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亚伟

作品数:55 被引量:513H指数:1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土壤
  • 10篇樟子松
  • 9篇人工林
  • 9篇辽西北
  • 7篇有机碳
  • 7篇沙地
  • 7篇微生物
  • 6篇土壤有机
  • 6篇土壤有机碳
  • 5篇沙地樟子松
  • 5篇干旱
  • 4篇松林
  • 4篇土壤理化
  • 4篇土壤团聚体
  • 4篇团聚体
  • 4篇群落
  • 4篇半干旱
  • 4篇次生
  • 4篇次生林
  • 3篇影响因素

机构

  • 4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亚...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辽宁省实验林...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东京农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0篇魏亚伟
  • 33篇周永斌
  • 16篇秦胜金
  • 14篇殷有
  • 14篇邓继峰
  • 13篇朱文旭
  • 11篇白雪娇
  • 11篇李慧
  • 5篇苏以荣
  • 5篇代力民
  • 5篇何寻阳
  • 5篇陈香碧
  • 4篇杨立新
  • 4篇周旺明
  • 4篇方向民
  • 4篇于大炮
  • 4篇邓娇娇
  • 4篇周莉
  • 4篇李景浩
  • 3篇张良

传媒

  • 8篇生态学杂志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新农业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2篇2017
  • 1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碳储量及其碳库分配特征被引量:19
2015年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作为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在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大兴安岭林区选择不同林龄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调查其乔木、灌草、枯落物和土壤,并结合已建立的单木异速生长方程分别计算其碳储量,以期为明确该地区碳库动态及其碳库分配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总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到过熟林分别为140.46、186.63、208.64、308.62和341.03 Mg C/hm2,整体表现为碳汇,这主要与乔木碳储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有关;乔木碳库的变化范围为45.44—212.67 Mg C/hm2,且其占总碳储量的比例也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的32.60%到过熟林的62.36%;灌草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比例较小,仅为0.48%—0.93%;枯落物碳库在过熟林中较多,为26.11Mg C/hm2,这与过熟林较少的人为干扰有关;土壤碳储量以幼龄林最小,成熟林最高,分别为78.06和131.93 Mg C/hm2,但这与我国其他地区天然林相比均较低,这与该地区较浅的土壤发生层有关;土壤碳储量随林龄的变化并不明显,但其占总碳储量的比例却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减小,由幼龄林的56.01%减小到过熟林的29.35%。
魏亚伟周旺明周莉于大炮周永斌秦胜金代力民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区
辽西北地区樟子松人工林对林内小气候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调节林内小气候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功能。本研究在辽西北昌图县付家林场内,对樟子松人工林林内林外的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象数据进行了长期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林外年平均空气温度比林内年平均空气温度低0.9℃,林外年平均空气湿度比林内年平均空气湿度稍高,林内风速比林外风速平均降低了30%。
郑卓然方亮魏亚伟周永斌
关键词:樟子松人工林小气候生态服务功能辽西北
东北林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2
2013年
2011年在东北林区研究了5种主要森林类型(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4个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的土壤碳密度.结果表明:东北林区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以表层土壤最高,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随森林类型和林龄的变化并不显著;森林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其中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森林0~20cm土壤贮存了其剖面总有机碳密度的84.7%~86.1%、51.7%~59.8%和51.2%~53.4%.随纬度的增加,森林土壤总有机碳密度明显下降,可能与东北林区土壤发生层的厚度密切相关.
魏亚伟于大炮王清君周莉周旺明方向民谷晓萍代力民
关键词:东北林区土壤有机碳
大连市大樱桃产业发展启示
2022年
大连作为全国乃至世界樱桃最佳栽植区之一,以种类多、时间长、品质好、果型大、味道美而全国闻名。为此,大连围绕节日庆典、品牌提升、渠道拓展、物流搭接、三产融合等手段,多措并举提高大樱桃影响力,大连经验值得借鉴。
赵伟魏亚伟李俊
关键词:大樱桃
樟子松、油松、蒙古栎水分利用效率种间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被引量:4
2016年
以碳同位素值(δ^(13)C)作为反映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指标,对辽宁地区3种典型林型—樟子松人工林(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油松人工林(Pinus tabulaeformis)和蒙古栎天然林(Quercus mongolica Fischer ex Ledebour)进行调查并分别对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进行样品采集,探讨其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其对年均降水量、年均大气温度和海拔高度变化的响应。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δ^(13)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30.37‰^-25.10‰、-30.32‰^-24.07‰和-29.85‰^-23.51‰,且随经度的增加显著降低;统计分析也表明,樟子松、油松和蒙古栎δ^(13)C值在辽西显著高于辽东,说明3种树种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较高。进一步分析发现,3种树种叶片δ^(13)C值受年均降水量和海拔的影响较大,均随年均降水量增加显著降低,随海拔的升高显著增大,而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其中,又以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受海拔的影响较大(P<0.01);与蒙古栎相比,樟子松和油松受降水量的影响更加明显。综上所述,3种树种叶片δ^(13)C值以及由其衍生来的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种间差异较小,而受环境因子及地理学指标降雨、海拔和经度的影响较大,这为今后基于δ^(13)C值的水分利用效率进一步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景浩李慧魏亚伟张淞著朱文旭邓继峰宋依璇周永斌
