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骁 作品数:8 被引量:43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危险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1979年1月至2012年10月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2型糖尿病与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队列研究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利用R软件及其Meta程序包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39篇文献,包括10778543名观察对象。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合并相对危险度(RR)为1.15(95%CI:1.03~1.28)。2型糖尿病与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为l-39f95%CI:1.23-1.57)。2型糖尿病可以增加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合并RR分别为1.83(95%CI:1.58-2.12)、2.13(95%CI:1.86-2.43)和1.16f95%CI:1.03-1.32)。卵巢癌风险的增加接近临界(RR=I.21,95%CI:0.99~1.48);与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无关(RR=0.92,95%CI:0.78~1.09)。亚组分析提示,在欧美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降低.RR为0.80(95%CI:0.74-0.87)。[结论]2型糖尿病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可能是欧美人群前列腺癌保护因素。 马骁 王莹莹 杨万水 谭玉婷 张薇 李泓澜 项永兵关键词:2型糖尿病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利用Medline、Embase与Web of Science检索2012年10月之前国外公开发表的关于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队列研究文献。利用R软件及其Meta程序包对检索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41篇。经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间的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为1.52(95%CI:1.40~1.66)。2型糖尿病与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以及结肠癌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79(95%CI:1.61~1.99),1.16(95%CI:1.07~1.27),1.34(95%CI:1.11~1.61),1.56(95%CI:1.49~1.64),1.32(95%CI:1.23~1.40)和1.24(95%CI:1.15~1.33)。2型糖尿病与直肠癌合并相对危险度为1.07(95%CI:0.91~1.2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可能是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王莹莹 马骁 杨万水 徐红丽 高静 谭玉婷 项永兵关键词:2型糖尿病 消化系统肿瘤 队列研究 META分析 成人午睡频率与肿瘤死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上海市成人男女性午睡频率与肿瘤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上海男性健康队列(Shanghai Men’s Health Study,SMHS)基线调查资料(2002-2006年)和上海女性健康队列(Shanghai W... 马骁 Shu Xiao-Ou 李泓澜 高静 张薇 Yang Gong Zheng Wei 项永兵关键词:肿瘤死亡 队列研究 流行病学 文献传递 十字花科蔬菜摄入量及尿液中异硫氰酸盐水平与男性肺癌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饮食十字花科蔬菜(CV)摄入、尿液中异硫氰酸盐(ITC)水平与男性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在上海男性健康队列的基础上开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择随访时间2010年12月31日之前经确诊的新发肺癌病例443例,利用密度抽样法按1∶2的比例抽取对照885名。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调查饮食CV的摄入情况,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象尿液中的ITC代谢量。按照对照组的CV摄入量、尿液ITC代谢量进行四分位数分组,以最低组为参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V摄入、尿中ITC代谢水平和男性肺癌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对照组CV摄入量的M(P25,P75)分别为80.05(46.89,129.04)、97.68(55.25,151.72)g/d(Z=-3.93,P〈0.001);尿液ITC代谢量的M(P25,P75)分别为1.256(0.474,3.836)、1.244(0.484,3.004)μmol/g肌酐(Z=-0.39,P=0.697)。调整年龄、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等混杂因素后,与尿液中ITC水平最低组(〈0.484 μmol/g肌酐)相比,最高组(≥3.004 μmol/g肌酐)肺癌的OR(95%CI)值为1.25(0.87~1.80);与十字花科蔬菜摄入水平最低组(〈55.25 g/d)相比,最高组(≥151.71 g/d)肺癌的OR(95%CI)值为0.66(0.43~1.02)。结论 未发现CV摄入量、尿液中ITC代谢水平与男性肺癌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王静 李泓澜 马骁 韩丽华 方婕 高立峰 舒晓鸥 项永兵关键词:肺肿瘤 十字花科蔬菜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十字花科蔬菜膳食摄入、尿液中异硫氰酸盐水平与男性胃癌关系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膳食十字花科蔬菜(CV)摄入、尿液异硫氰酸盐(ITC)代谢与男性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以上海男性健康队列为基础,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选择诊断时间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的胃癌新发病例291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的比例抽取对照582例。