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易

作品数:84 被引量:910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21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2篇群落
  • 18篇物种
  • 14篇植物
  • 12篇阔叶
  • 10篇混交
  • 10篇混交林
  • 10篇常绿
  • 9篇雨林
  • 9篇云杉
  • 9篇植被
  • 9篇天山云杉
  • 9篇物种组成
  • 9篇次生
  • 8篇土壤
  • 8篇功能群
  • 7篇物种多样性
  • 6篇亚热带
  • 6篇演替
  • 6篇生境
  • 6篇群落结构

机构

  • 7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9篇南京林业大学
  • 9篇新疆林业科学...
  • 8篇学研究院
  • 7篇西南师范大学
  • 7篇海南省霸王岭...
  • 6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海南大学
  • 5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内蒙古民族大...
  • 5篇西南大学
  • 5篇湖北民族学院
  • 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海南霸王岭国...
  • 4篇海南省霸王岭...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承德市环境保...

作者

  • 81篇丁易
  • 58篇臧润国
  • 16篇张炜银
  • 12篇黄继红
  • 9篇郭仲军
  • 7篇路兴慧
  • 6篇白志强
  • 6篇李旭光
  • 6篇刘华
  • 5篇成克武
  • 5篇艾训儒
  • 5篇刘贵峰
  • 5篇冯广
  • 4篇姚兰
  • 4篇姜文华
  • 4篇陶建平
  • 4篇龙文兴
  • 4篇杨民
  • 4篇熊好琴
  • 3篇刘萍

