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宁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表面抗原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诱导分化
  • 1篇神经细胞
  • 1篇神经细胞诱导...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适配体
  • 1篇配体
  • 1篇琼脂
  • 1篇琼脂糖
  • 1篇微球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诱导
  • 1篇细胞诱导分化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机构

  • 4篇甘肃省医学科...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4篇廖世奇
  • 4篇马宁
  • 4篇杨楠
  • 3篇马瑾
  • 2篇王芳
  • 2篇李志忠
  • 2篇黄小娟
  • 2篇王炯蓉
  • 1篇万波
  • 1篇袁红霞
  • 1篇张虹
  • 1篇田彩平
  • 1篇曾家豫
  • 1篇王鸣刚

传媒

  • 1篇中国食品工业
  • 1篇生物技术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琼脂磁珠作为载体建立快速HIV-P24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方法
2013年
目的:利用磁珠作为载体,建立快速HIV-P24核酸适配体的SELEX筛选方法。方法:利用SELEX技术、磁珠分离及实时定量PCR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库中快速筛选出能与HIV-P24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利用凝胶阻滞实验鉴定所筛选到的HIV-P24核酸适配体复合物,通过连接Pmd18-Tvector,转化E.ColiDH5a感受态细胞得到了阳性克隆。结果:经过4轮筛选并运用凝胶阻滞实验验证了HIV-P24核酸适配体复合物条带明显被阻滞,利用交错PCR鉴定了所挑取的阳性克隆,也得到了测序序列。结论:利用SELEX技术、磁珠核酸分离技术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成功筛选到了2条能与HIV-P24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这几种方法相结合操作简单、能有效提高筛选效率,并且便于机械化操作,为今后的适配体筛选打下良好基础。
李志忠马瑾王芳廖世奇马宁杨楠
关键词:磁珠SELEX技术实时定量PCR核酸适配体
抗菌肽DCD-1L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活性鉴定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抗菌肽DCD-1L并鉴定其抑菌活性。方法:根据DCD-1L氨基酸序列以及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设计出DCD-1L的基因序列,通过重叠延伸PCR扩增出完整的DCD-1L编码序列,接着用酶切,连接,转化等方法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32a-DCD-1L,并将其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体转化E.coli transetta菌株,经终浓度0.5mmol/L 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表达状况,并用抑菌圈实验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SDS-PAGE检测DCD-1L在28KDa处有目的条带,抑菌圈实验结果显示DCD-1L对地衣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肺炎链球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结论: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DCD-1L并在E.coli transetta菌株中成功表达,获得了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抑菌活性的抗菌肽DCD-1L。
王炯蓉李志忠王芳袁红霞田彩平廖世奇马瑾马宁黄小娟杨楠
关键词:抗菌肽大肠杆菌基因重组抑菌活性
中断BMSCs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细胞的恶变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中断BMSCs的正常分化过程,探索肿瘤发生与干细胞分化受阻的关系。方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获取BMSCs,β-巯基乙醇法诱导B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同时,在加入诱导培养基后的不同时间中断诱导,正常培养至第四代及之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CTX免疫抑制小鼠成瘤实验等鉴定和分析中断神经诱导细胞的分化特性和恶性转变趋势。结果:通过免疫组化检测中断神经诱导细胞逐渐表达了神经丝蛋白(NF);通过软琼脂集成形成实验,中断神经诱导40h组的细胞表现了比其他组较强的克隆形成能力,并在细胞病理学HE染色实验和细胞CTX免疫抑制小鼠成瘤实验证明中断神经诱导40h组的细胞发生了病理性恶变和获得致瘤性。结论:中断BMSCs的正常分化的培养,细胞有转化为肿瘤细胞的趋势。
黄小娟王鸣刚廖世奇张虹王炯蓉马瑾杨楠马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
环氧基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反相聚合包埋技术制备以Fe3O4为磁核,琼脂糖为壳层的琼脂糖磁性微球,用环氧氯丙烷对其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后制得环氧基化磁性微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力测定等表征其结构和性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固定能力.结果表明,环氧基化磁性微球平均粒径为30.3μm,环氧基含量为140.19μmol·g-1,磁含量为50.53%,饱和磁化强度为11.25emu·g-1,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固定能力明显高于琼脂糖磁性微球,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超顺磁性和生物兼容性,可作为筛选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核酸适配体的载体.
曾家豫杨楠万波马宁廖世奇
关键词:琼脂糖磁性微球环氧基乙肝表面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