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燚

作品数:29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省防雷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会议论文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4篇雷电
  • 8篇灾害
  • 7篇雷电灾害
  • 6篇雷击
  • 5篇人员伤亡
  • 5篇伤亡
  • 5篇雷暴
  • 4篇地闪
  • 4篇易损度
  • 4篇区划
  • 3篇闪电
  • 3篇事故统计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迁
  • 3篇聚类分析
  • 3篇雷达
  • 3篇雷达回波
  • 3篇雷电防护
  • 3篇雷灾
  • 3篇回波

机构

  • 26篇海南省防雷中...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3篇海南省气象局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广东省防雷中...
  • 1篇海南省气象科...
  • 1篇海南省琼海市...
  • 1篇万宁市气象局

作者

  • 29篇高燚
  • 14篇劳小青
  • 8篇蒙小亮
  • 7篇周方聪
  • 6篇余海
  • 5篇王明亮
  • 4篇吴海
  • 4篇张廷龙
  • 3篇石保平
  • 3篇潘家利
  • 2篇张阳
  • 2篇张义军
  • 1篇李霞
  • 1篇郑栋
  • 1篇陈汇林
  • 1篇吴清云
  • 1篇陈绍东
  • 1篇樊荣
  • 1篇张茂华
  • 1篇胡玉蓉

