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朝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多层螺旋CT
  • 8篇动脉
  • 7篇血管成像
  • 7篇成像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体层摄影
  • 4篇体层摄影术
  • 4篇主动脉
  • 4篇肺动脉
  • 4篇X线
  • 3篇动脉栓塞
  • 3篇血管
  • 3篇正电子
  • 3篇正电子发射
  • 3篇细胞
  • 3篇后处理
  • 3篇肺动脉栓塞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疾病

机构

  • 9篇汕头市中心医...
  • 7篇中山大学
  • 7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汕头市第四人...

作者

  • 18篇黄朝华
  • 8篇陈瑟燕
  • 7篇林顺发
  • 6篇杨江爽
  • 5篇吴先衡
  • 5篇林时勖
  • 4篇翁泽生
  • 3篇林黛英
  • 3篇杜光舟
  • 2篇江森
  • 2篇李彩霞
  • 2篇林少帆
  • 2篇黄旭璇
  • 2篇林珏慧
  • 2篇郝鹏
  • 1篇曾淑华
  • 1篇张鑫佳
  • 1篇关志伟
  • 1篇林志钿
  • 1篇林少杰

传媒

  • 5篇实用医学影像...
  • 3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的评估价值;并研究血压水平与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的关系。方法收集经MSCT检查诊断为AD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5例患者按照假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内膜初始破口是否清晰及内膜瓣是否全程清晰3种属性分别分组,对3种属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影响内膜初始破口观察的因素,并研究血压水平与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的关系。结果内膜初始破口显示清晰28例,观察不清7例。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为0.10~5.30 cm,平均(1.46±1.36)cm。内膜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关系密切(rs=0.573,P=0.001);内膜初始破口与内膜瓣显示情况关系密切(rs=0.739,P=0.001);内膜初始破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有关联(rs=0.372,P=0.041)。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收缩压大小无关(rs=-0.010,P=0.961);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舒张压大小也无关(rs=-0.070,P=0.746);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分级同样不存在相关关系(rs=-0.019,P=0.930)。结论 MSCT在AD内膜破口的评估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假腔内血栓形成是引起内膜初始破口观察不清的主要原因,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水平无关。
林少帆吴先衡林黛英黄朝华陈瑟燕林顺发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血管内膜
肺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和溶栓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溶栓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临床拟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并对其中20例经溶栓治疗2周后的患者进行同机同条件复查。结果52例中8例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1例为动静脉瘘,5例诊断为肺动脉高压,38例诊断肺动脉栓塞。38例肺栓塞中共累及各级肺动脉236处,其中肺动脉干5支,左右肺动脉30支,叶动脉81支,肺段动脉103支,亚段动脉17支。20例经溶栓治疗后复查,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结论16层螺旋CT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栓塞,也可指导溶栓治疗及评价疗效。
黄朝华林顺发黄旭璇林珏慧李彩霞江森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溶栓治疗
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64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AD成像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真腔、假腔和内膜片。结果 50例AD均清楚地显示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均能辨别真腔、假腔、内膜片及撕破口部位,其中DebakeyⅠ型15例,DebakeyⅡ型6例,DebakeyⅢ型29例。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受累5例;腹腔干受累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0例;右肾动脉受累8例,左肾动脉受累12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7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13例,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5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4例;合并假腔内血栓形成10例;合并主动脉壁钙化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黄朝华林时勖杨江爽翁泽生杜光舟林志钿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IMH)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IMH,男6例,女4例。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结果10例IMH中,A型2例,B型8例,其中2例局限于胸主动脉,6例累及胸腹主动脉(止于肾动脉上方2例,髂总动脉分叉上方2例,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MSCT表现为主动脉腔内新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内壁较光整,钙化内膜片内移及局灶性尖角样穿透溃疡形成,主动脉腔内无明确内膜片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黄朝华林顺发黄旭璇林珏慧李彩霞江森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
肺曲菌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析肺曲菌病的MSCT表现,提高对肺曲菌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20例经病理和治疗随访证实的肺曲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3例为曲菌球,7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双肺多发4例,右肺9例,左肺7例。CT表现为13例曲菌球均表现为空洞性结节,10例呈新月征,空洞壁厚薄不均,伴周围条索影。7例侵袭性肺曲菌病中,表现为不规则斑片、斑块浸润影或磨玻璃影4例,伴有节段性实变2例;表现为结节影和楔形实变影3例,周边有晕圈征。结论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认识其在不同时期具有的相应某些特征性表现,有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黄朝华林时勖陈瑟燕陈瑟燕
关键词:曲菌病多层螺旋CT
两种降血糖方法在高血糖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2020年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是PET功能成像和多层螺旋CT解剖成像的有机融合,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分子影像技术之一[1].可对大多数良、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肿瘤分期、鉴别肿瘤复发与转移等也有重要价值[2].而行PET/CT检查前需注射正电子显像剂,目前最常见的显像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是葡萄糖类似物,而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葡萄糖代谢增高,PET/CT检查时患者血糖水平对肿瘤患者图像中对氟去氧葡萄糖的标准摄取值有明显影响,血糖的异常升高可使肿瘤的FDP摄取值降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出现诊断结果的偏差[3].因此,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能否快速、安全下降,对当日预约好前来检查的患者完成率和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行PET/CT检查的高血糖患者采用2种用药方式调节血糖,现将2组患者的图像情况、检查完成率和低血糖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陈瑟燕陈孟青曾淑华黄朝华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假阴性结果标准摄取值
肺错构瘤的CT表现及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MSCT表现及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方法对26例行MS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均为单发肺错构瘤,其中22例为周围型,位于右肺12例,位于左肺10例;4例为腔内型,其中,1例位于气管中段腔内,1例位于左主支气管内,2例位于左肺下叶支气管内。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锐利,9例显示有浅分叶,但均无毛刺。本组22例周围型错构瘤中,3例病灶内含有脂肪密度影;9例病灶内含有钙化影,其中3例为典型的爆米花样钙化;10例病灶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影。4例腔内型错构瘤中,3例病灶内含有脂肪成分,1例含有钙化影。本病主要需于肺炎性假瘤、小叶癌、结核瘤相鉴别。结论肺错构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病灶边缘清楚,内含有脂肪和钙化有助于正确诊断。
黄朝华林顺发林时勖
关键词:肺错构瘤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简单、经济,已成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着重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的扫描方法、影像征象、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与其他影像技术比较时的优缺点。
黄朝华林顺发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3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于在不同层厚的各级肺动脉显示及其栓子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40例PE均为双肺多发肺栓塞,共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409处,范围从肺动脉主干至亚段动脉。40例PE中,对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0.625、1.25、2.5 mm MPR图像和MIP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mm MPR、5 mm MIP及VR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显示较0.625、1.25、2.5 mm MPR及MIP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薄层横断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的观察至少要用2.5 mm重建层厚的MPR或MIP图像,两者任选择一项即可。而1.25 mm层厚对亚段动脉栓子不易漏诊,且能大大地提高观察者阅片速度,故1.25 mm层厚的MPR或MIP为最佳成像方法。
黄朝华杨江爽翁泽生吴先衡陈瑟燕林时勖
关键词:栓塞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探测肺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动脉疾病患者均经MS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研究证实,60例中38例为肺动脉栓塞,6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血管,3例为肺动静脉瘘,5例为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结论 MSCT的三维肺血管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动脉疾病,指导肺栓塞的治疗及评价疗效,也可为中央型肺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黄朝华陈瑟燕杨江爽翁泽生林顺发
关键词:肺动脉疾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