传媒

  • 15篇林业科学
  • 11篇植物生态学报
  • 7篇陆地生态系统...
  • 6篇生态学报
  • 6篇生物多样性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大自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广西植物
  • 1篇重庆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资源植物多样性的组成特点及分布特征
2024年
【目的】确定新疆资源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空间分布,对其开展有效保护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和整理,以自然分布于新疆的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对新疆资源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归纳,并分析了新疆资源植物的基本组成、地理和生境分布特征。【结果】1)自然分布于新疆的资源植物共计1003种,隶属于104科460属。在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个类群中,被子植物相对丰富,占据了总物种的96.31%。按利用类型可分为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工业植物和环保植物4类,数量占比最多的是药用植物,为77.77%。生活型包括草本、灌木和乔木3类,其中草本植物占据了主体,占比高达82.35%。2)在市域上的水平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北疆的几个大地级市中,阿勒泰地区物种组成最丰富,包含了70.09%的物种。3)在海拔上的垂直地理分布范围很广,主要集中分布于1000~2100 m的中海拔范围内,呈随海拔升高而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模式。4)在生境上的分布不均匀,草原、森林是包含物种数最多的2类(自然)植被,占比分别为32.70%和31.80%。【结论】新疆资源植物组成丰富,草本植物是主体,其中药用植物数量最多。新疆资源植物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于北疆山区中海拔地段,以草原和森林生境为主。本研究可为新疆资源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佟瑶曹喆李梦琳徐舒逸黄继红黄继红丁易
关键词:资源植物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植被恢复动态被引量:17
2011年
热带次生林具有重要的物种保育和固碳功能,然而高强度的干扰会导致次生林早期出现类似季雨林的阶段,因而群落恢复速度和方向是当前热带生态学研究中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该文以海南岛在刀耕火种弃耕地形成的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比较森林不同恢复时间(12年、25年、55年)群落中的不同年龄(幼树、小树、成年树)个体与低地雨林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探讨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组配过程。首先,在海南岛霸王岭林区内建立7个1hm2(100m×100m)的样地,并调查样地内所有胸径≥1cm的木本植物个体(不包括木质藤本)的种类、胸径大小和树高。无度量多维标定法(NMS)排序结果表明,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群落与老龄林的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其物种组成差异随着径级增加而逐渐减小。刀耕火种弃耕地群落物种累积速度缓慢,25年和55年恢复群落的种面积、种个体和种多度曲线无差异,存在一个明显的停滞阶段。与物种组成相比,群落结构恢复相对较迅速,但仍没有形成老龄林阶段中的复杂结构。萌生个体在早期恢复群落中占有较高比例,其个体密度和胸高断面积分别占总数的39.9%和55.9%,但在恢复中后期迅速降低。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群落中以先锋种和非先锋喜光种为主。虽然耐阴种随演替而逐渐增加,但恢复中后期群落中的耐阴种重要值仅为老龄林的27.7%。这些结果表明,虽然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群落缓慢地逐渐接近最终恢复目标,但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刀耕火种弃耕地恢复过程中的异速恢复和停滞阶段需要纳入今后群落演替模型构建和森林固碳效益核算中。
丁易臧润国
关键词:群落恢复功能群次生林刀耕火种
天山中部天然林分中不同龄级天山云杉光合特性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天山中部天山生态站天然林分中4个龄级(即Ⅰ(0~20年)、Ⅱ(20~40年)、Ⅲ(40~60年)及Ⅳ≥60年以上)天山云杉林木不同叶龄叶片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分析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天山云杉的基本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自然林分中,不同龄级不同叶龄天山云杉的光补偿点在10~25μmol.m-2s-1之间,光饱和点在870~1220μmol.m-2s-1之间;不同龄级不同叶龄天山云杉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分别在10:00—13:00时段内达到最大光合速率;相同叶龄不同龄级天山云杉的净光合速率大小顺序为Ⅲ龄级>Ⅳ龄级>Ⅱ龄级>Ⅰ龄级;阴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除Ⅰ龄级为单峰曲线外,其他3个龄级的为双峰曲线;最大净光合速率值随着林木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有所降低的趋势,Ⅲ龄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值最大;相同年龄不同叶龄的净光合速率值基本上为当年生叶>1年生叶>2年生叶。阳生叶的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中的光照强度、温度、室中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而阴生叶只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的负相关。
臧润国刘华张新平丁易江晓珩郭仲军张炜银
关键词:天山云杉天然林分叶龄
不同干扰方式下热带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自然恢复特征和构建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为探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的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恢复特征和构建机制,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选择热带雨林经刀耕火种、皆伐和择伐3种干扰方式后自然恢复40~60年的森林类型以及老龄林为对象,研究森林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并利用Null模型定量分析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在微生物群落构建过程中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刀耕火种干扰后,全氮、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与老龄林无显著差异,但植物多样性仍显著低于老龄林(P<0.05);土壤细菌的多样性指数与老龄林无显著差异,而土壤真菌的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老龄林(P<0.05)。皆伐和择伐干扰后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大多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植物多样性显著高于老龄林(P<0.05),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3种不同干扰方式后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老龄林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子生态网络分析表明,刀耕火种和皆伐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且土壤细菌的网络结构(总节点数、总连接数和模块性)大于真菌;而择伐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网络复杂性。Null模型分析表明,不同干扰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随机性过程相对贡献(细菌为54.76%~66.58%,真菌为87.62%~93.57%)高于确定性过程(细菌为33.42%~45.24%,真菌为6.73%~12.38%)。刀耕火种干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恢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土壤细菌的恢复程度高于真菌,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相互关系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干扰影响下的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构建机制,对预测土壤微生物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于晶晶丛微丁易靳利晓张于光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恢复生态网络
湖北七姊妹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被引量:27