膳食CV摄入量根据食物频率问卷估计,尿液ITC代谢量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两个指标与男性胃癌的关系。【结果】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膳食CV摄入量和尿液ITC代谢量,未发现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尿液ITC代谢量根据对照组划分三组,调整年龄、吸烟、饮酒、慢性胃病等混杂因素后,与最低组相比较,较高组和最高组的OR(95%CI)值分别为0.94(0.66~1.34)、1.01(0.71~1.43),两者关联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也未发现膳食CV摄入量与胃癌的发病有关。【结论】在上海市男性居民中,十字花科蔬菜摄入、尿中ITC水平与胃癌之间无统计学关联。 王静 李泓澜 马骁 张薇 韩丽华 刘大可 舒晓鸥 项永兵关键词:胃肿瘤 十字花科蔬菜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Meta分析中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介绍Meta分析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的应用.方法 首先介绍了Meta分析中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再通过利用咖啡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关系的研究文献为例,具体说明剂量反应关系分析方法.结果 利用实例说明广义最小二乘估计法和限制三次样条法在Meta分析剂量反应关系中的应用,数据分析由Stata软件中的“GLST”、“MKSPLINE”等命令来完成.共检索到12项关于饮咖啡与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文献,包括39 943名病例数和577 458名对象;12项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包含7 909名病例和9 461名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每天多饮一杯咖啡,罹患前列腺癌风险降低为原来的0.992 (95% CI:0.986~0.999),有临界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暴露为连续变量时,Meta分析中提供剂量反应关系的结果能够更好地呈现暴露因素不同剂量水平与结局之间的关系,使结果更丰富,值得在肿瘤或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推广应用. 马骁 杨洋 王莹莹 赵龙刚 孙江伟 谭玉婷 项永兵关键词:META分析 剂量反应关系 咖啡 前列腺癌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的胆石症血浆代谢标志物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018年 背景:胆石症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有关胆石症代谢组学的研究目前尚无报道。目的: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胆石症患者的血浆代谢标志物。方法:基于上海市男、女性健康队列开展胆石症血浆代谢谱预初实验。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技术检测43例基线期胆石症患者和43名年龄配对健康对照者的血浆代谢物,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及t检验筛选胆石症患者的特异性代谢物。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胆石症预测模型,以ROC曲线对模型进行初步评价。结果:UPLC-QTOFMS和GC-TOFMS共检测出血浆代谢物618个,根据OPLSDA VIP> 1. 0且t检验P <0. 05的筛选条件,筛选出差异代谢物30个,由其中的2-甲基-4-戊烯酸、磷脂酰乙醇胺PE(p-16∶0e/0∶0)、顺式-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2-氨基丁酸、尿酸、瓜氨酸、S-异戊烯基-L-半胱氨酸、羟环己脲和2,3-环氧甲基萘醌九个代谢物构建的胆石症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7,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 4%和88. 4%。结论:胆石症患者的血浆代谢谱发生明显变化,由其中9个差异代谢物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区分胆石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 徐红丽 李泓澜 马骁 王静 舒晓鸥 项永兵关键词:胆石症 代谢组学 血浆 非重度慢性高血压孕妇孕期血压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非重度慢性高血压患者孕期不同血压控制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0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正规产检并分娩的妊娠合并非重度慢性高血压孕妇303例,根据孕期平均舒张压将患者分为非严格控压组102例(平均舒张压≥90mm Hg)和严格控压组201例(平均舒张压<90mm Hg)。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非严格控压组的早产(37.3%vs 17.9%,a OR=2.39,95%CI为1.31~4.37)、胎儿宫内窘迫(12.7%vs 6.0%,a OR=2.60,95%CI为1.03~6.58)、小于胎龄儿(21.6%vs 10.4%,a OR=2.28,95%CI为1.08~4.81)和新生儿转入NICU(20.6%vs 6.0%,a OR=3.53,95%CI为1.47~8.46)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严格控压组。结论:非重度慢性高血压孕妇孕期严格控制血压更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梁超 张琰 祖丽菲娅.阿布力克木 马骁 马骁 狄文关键词:回顾性队列研究 血压控制 孕妇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