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独立的交叉迁移现象和血流限制法目前已在运动康复领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诱导交叉迁移现象的众多方法中,传统抗阻训练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由其衍生的血流限制法却极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国际上目前已有数篇文章证实了血流限制法对交叉迁移现象有着显著诱导作用,但却尚未发现关于传统抗阻训练与血流限制法对诱导交叉迁移效应幅度的对比实验。目的:通过对交叉迁移现象的产生机制和血流限制法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究,探讨血流限制法在诱发交叉迁移现象时所能产生的更大效益和更广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由第一作者在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相关高质量文章结果进行详细探究、分析与整理。结果与结论:(1)与非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相比,低负荷血流限制法阻力训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替代方法,可以在较小的机械应力和运动量下诱导更大的神经-肌肉适应性;(2)康复后和肢体固定期间,血流限制法也能用作一种新的减少肌肉力量和肌肉体积损失的运动方案,同时血流限制法还提供一个独特的机制,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运动来潜在地增加对侧未训练肢体的肌力和肌肉质量;(3)于交叉迁移效应最重要的传导通路由神经系统所承载,逢集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运动单位的招募速度提升,以及在局部较高代谢压力下所激发的更高神经-肌肉适应性,如此使得血流限制法训练对诱发交叉迁移效应具有更高效的先决条件;(4)现阶段,由于各研究样本数量的限制,以及血流限制法训练中对压力的使用范围还尚无明确界定,使得血流限制法-交叉迁移的实际应用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在临床应用中压力的使用范围、各年龄阶段患者对不同压力的反应差异,以及如何在训练痛感下督促患者完整执行整个周期的康复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