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帕瑞昔布
  • 2篇镇痛
  • 2篇镇痛效果
  • 2篇术后
  • 2篇七氟烷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手术
  • 2篇麻醉
  • 2篇麻醉恢复
  • 2篇脑手术
  • 2篇氟烷
  • 1篇氧化酶
  • 1篇抑制剂
  • 1篇制剂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手
  • 1篇神经外科手术
  • 1篇视觉模拟
  • 1篇视觉模拟评分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徐瑾
  • 4篇黄铮
  • 4篇刘超
  • 4篇王保国
  • 4篇王双燕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的帕瑞昔布钠用于颅脑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随机双盲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帕瑞昔布钠用于颅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全麻颅脑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80mg组(Ⅰ组,n=30)、120mg组(Ⅱ组,n=30)和160mg组(Ⅲ组,n=30)。术中吸入七氟烷行全身麻醉。根据分组配置PCA镇痛药物并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缝硬膜时接电子止疼泵并开放,设置背景剂量1.5mL/h,单次剂量0.5mL,间隔时间15min。术后患者根据镇痛需求行自控性静脉镇痛(PCIA)。若PCIA仍不能满足患者术后镇痛的需求,再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或口服去疼片。记录术后清醒时、4h、16~20h、24h、40~44h、48h、64~68h、72h的VAS评分、累计按压次数及累计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术后3d内补救用药的使用情况,观察恶心呕吐的程度、球结膜水肿、颜面水肿、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术后72h内疼痛的VAS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Ⅱ组、Ⅲ组患者的PCI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低于Ⅰ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24h内补救用药的使用例数明显少于Ⅰ组,但3d内的总补救例数无差异。3组患者之间术后恶心呕吐的程度、球结膜水肿、颜面水肿、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颅脑手术后3d内采用PCA持续泵注帕瑞昔布钠120mg(平均用量1.9mg/h)的镇痛效果较好,量效比最优。
徐瑾刘超王保国黄铮王双燕
关键词:镇痛颅脑手术
帕瑞昔布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七氟烷呼出浓度及麻醉恢复的影响
2011年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观察帕瑞昔布对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1hP组和C组分别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mg(10ml)或生理盐水10ml。调节七氟烷吸入药浓度,维持MAP在基础MAP的80%~110%之间。记录术中七氟烷吸入和呼气末浓度、各观察时间点的血压和心率、术中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出血量及尿量,观察术后呼之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术后患者清醒时及术后4h的VAS评分以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 P组患者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在术中各观察点均低于C组(P<0.05或P<0.01)。从停止吸入麻醉到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P组较C组缩短(P均<0.01)。术后清醒时及术后4h,P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或P<0.01)。P组术后躁动的发生低于C组(P<0.05)。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mg能够显著减少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恢复期的不良反应。
徐瑾王保国刘超黄铮王双燕王双燕
关键词:帕瑞昔布垂体瘤切除术七氟烷
帕瑞昔布对开颅手术中七氟烷呼出浓度及麻醉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神经外科开颅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全麻开颅手术的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n=72)和对照组(C组,n=65)。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10min,P组和C组分别静注帕瑞昔布40mg(10mL)或生理盐水10mL。切皮前,头皮浸润0.5%罗哌卡因20mL。调节七氟烷吸入药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基础值的-20%~10%。记录术中七氟烷吸入和呼气末浓度,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各时间点的MAP和心率(HR)、术中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出血量及尿量,观察术后呼之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在锯骨、剪硬膜、颅内操作时差异较大(均P〈0.01)。从停止吸入麻醉到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P组较C组缩短(均P〈0.01)。P组高血压、寒战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mg能够显著减少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恢复期的不良反应。
徐瑾王保国刘超黄铮王双燕
关键词:环氧化酶2抑制剂神经外科手术颅骨切开术七氟烷帕瑞昔布
喷他佐辛应用于神经外科开颅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随机双盲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的喷他佐辛用于颅脑术后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择期全麻颅脑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将其随机分为喷他佐辛90 mg组(Ⅰ组,n=30)、120 mg组(Ⅱ组,n=30)和150 mg组(Ⅲ组,n=30)。术中吸入七氟烷行全身麻醉。根据分组向患者自控镇痛泵(PCA)中注入喷他佐辛,并均以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设置背景剂量1.5 ml/h,单次剂量0.5 ml,间隔时间15 min。术中缝硬膜时接上电子镇痛泵实行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后清醒时、4 h、16~20 h、24 h、40~44 h、48 h、64~68 h、72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VAS评分、疼痛部位、疼痛性质、PCA累积总量、PCA按压用量、累计按压次数及累计有效按压次数,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颜面水肿及球结膜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Ⅱ、Ⅲ组患者的PCI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Ⅲ组患者术后24 h内补救用药的使用例数明显少于Ⅰ组(P<0.05)。结论:颅脑术后3 d内采用PCA持续泵注喷他佐辛120 mg(平均用量1.79 mg/h)和150 mg(平均用量2.25 mg/h)均能到达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而前者的量效比更为合理。
刘超徐瑾王保国黄铮王双燕
关键词:喷他佐辛颅脑手术静脉自控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