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延琦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4篇川崎
  • 4篇川崎病
  • 3篇小儿
  • 3篇房室
  • 3篇房室传导
  • 3篇房室传导阻滞
  • 3篇高度房室传导...
  • 2篇诊治
  • 2篇综合征
  • 2篇完全性房室传...
  • 2篇乌司他丁
  • 2篇免疫性
  • 2篇冠状动脉损伤
  • 2篇RAGE
  • 1篇胆固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治疗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0篇齐延琦
  • 9篇龚方戚
  • 7篇解春红
  • 7篇汪伟
  • 6篇傅松龄
  • 5篇朱卫华
  • 4篇高立超
  • 3篇花旺
  • 3篇胡坚
  • 3篇张庆
  • 3篇章毅英
  • 3篇王毓佳
  • 2篇周书来
  • 2篇沈杰
  • 1篇罗建平
  • 1篇梁宇光
  • 1篇蒋国平

传媒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游离胆固醇对巨噬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正>目的良好的巨噬细胞泡沫化模型将有助于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研究的开展。近年有研究表明游离胆固醇可通过Notch1信号途径影响内皮祖细胞管理生物学功能,同时游离胆固醇也用来评估巨噬细胞脂质泵出功能。本研究将探讨游离胆...
花旺龚方戚解春红齐延琦周书来高立超
文献传递
S100A12-RAGE途径在免疫性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研究背景: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血管炎,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青少年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原因。川崎病的发生机制仍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s100A12-...
齐延琦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乌司他丁动物模型
RAGE及其促炎配体S100A12在免疫性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马血清诱导的仔猪冠状动脉损伤,建立免疫性血管炎模型;阐述S100A12-RAGE途径在此免疫性冠状动脉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S100A12-RAGE途径及马血清诱导的冠状动脉...
齐延琦龚方戚汪伟傅松龄王毓佳顾伟忠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RAGE乌司他丁
文献传递
川崎病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评价的综合研究
龚方戚汪伟解春红章毅英傅松龄王毓佳齐延琦张庆胡坚朱卫华沈杰花旺高立超
该课题组近年来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诊治及预后评价方面已连续获得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及一项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的资助。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tch4信号在免疫性冠状动脉损伤和修复中...
关键词:
关键词:川崎病球蛋白治疗
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及早期随访经验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在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PA-IVS并进行介入治疗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射线曝光时间、放射剂量。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和无支架置入组,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直径及Z值、右心室长径和右心室长径/左心室长径。比较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的24例患儿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右心室收缩压压差、血氧饱和度、乳酸水平的差异。分析25例患儿术后右心室改善情况。分析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后氧饱和度与术后右心室收缩压压差、术后1个月肺动脉瓣瓣口开放程度及三尖瓣瓣环Z值的相关性。结果25例PA-IVS患儿中男19例、女6例,手术年龄12(6,28)日龄,体重(3.7±0.5)kg。其中1例仅采用动脉导管支架置入术;20例患儿仅采用PBPV,另外4例患儿同时接受了2种手术。动脉导管支架置入组与无支架置入组患儿术前三尖瓣瓣环Z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1.2比-0.1±0.4,t=2.77,P=0.010)。25例PA-IVS患儿术后1个月三尖瓣反流速度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0.6)比(4.8±0.9)m/s,t=6.62,P<0.001]。采用PBPV的24例患儿术后右心室收缩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9)比(110±32)mmHg(1 mmHg=0.133 kPa),F=59.55,P<0.001]。无支架置入组的20例患儿术后氧饱和度与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前后右心室收缩压压差(r=-0.11,P=0.649)、术后1个月肺动脉瓣瓣口开放程度(r=-0.31,P=0.201)及三尖瓣瓣环Z值(r=-0.18,P=0.452)均无明显相关。结论经皮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可作为PA-IVS一期手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右心室、三尖瓣环和肺动脉发育较好的患儿,PBPV较为适用,而三尖瓣瓣环
王毓佳傅松龄汪伟胡坚齐延琦高立超张庆解春红章毅英龚方戚
关键词:肺动脉瓣闭锁动脉导管
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发生机制和内科诊治的综合研究
龚方戚汪伟解春红章毅英蒋国平傅松龄王毓佳齐延琦张庆胡坚朱卫华沈杰花旺高立超
该课题组近年来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并发症发生机制和内科诊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研究已获多项基金的资助,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常见先心病、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规范,远期疗效及新技术临床应用研...
关键词: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血管畸形
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六例报告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提高对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患儿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病例,分析患儿的一般情况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以及治疗与转归情况等.结果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平均月龄(17.2±1 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5例左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其中4例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瘤样扩张处形成,1例左、右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死亡1例,最大血栓约1.60 cm×0.80 cm,位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6例中2例左冠状动脉瘤形成,4例左、右冠状动脉瘤形成,左冠状动脉内径(0.44±0.07) cm,右冠状动脉内径(0.45±0.07) cm.心电图V5导联ST段压低1例(例3),心肌梗死表现1例(例6).急性期治疗中,3例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3例未行IVIG治疗,5例口服阿司匹林.亚急性期及恢复期治疗中,6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抗凝治疗,5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口服双嘧达莫抗血小板治疗.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血栓形成后,6例行尿激酶溶栓治疗,4例加用肝素钠抗凝治疗.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4例血栓缩小,1例血栓未见明显改变.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 川崎病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多在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瘤样扩张处)形成.这些患儿有猝死的风险,需警惕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梗死导致患儿猝死事件的发生.
周书来罗建平齐延琦梁宇光汪伟龚方戚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血栓形成猝死
61例小儿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完全性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为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其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5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61例,分析:(1)临床表现;(2)先...
齐延琦龚方戚解春红朱卫华汪伟傅松龄
关键词:病因
文献传递
61例小儿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小儿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dvanced atrioventricular block,AAVB)是儿科疾病中的危重病,易引起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不同病因的房室传导阻滞,其治疗方式和预后存在一定差异,目前有关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大样本报道尤对其各种病因的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总结61例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住院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重点分析不同病因的不同预后情况,以完善小儿完全性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
齐延琦龚方戚解春红朱卫华汪伟傅松龄
关键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小儿阿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儿科疾病
61例小儿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完全性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为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其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1996年5月~2008年12月住院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61例,其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
齐延琦龚方戚解春红朱卫华汪伟傅松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