2017年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亚热带山地中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之一,是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屏障。为深入研究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和动态过程,我们在湖北恩施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 ha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了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分析了其群落组成、径级结构和优势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共记录到木本植物50,316株,其中独立个体有36,596株(去除分枝和萌生),隶属于57科124属245种,包括7种国家级保护植物和76种稀有种(每公顷个体数不超过1株)。样地内落叶物种分别占总物种数的61.2%(150种)和总个体数的52.6%(26,503株)。整个样地内植物个体胸径呈明显的倒"J"型分布,平均胸径为4.38 cm。样地小径级木本植物较多,胸径≥30 cm的木本植物仅175株。样地中重要值排名前4位的物种分别是川陕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ana)、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和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这些优势种虽然在整个样地均有分布,但大径级个体(DBH≥10 cm)的空间分布差异较为明显。依据群落组成和径级结构特征,湖北七姊妹山森林动态样地属于人为干扰后处于自然恢复中期的森林群落。针对该样地开展长期的森林动态监测,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构建规律和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
姚良锦姚兰易咏梅艾训儒冯广刘峻城林勇黄伟丁易臧润国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径级结构优势种
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被引量:16
2010年
植物群落分类是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或属性对植物群落进行划分,是植被生态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研究内容。热带林由于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及丰富的物种数量导致了其分类更加困难。本文根据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主分量分析(PCA)及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该地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将21个样地共分成3组:热带低地雨林(样地9—12)、转化型季雨林(样地1—8)和热带季雨林(样地13—21)。PCA和DCA排序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热带低地雨林与海拔和凋落物厚度呈正相关,而热带季雨林与坡度和岩石裸露度呈正相关,转化型季雨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PCA和DCA中则有所不同。DCA排序结果同时也表明,转化型季雨林是介于热带低地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间的一种群落类型。
刘万德丁易臧润国苏建荣杨民蔡笃磊李儒财陈少伟
关键词:排序环境因子热带林
卧龙自然保护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被引量:12
2007年
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大熊猫野外观测站周围的针阔混交林由于历史原因破坏严重,长期以来自然恢复较差。为调查该区林隙更新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采用林隙样线调查方法研究了该区针阔混交林林隙更新规律。结果显示,历史上的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共同影响着该区林隙更新的格局和特征,林隙天然更新受环境因素制约,更新规律表现为:更新幼苗的种类较形成木的种类丰富,更新乔木幼苗的优势度排序与形成木不同;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受各类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存在差异,桦木(Betula spp.)更新受地形影响较大,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受土壤因素影响显著,杜鹃(Rhododendron spp.)更新则受地形因子和林隙形成木的特征影响显著;更新物种的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受土壤因子的影响显著。由此推测,林隙大小并非影响该区林隙更新的关键因素,而土壤因素可能是制约优势树种天然更新和更新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杨娟葛剑平刘丽娟丁易谭迎春
关键词:林隙更新主成分分析
走进霸王岭热带雨林,拯救海南长臂猿
2021年
在海南岛霸王岭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中国特有的、全球现存最古老的长臂猿——海南长臂猿。20世纪80年代初,其数量不到10只,名列“全球25种濒危灵长类物种”之首,到2021年也仅存35只,被称为“人类最孤独的近亲”。为海南长臂猿提供“吃住行”的热带雨林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丁易
关键词:海南长臂猿热带雨林灵长类近亲物种
海南岛热带天然针叶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被引量:9
2010年
作为热带林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性组分,附生维管植物对于维持热带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次系统地报道了热带天然针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热带天然针叶林(我国唯一较大面积分布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天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带调查(共设置12个10m×50m的样带,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5cm树木上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高度),分析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热带针叶林0.6hm2面积内共有附生维管植物769株,分属于7科17属27种,附生兰科植物和萝摩科植物为优势类群;2)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聚集分布;3)附生维管植物在垂直方向上,在中等高度层次(10–20m)分布最多,在下层(0–5m)也有较多的分布;4)少数附生维管植物对南亚松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如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fordii)、玫瑰毛兰(Eria rosea)、眼树莲(Dischidia chinensis)和铁草鞋(Hoya pottsii)等;5)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及多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刘广福丁易臧润国许洋瑜林崇李小成
关键词:多样性附生植物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
2023年
【目的】分析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与群落特征,为深入理解热带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森林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从物种组成特征、数量特征、科属地理成分、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入手,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特征。【结果】1)样地中物种丰富,组成复杂多样。6 hm^(2)样地内DBH≥1 cm的植物共有407种40783株个体,分属79科215属;平均植株密度为0.68株/m^(2),平均物种数为67.83种/hm^(2)。2)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热带植物区系特点。热带分布的科、属分别占样地总科、属的68.35%和88.83%。3)群落更新良好。样地内所有物种全部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典型的倒“J”型。4)优势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不同物种表现为不同的空间格局类型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依赖性。【结论】本研究提供了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6 hm^(2)森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基本信息,可为热带天然林物种共存机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也可为海南旗舰物种海南长臂猿的有效保护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等奠定研究基础。
姚杰丁易黄继红许玥黄继红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物种组成群落结构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