关键词:水分利用效率降水量
一种小型多功能蒸馏装置
一种小型多功能蒸馏装置,包括锅体、锅盖,其特征是锅盖的上部连接冷凝器罩,冷凝器罩内设置蒸汽上升管,在蒸汽上升管的外周盘绕套盘管冷凝器,套盘管冷凝器进气端连接蒸汽上升管顶端,套盘管冷凝器出酒端连接出酒管;套盘管冷凝器内管的...
朱文旭秦胜金杨立新魏亚伟白雪娇张淞著李慧邓继峰周永斌
文献传递
红松叶片与土壤有机碳、氮、磷、钙的空间分布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研究土壤与植物间的养分互馈效应特别是大量元素碳、氮、磷的关系对深刻认识陆地植被系统养分平衡过程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阔叶红松林中的红松为对象,通过沿纬度梯度设置样地,并分别进行土壤和红松叶片样品的采集和室内分析,探讨其钙元素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东北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氮、磷和钙的空间变异性均较大(变异系数均大于23%),如表层(0~15cm)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钙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3%~11.0%和25.33~86.30mg·g^(-1),且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叶片磷和钙的变异性较大,但含量均较低,分别为0.1%~0.3%和1.88~4.29mg·g^(-1),而且受纬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土壤具有较高的C∶P和N∶P,尤其表层土壤C∶P高达106.13,且均随纬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叶片的C∶N和C∶P也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N∶P则较低,仅为9.86;土壤钙与其有机碳、氮和磷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钙则受土壤钙和下层(15~30cm)土壤碳、氮和磷的影响均较大;表层土壤钙和叶片钙均与其C∶P和N∶P呈负相关,这可能与钙的信号调节作用等有关。
魏亚伟张彤刘静韩叙秦胜金秦胜金周永斌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化学计量学钙元素
一种松花粉采集装置
一种松花粉采集装置,涉及一种花粉采集装置。该松花粉采集装置,包括电机、皮带传动机构、负压涡轮风机、高压涡轮风机、旋风分离器及花粉收集室,该采集装置利用涡流风机产生高速气流,通过可伸缩塑料管和喷嘴作用于花期花穗,使松花粉脱...
张良朱文旭秦胜金张淞著李慧邓继峰杨立新周永斌殷有魏亚伟白雪娇刘丽颖
文献传递
榆林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6年
依据陕西省榆林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1961~2014年的逐月降水量,利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探讨了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突变及未来趋势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保护基地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2.4mm,年际降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降水年内主要集中在7~9月,但较其他各月变异程度较大。Morlet wavelet小波变换分析表明植物保护基地内降水量存在着5a和7a等中短周期变化。MannKendall检验表明降水量分别于1977、1986、1996和1998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逐步进入少雨期。R/S分析表明未来降雨量呈平缓下降趋势,但无明显持续性特征,与过往降雨量相关性较小,受外界因素影响变大。
邓继峰张淞著朱文旭李慧秦胜金魏亚伟周永斌侯瑞平赵国平
关键词:降水
我国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的碳储量被引量:28
2014年
以东北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对其主要森林类型进行调查,探讨天保工程经营区划对森林植被固碳现状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的东北林区生物量与蓄积量数据库,建立了东北林区主要树种组的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然后以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为基础,对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全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和天保工程的评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经营区之间(重点公益林、一般公益林和商品林)森林植被碳密度的差异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初期经营区划的标准、样地的选择以及天保工程实施过程中粗放的管理方式有关。东北天保工程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为1045 Tg C,占东北、内蒙古三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68%;工程区以天然林为主,占工程区总植被碳储量的97%。工程区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为41 Mg/hm2,较东北、内蒙古三省平均植被碳密度高14%;工程区植被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大,由幼龄林的13 Mg/hm2到过熟林的63 Mg/hm2。因此,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提高其林分质量,这对未来我国森林碳汇潜力的增加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魏亚伟周旺明于大炮周莉方向民赵伟包也孟莹莹代力民
关键词:东北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碳储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