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洁

作品数:34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结石
  • 14篇胆道
  • 8篇胆道镜
  • 8篇胆管
  • 8篇术后
  • 8篇腹腔
  • 8篇腹腔镜
  • 8篇残余结石
  • 7篇胆道残余结石
  • 7篇纤维胆道镜
  • 6篇胆囊
  • 6篇手术
  • 6篇外科
  • 5篇胆管残余结石
  • 5篇胆总管
  • 5篇胆总管结石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4篇十二指肠
  • 4篇肝移植

机构

  • 34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云南医学高等...

作者

  • 34篇黄洁
  • 26篇田大广
  • 25篇张捷
  • 18篇魏晓平
  • 13篇胡明道
  • 10篇李铁汉
  • 6篇孙敏
  • 4篇李春满
  • 4篇朱洪
  • 4篇莫小华
  • 4篇龙奎
  • 4篇李文
  • 4篇阿永俊
  • 4篇朱全胜
  • 4篇谭晶
  • 3篇滕毅山
  • 3篇冉江华
  • 3篇腾毅山
  • 2篇董文志
  • 2篇王家平

传媒

  • 5篇昆明医学院学...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国普通外科...
  • 3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云南医药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2008年中...
  • 1篇第十届全国腹...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化X线机引导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留结石应用研究
朱全胜王家平田大广张捷黄洁袁曙光闫东徐鹏远童玉云李迎春杨华
引入数字化X线电视透视下精确引导胆道镜治疗传统胆道纤维镜取石方法难以取出的100余例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患者,其中主要是难取性胆道残余结石患者,并取得明显成效。本组研究使胆道纤维镜和当今先进的数字化X线影像设备结合,使其...
关键词:
关键词:术后胆道镜数字化
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总结纤维胆道镜在治疗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60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一次取石成功51例(85.0%),二次取石成功9例(15.0%),击碎最大结石为3.5cm×2.5cm×2.0cm,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余结石能提高结石的清除率,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黄洁田大广张捷冉江华魏晓平董国海
关键词:胆道残余结石纤维胆道镜
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靶向性治疗人原发性肝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的靶向性治疗作用。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成肿瘤对照组、空质粒组、丙氧鸟苷(GCV)组、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5组。于瘤体内分别直接注射不同的质粒,同时于裸鼠腹腔内注射GCV,观察不同时段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做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原位凋亡。放免法检测裸鼠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裸鼠皮下成瘤率100%;pcDNA3/TK/Angio组及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血清AFP含量、肿瘤MVD和VEGF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质粒组和GCV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都明显高于后3组(P<0.05),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而pcDNA3/AFP/TK/Angio组的肿瘤体积、AFP、MVD及VEGF表达强度又明显低于pcDNA3/TK/An-gio组(P<0.05),凋亡指数高于后者(P<0.05)。结论pcDNA3/AFP/TK/Angio融合基因系统可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有望成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新型生物制剂之一。
盛勤松王琳任锋卢永刚邹浩肖曙峰唐波黄洁张捷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靶向性融合基因自杀基因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与传统手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2月~2006年10月自主选择手术方式的50例因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杜冷丁用量、术后通气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与开腹组差异无显著性,腹腔镜组术后哌替啶用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明显短于或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是切实可行的,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行。
田大广黄洁张捷魏晓平朱洪胡明道
关键词:腹腔镜胆道探查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
“三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或腹腔镜胆道探查术(LCDE)治疗胆道结石12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先行电子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或EST,3~7d后行LC35例;先行LC,7d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或EST25例;同时行I.C和LCDE68例。结果ERCP成功率为100%,EST成功率为96.0%。3种方法结石取净率分别为96.6%、95.2%和93.4%。结论根据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不同特点,可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和术中胆道镜治疗,使治疗所致的创伤最小,是目前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较为理想的选择。
孙敏谭晶滕毅山莫小华龙奎黄洁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胆总管结石外科手术微创性
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于2003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次取石成功57例,2次取石成功2例,未取净结石1例。击碎结石最大者为3.0cm×2.5cm×2.0cm。本组无胆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残余结石能提高术后胆管残余结石的清除率,减少操作时间,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田大广黄洁朱全胜李铁汉张捷魏晓平胡明道李春满
关键词:X线透视检查碎石术胆结石
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肝胆管残余结石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 总结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间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仪治疗的60例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次取石成功57例(95.0 %), 二次取石成功2例(3.3 %),总治愈率为98.3 %.未取净结石1例(1.7 %)为合并胆管癌者,后改行手术治疗.击碎最大结石为3.0 cm×2.5 cm×2.0 cm.无胆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59例随访6个月~1年,疗效均满意.结论 应用数字化X线机透视下联合液电碎石安全可行,效果好.
田大广朱全胜黄洁张捷李铁汉魏晓平胡明道李文
关键词:胆道残余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致胆道损伤因素及防治被引量:7
2010年
王秋虹田大广胡明道魏小平寸冬云黄洁
FOLFOX4方案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除部分早期胃癌手术疗效很好,大多数胃癌患者初诊时已经是局部晚期或已发生转移,单纯手术治疗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5%~15%.但胃癌是对化疗相对敏感的肿瘤,研究表明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疗效, 延长晚期胃癌患者...
李铁汉黄洁马俊峰张捷田大广李文阿永俊魏晓平胡明
关键词:胃癌联合化疗毒副反应
文献传递
重组质粒hTERT-siRNA对胰腺癌细胞移植瘤hTER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siRNA对胰腺癌细胞BxPC-3裸鼠皮下移植瘤hTERT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原发性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4组:(1)肿瘤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2)空载组,即pSilencer4.1-CMV neo空质粒组;(3)T1组,即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1-siRNA组;(4)T2组,即重组质粒pSilencer4.1-CMV neo-hTERT2-siRNA组).荷瘤裸鼠分组处理30d后,RT-PCR检测各组瘤体中hTERT、Bcl-2、Bax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瘤体中Bcl-2、Bax、p53、VEGF、端粒酶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瘤体中端粒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T1组和T2组hTERT和Bcl-2 mRNA表达较肿瘤对照组和空载组明显降低,Bax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肿瘤对照组和空载组比较,T1组和T2组Bcl-2 Telomerase、p53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1)重组质粒T1和T2能够下调裸鼠移植瘤体内抗凋亡基因hTERT mRNA、Bcl-2 mRNA和蛋白、p53和端粒酶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促凋亡基因Ba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其抗胰腺癌作用可能与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有关.(2)重组质粒T1和T2能够显著下调裸鼠移植瘤体内VEGF蛋白表达水平,可能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谭晶卢永刚腾毅山黄洁周小虎
关键词:胰腺癌重组质粒裸鼠移植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