肿瘤切口种植复发的发生率.方法简单、有效、安全。
田军李长岭马建辉肖振东寿建忠肖泽均王栋毕新刚管考鹏鲁力韩苏军石泓哲关有彦温力
关键词: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羟基喜树碱
消癌平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膀胱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消癌平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到2014年12月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就诊的膀胱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注入注射用顺铂60 mg加40 m L生理盐水进行局部灌注,每周治疗3次,3周为1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消癌平注射液,每次2支,1次/d,3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近期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和总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脱发、贫血、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联合注射用顺铂治疗膀胱癌的有效率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乔占兵何秀兰曹阳付烊韩苏军尹婷
关键词:消癌平注射液膀胱癌疗效
散发、无转移、同时性双侧肾细胞癌外科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散发、无转移、同时性双侧肾细胞癌(BR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10年本院收治的16例散发、无转移、同时性BRCC患者的资料。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方案包括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5例,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3例。评估各组患者长期疗效及肾功能情况。结果 16例同时性BRCC患者共发现33枚肿瘤,其中T1a期19枚(57.6%),T_(1b)期10枚(30.3%),T_(2a)期3枚(9.0%)和T_(3a)期1枚(3.0%)。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急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的发生率分别为80.0%、25.0%和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8),但均无需临时或长期透析。16例患者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3.8%和87.5%,3年、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0%。结论分期手术是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同时性双肾癌患者的有效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状况和疗效,通常可选择一期对条件较好的一侧肾脏肿瘤先行NSS,待肾功能恢复后二期针对手术难度相对较大的对侧肾脏肿瘤施行NSS或RN治疗,以降低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
韩苏军鲁力王栋肖泽均寿建忠李长岭
关键词:肾细胞癌手术预后
免疫药物及传统药物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比免疫药物及传统药物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晚期肾癌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手术根除切除,对照组术后给予舒尼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治疗组术后给予干扰素-α免疫药物治疗,跟踪时间有一个月。结果:两组的有效率为88.3%、66.7%,与之前做对比,治疗组效果明显好(P<0.05),治疗后血清CD3和CD4值比治疗前明显高(P<0.0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CD3和CD4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治疗组的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的总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退。治疗后随访调查1年,治疗组的半年与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6.7%,对照组为91.7%和85.0%,治疗组的生存率比较高(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免疫药物在晚期肾癌治疗中的应用能使得机体免疫功能得到部分恢复,从而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生存率的提高。
乔占兵李泉旺韩苏军杨静哲陈瑞廷姜敏孙韬胡凯文王金万陶石
关键词:晚期肾癌舒尼替尼免疫生存率
手术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癌22例报道
2015年
目的评估外科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估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及肾功能结果。结果共入组22例散发性、无转移双肾癌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原发肾细胞癌(1 696例)的1.3%。同时性发病16例(72.7%),异时性发病6例(27.3%)。同时性双肾癌发病年龄为(54.2±15.6)岁。异时性双肾癌第1与第2肿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0.8±10.4)岁和(57.5±12.1)岁。22例患者共发现47枚肾肿瘤,左肾22枚、右肾25(有2例患者右肾发生多灶肿瘤,分别为2、3枚肿瘤)枚。肿瘤直径为(4.3±3.9)cm。47枚肿瘤中,46枚(97.9%)为透明细胞癌,1枚(2.1%)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10例,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4例。第2次手术后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中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分别为60%、25%和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63)个月。同时性双肾癌与异时性双肾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0%(P=0.02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是散发性、无转移性双肾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及肿瘤学结果。虽然多数双肾癌表现为同时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在一侧肾脏手术多年后发生对侧肾脏的异时性肿瘤。并且,异时性双肾癌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同时性双肾癌,这些患者应给予更严密随诊。
韩苏军鲁力王栋肖泽均寿建忠李长岭
关键词:肾细胞癌预后无瘤生存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