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平生
-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分别测定 1 6 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 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血清TNF -α、IL - 6的含量。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血压未控制组血清TNF -α、IL - 6含量明显高于血压控制组。结论 :血清TNF -α、IL - 6的异常升高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病理因素之一 ;高水平的TNF-α、IL -
- 薛冰丁东新顾平生林振丹
- 关键词:高血压IL-6肿瘤坏死因子放射免疫分析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探讨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年龄因素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影响。方法 :将 32~ 92岁共 15 3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年龄分为 3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 ,≥ 70岁组女性患者明显增多 ,无痛性心肌梗死增多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 6 0~ 6 9岁组及 32~ 5 9岁组。结论 :年龄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多见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 姜瑾顾平生张元暄
- 关键词: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年龄增长女性
- 非洛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循环、血管紧张素Ⅱ及Ⅲ型前胶原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变化以及非洛地平对其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检测40倒健康人(对照组)及60例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病组)三型前胶原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观察高血压病组经非洛地平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高血压病组较对照组三型前胶原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明显升高,高血压痛组用非洛地平治疗后三型前胶原水平显著下降,血管紧张素Ⅱ无明显变化。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心肌胶原合成活跃,非洛地平可降低血清三型前胶原水平,改善心肌胶原代谢异常,但对血管紧张素Ⅱ无明显影响。
- 丁东新顾平生薛冰
- 关键词:高血压病非洛地平
- 凝血纤溶异常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部分凝血、纤溶指标异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3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D 二聚体 (D d)、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GMP 14 0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含量的测定。结果 老年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健康老年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老年高血压组中颈动脉正常、内膜增厚及斑块三组间血浆FIB、D d、PAI 1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且颈动脉斑块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和正常组 ,颈动脉斑块组血浆D d水平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结论 增高的血浆FIB、D d、PAI 1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斑块形成密切相关。
- 薛冰顾平生华尔铨
-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凝固因子
- 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
- 2002年
- 薛冰顾平生华尔铨
-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凝血纤溶指标
- 高血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S-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5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IL-6的含量。
- 薛冰丁东新顾平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