传媒

  • 5篇气象研究与应...
  • 3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广西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第五届中国国...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达基数据处理与雷达回波和地闪资料叠加设计
本文主要介绍基于MATLAB GUI编程技术实现对海口新一代S波段的天气雷达(CINRAD/SA)基数据的读取显示及雷达回波与地闪定位数据叠加。利用MATLAB GUI界面编程手段,设计制作了雷达基数据读取显示软件,该软...
余海张廷龙高燚傅仁壮
关键词:螺旋云带
文献传递
海南岛雷电灾害事故统计与特征分析
利用1997至2012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数据,统计了海南岛近16年的雷电灾害事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海南岛雷电灾害特征。据不完全统计,1997至2012年间海南岛总共发生了748起雷电灾害事故,共造成了460人伤亡,其中1...
高燚周方聪劳小青韦昌雄王明亮余海
关键词:雷电灾害
文昌航天发射场雷电时空特征初步分析
本文采用海南岛雷暴日和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克里金插值计算,得出文昌发射场中心位置的年平均雷暴日为82.37天、地闪密度为1.2742次/(k㎡·a)、地闪极值为241.05kA。分析发现,发射场雷暴日的年变化呈双峰曲线特性;...
劳小青高燚王明亮吴海钟呈徐力泉邢福干
关键词:雷暴日地闪
文献传递
基于聚类分析的海南岛雷电灾害易损度风险区划被引量:43
2013年
利用1998-2009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海南岛18个气象台站雷暴资料、海南闪电定位网观测资料和海南省统计年鉴的区域经济、人口数据,选取了表征海南岛雷电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特征的指标变量。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易损度的指标进行了筛选和检验。以雷暴日数、50 kA以上平均地闪密度、雷灾频数、人员伤亡频数和区域经济易损模数等5个指标为依据变量,用欧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计算了各样本的相似性测度,应用Q型聚类中的Ward’s法(离差平方和法)进行了层次聚类分析,并用Q型迭代聚类分析法进行了聚类解验证,开展了海南岛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海口属于易损度高风险的第1类地区,该类地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值高达3.89;文昌、澄迈、临高、定安、屯昌和琼海为易损度次高风险的第2类地区;儋州、琼中、白沙、通什和保亭为中等风险的第3类地区;昌江、东方、乐东、万宁、陵水和三亚为较弱风险的第四类地区。
高燚蒙小亮劳小青
关键词:聚类分析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1999-2011年海南岛雷电灾害特征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利用全国雷电灾害汇编数据,结合人工观测雷暴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和海南省统计年鉴数据,统计分析了1999至2011年海南岛的雷电灾害特征。结果表明:1999至2011年间,海南岛共上报了727起雷电灾害事故,导致了405人伤亡,其中死亡157人,受伤248人,雷击人员伤亡比率为1.58∶1;海南岛雷灾事故主要发生在4至9月的午后13至18时,这与海南岛的雷电活动规律一致;海南岛雷灾事故发生最多的依次是海口和琼中;人员伤亡雷灾事故依次主要发生在田野、简易工棚、农村民居、水域和树下;财产损失雷灾事故最频繁发生在电力、石化等五大行业,占总财产损失雷灾事故的22.2%,雷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中酒店类最多(占34.7%);人员伤亡雷灾和财产损失雷灾与雷暴日的相关性不显著,但与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易损模数呈现较好的正相关。
高燚周方聪劳小青
关键词:雷电灾害
2010—2013年海南岛地闪活动的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海南省地闪定位网获取的4年(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地闪定位资料,详细分析海南岛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海南岛的地闪活动主要发生在4—10月;呈双峰特征,峰值分别出现于5月和8月,分别约占全年总地闪数的23%和18%;地闪活动在6—7月明显地间歇性减少.从日变化特征来看,地闪在14:00—20:00时段最为频繁.16:00左右达到峰值,而5:00左右有一个较弱的峰值,2个峰值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1.3%和4.2%.通过对比分析各地区的地闪活动,发现日变化呈现双峰特征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和西部沿海地区,而中部内陆及靠近琼州海峡的北部沿海地区呈单峰值特征.海南岛中部内陆山区的地闪密度大,沿海地区地闪密度小,并且存在2个地闪密度高值区.
余海张廷龙高燚劳小青韦昌雄范祥鹏
关键词:地闪日变化地闪密度
基于聚类分析的海南岛雷电灾害易损度风险区划
利用1998-2009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海南岛18个气象站的人工观测雷暴资料、海南闪电定位网的地闪观测资料和海南省统计年鉴的区域经济人口数据,选取表征海南岛雷电灾害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特征的指标变量,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
高燚蒙小亮劳小青
关键词:聚类分析雷电灾害易损度区划
文献传递
人工触发闪电连续电流过程与M分量特征被引量:9
2014年
在广州野外雷电试验基地,对2008年和2011年夏季人工触发闪电回击之后的14个连续电流过程和43个M分量的通道底部电流、电场变化和通道亮度进行了同步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M分量的电流、快慢电场变化和亮度变化波形均近似对称;触发闪电连续电流过程的持续时间、转移电荷量、电流平均值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22 ms,6.0 C和273 A;M分量的幅度、转移电荷量、半峰值宽度、上升时间、持续时间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409 A,205 mC,520μs,305μs和1.6 ms;连续电流持续时间与M分量的个数、相邻M分量之间的时间间隔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周方聪张义军吕伟涛高燚郑栋张阳陈绍东
关键词:人工触发闪电特征参数
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特征及易损度评估区划被引量:24
2012年
利用1997—2010年全国雷电灾害数据库资料和TRMM卫星的闪电观测资料,分析了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雷击造成我国平均每年460人死亡,425人受伤,死伤比为1:0.92,每年每百万人口平均死亡人数为0.36人,每年每万平方公里平均死亡人数为0.48人。为了揭示不同区域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采用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影响易损度的8个指标进行筛选,应用Q型聚类中类平均联结法进行分析计算,给出我国雷击致人伤亡的6类风险区划,发现广东和海南划为易损度极高的第1类地区,该类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综合易损值高达5.017,而划为第5类、第6类的我国西北和东北地区雷击致人伤亡的易损度较弱,属弱风险区域。采用离差平方和法对聚类的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表明:聚类解稳定可信,较好地反映了雷击致人伤亡这种随机事件的区域易损度特征。
高燚张义军张文娟张阳
关键词:雷击人员伤亡易损度区划
2007年海南岛闪电特征初步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利用2007年海南岛闪电定位数据,结合人工观测、自动站监测资料和气候地形信息,对闪电发生的频度、强度、机制、分布等要素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摸索2007年海南岛闪电的各月份频度、强度变化规律,主要影响机制和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
劳小青高燚吴海蒙小亮李健生潘宇
关键词:闪电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