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雄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超声速
  • 6篇激波
  • 6篇高超声速
  • 5篇弯曲激波
  • 5篇进气道
  • 4篇均匀流
  • 4篇非均匀流
  • 3篇进气
  • 2篇钝头体
  • 2篇设计方法
  • 2篇气动
  • 2篇气动性能
  • 2篇消波
  • 2篇流场
  • 2篇截面
  • 2篇弧长
  • 2篇隔离段
  • 2篇附面层
  • 2篇超声速进气道
  • 1篇等熵压缩

机构

  • 6篇南京航空航天...
  • 5篇北京动力机械...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作者

  • 12篇高雄
  • 6篇张堃元
  • 4篇朱守梅
  • 2篇满延进
  • 2篇关祥东
  • 2篇郭昆
  • 1篇孟宇鹏
  • 1篇李宏东
  • 1篇向有志
  • 1篇岳连捷
  • 1篇张新宇
  • 1篇李大进
  • 1篇王磊

传媒

  • 4篇推进技术
  • 1篇航空动力学报
  • 1篇第二届全国高...
  • 1篇中国力学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扇环转矩形隔离段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环转矩形隔离段设计方法,隔离段入口截面为扇环,出口截面为矩形;从扇环过渡到矩形的过程中采用沿程法向截面几何相似原则,通过控制扇环中心到矩形中心沿程引导曲线AB,扇环中心线弧长Lc,扇环厚度h,沿程法向面...
高雄朱守梅满延进李斌郭昆关祥东
利用消波反射从超声速均匀流到二维阶跃型非均匀流转化方法研究
<正>本文针对均匀来流M_∞=3.85的风洞,利用简单消波反射的两道斜激波,设置附面层隔道,消除了激波附面层相干。设计了一种能够产生二维阶跃型非均匀马赫数分布的模拟装
高雄张堃元
关键词:非均匀流超声速高超声速
文献传递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张启帆岳连捷贾轶楠张新宇李欣高雄
关键词:真实气体效应
基于弯曲激波的超声速非均匀流模拟方法研究
<正>通过设计二维钝头体型线,利用钝头体头部曲率变化,使超声速均匀来流通过钝头体在前缘形成脱体弯曲激波。利用弯曲激波后不同曲率处波后马赫数不同,从而形成所希望的非均匀流马赫数分布。研究了不同钝头体型线,不同出口角度,出口...
高雄张堃元
关键词:钝头体非均匀流弯曲激波超声速高超声速
文献传递
弯曲激波压缩曲面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以弯曲激波压缩面设计的二元进气道具有较短的长度和较高的性能,研究了以等压力梯度弯曲激波压缩曲面设计的二元进气道一般性能,并以部分等熵压缩前楔板设计的二元进气道的一般性能与之作对比,以探讨前者在Ma4~7高超声速范围进气道的外压缩面设计上的应用。对以等压力梯度设计的型面开展分析,进行了2D粘性计算并获得了稳定流场,显示进气道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在相同总折转角条件下,通过对比不同起始角方案的进气道总压恢复和长度比,前楔板起始角不宜超过7。,进气道长度比可缩短约10%。在对比计算等压力梯度设计的进气道与部分等熵压缩进气道后,认为前者总压恢复性能要下降3%~5%,但激波封口设计点可以适当提前。最后尝试以流线追踪法扩展到三维乘波前体,在设计点附近获得平直的激波面,显示具较好的乘波特性和二元流动特征。
李大进高雄朱守梅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弯曲激波
超声速颌下乘波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被引量:4
2018年
为实现冲压发动机进气道/飞行器前体融合化设计,采用轴对称弯曲激波压缩基准流场和等熵压缩基准流场的锥导乘波设计方法,设计出工作范围Ma=2.5~4.5的超声速颌下乘波进气道方案,利用三维流场数值模拟获得了进气道基本性能,并对等熵压缩颌下乘波进气道进行了风洞吹风试验,验证了进气道的性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设计的颌下进气道可以在Ma=2.5~4.5工作,在设计点Ma=4.0实现前体乘波,并具有大捕获流量、高压缩特性及高升阻比的优点;(2)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随着攻角增大而提高,在Ma=4.0,6°攻角状态,该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可以达到0.47,流量系数达到1.20;(3)在更大攻角下由于捕获流量大幅增大,颌下进气道会出现不起动现象,但流场结构和性能稳定。
孟宇鹏高雄朱守梅李宏东
关键词:冲压发动机超声速进气道计算流体动力学风洞试验
利用消波反射从超声速均匀流到二维阶跃型非均匀流转化方法研究
本文针对均匀来流M∞=3.85的风洞,利用简单消波反射的两道斜激波,设置附面层隔道,消除了激波附面层相干。设计了一种能够产生二维阶跃型非均匀马赫数分布的模拟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只需要调节楔板角度,就能够连续实现不同轮廓...
高雄张堃元
关键词:非均匀流超声速高超声速
文献传递
壁面压升可控的高超轴对称进气道优化设计被引量:20
2011年
采用有旋特征线理论,研究了沿程压升规律可控的轴对称物理壁面设计方法,基于该方法,结合替代模型多目标优化设计压缩面,基于优化结果,设计了一种高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对其进行了数值研究,并与常规双锥、三锥轴对称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进气道长度比双锥进气道缩短捕获半径的32.5%;设计点其性能介于双锥与三锥之间;起动点其流量系数比双锥和三锥分别提高8.24%和12.60%,总压恢复系数比双锥和三锥分别提高4.06%和2.50%.
向有志张堃元王磊高雄
关键词:弯曲激波优化设计
一种扇环转矩形隔离段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扇环转矩形隔离段设计方法,隔离段入口截面为扇环,出口截面为矩形;从扇环过渡到矩形的过程中采用沿程法向截面几何相似原则,通过控制扇环中心到矩形中心沿程引导曲线AB,扇环中心线弧长Lc,扇环厚度h,沿程法向面...
高雄朱守梅满延进李斌郭昆关祥东
文献传递
高超二元曲面压缩进气道前缘激波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不同的二元进气道前缘激波压缩方式直接影响进气道性能参数,尤其是流量系数。详细分析研究了两种类型的高超二元曲面压缩进气道前缘激波随攻角和来流马赫数变化的特性。计算结果显示,对于初始楔加等熵压缩的二元曲面进气道,在给定的初始楔角下,随着进气道攻角的增大前缘激波与压缩面之间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大,前缘激波与压缩面之间的夹角减小;而对于等压力梯度分布控制的弯曲激波压缩二元曲面进气道,随着进气道攻角或来流马赫数的增加,前缘激波与压缩面间的夹角都增大。通过理论和计算分析表明,是斜激波与马赫波不同的相交模式造成了两种曲面压缩进气道的前缘激波随进气道攻角和来流马赫数变化的特性不同。
高雄李大进朱守梅满延进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弯曲激波等熵压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