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洁民

作品数:238 被引量:1,620H指数:20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6篇期刊文章
  • 2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2篇建筑科学
  • 7篇理学
  • 6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3篇建筑
  • 31篇高层建筑
  • 27篇屋盖
  • 27篇超高层
  • 26篇上海中心大厦
  • 26篇钢结构
  • 23篇荷载
  • 22篇弹塑性
  • 22篇大跨度
  • 21篇桁架
  • 18篇载力
  • 18篇抗震
  • 18篇承载力
  • 16篇极限承载
  • 16篇极限承载力
  • 16篇超高层建筑
  • 14篇静力
  • 12篇地震
  • 12篇应力
  • 12篇风荷载

机构

  • 234篇同济大学
  • 5篇河北工业大学
  • 4篇郑州大学
  • 3篇上海建筑设计...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厦门市建设与...
  • 2篇上海城市建设...
  • 1篇广东省建筑设...
  • 1篇福州大学
  • 1篇北京城建设计...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冶金科工...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上海工程技术...

作者

  • 237篇丁洁民
  • 48篇何志军
  • 25篇张峥
  • 23篇吴宏磊
  • 19篇赵昕
  • 13篇张月强
  • 13篇沈祖炎
  • 12篇李久鹏
  • 11篇陆秀丽
  • 10篇巢斯
  • 10篇杨晖柱
  • 9篇王世玉
  • 8篇孔丹丹
  • 8篇王华琪
  • 8篇王田友
  • 7篇孙华华
  • 7篇陈建斌
  • 7篇张其林
  • 6篇尹志刚
  • 6篇楼梦麟

传媒

  • 58篇建筑结构
  • 43篇建筑结构学报
  • 32篇结构工程师
  • 13篇同济大学学报...
  • 7篇工业建筑
  • 6篇建筑技艺(中...
  • 5篇振动与冲击
  • 4篇土木工程学报
  • 4篇施工技术
  • 4篇时代建筑
  • 3篇四川建筑科学...
  • 2篇佳木斯大学学...
  • 2篇空气动力学学...
  • 2篇工程力学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建筑钢结构进...
  • 2篇沈阳建筑大学...
  • 2篇第二届全国抗...
  • 2篇第三届建筑结...
  • 1篇环境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6篇2016
  • 2篇2015
  • 19篇2014
  • 15篇2013
  • 7篇2012
  • 20篇2011
  • 14篇2010
  • 11篇2009
  • 27篇2008
  • 16篇2007
  • 17篇2006
  • 18篇2005
  • 3篇2004
2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阻尼器高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对一幢带阻尼器高层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1/15缩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深入研究了该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特征,并通过比较考察了阻尼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该结构未出现明显的薄弱层,结构整体扭转反应相对较小,阻尼器发挥了较好的消能减震作用,但结构抗侧刚度较小,层间弹塑性位移角未能满足规范对消能减震结构所规定的宜采用的限值(1/80),结构设计中已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改进,满足了规范要求。
孟春光丁洁民吕西林卢文胜赵斌
关键词: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粘滞性阻尼器振动台试验模拟地震振动台阻尼器方钢管地震振动台试验
隔震技术在大跨度复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关键问题被引量:8
2019年
大跨度建筑一般为公共类型建筑,具有人流密集、重要性高、体型复杂等特点,对其抗震性能要求高,降低地震作用的需求大。同时结构高宽比一般较小,隔震技术的适用性强。对隔震技术在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高位支承隔震和低位支承隔震两种类型,其中高位支承隔震又分为屋盖支承隔震和连体支承隔震两种,并总结其应用特点;对隔震技术在大跨度复杂建筑中应用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包括扭转控制、温度效应、抗风设计、边界约束条件、体育场馆类建筑中隔震层在比赛场地处的布置等,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目前,隔震技术发展较为成熟,应用于大跨度复杂建筑中,可有效降低地震作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是未来大跨度复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行的发展方向。
丁洁民陈长嘉吴宏磊
关键词:大跨度建筑隔震温度效应抗风设计
大跨度钢木组合结构的应用特点与实践被引量:5
2018年
1概述木材因其独有的保温调湿、隔声吸声的物理特性以及与周围环境、传统文化的“亲和力”,使得木结构建筑更贴近自然与人。大跨度钢木组合结构立足传统,并结合木材和钢材的力学特性进行结构体系创新,拓展了木结构的应用范围,同时利用结构体系、构件和节点细部创新达到建筑与结构的完美结合。
吴春花(主题策划)张月强丁洁民丁洁民
关键词:组合结构大跨度钢木木结构建筑周围环境物理特性
多层钢刚架的弹塑性稳定和极限承载力的研究
原书为手写体不加工中文摘要 原书为手写体不加工英文摘要
丁洁民
文献传递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盖结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盖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结构整体模型和屋盖单独模型进行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全过程分析,分析结构的屈服机制、失效机制和结构在屋盖单独模型和整体模型中的全过程反应特征。分析表明,张弦桁架结构的预应力索杆体系可有效提高结构的刚度,结构塑性发展遵循连续梁结构的力学性态,结构的弹性支承边界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温家鹏丁洁民
关键词:张弦桁架弹塑性极限承载力
矩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脉动的非高斯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通过刚性模型风洞测压试验,对长边迎风和短边迎风时,矩形高层建筑表面风压脉动的非高斯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所测得风压时程的三阶矩和四阶矩,划分了建筑表面风压脉动的高斯区和非高斯区。结果表明,在迎风面,非高斯区主要位于迎风边缘及角部。在侧风面,长边迎风时,非高斯区主要集中在迎风前缘附近;短边迎风时,非高斯区位于靠近背风边缘的旋涡再附区。采用Hermite级数法、全概率迭代法及Sadek-Simiu法分别计算了非高斯区内风压时程的峰值因子。结果表明,全概率迭代法和Sadek-Simiu法计算所得非高斯区内的峰值因子较为接近,数值介于3.7~5.7之间;Hermite级数法所给出的峰值因子偏于保守,数值介于3.5~7.0之间。在风压极值的保证率方面,Hermite级数法、全概率迭代法和Sadek-Simiu法所对应的风压极值保证率均值分别为99.99%、99.94%和99.87%。相较于Hermite级数法和全概率迭代法,根据Sadek-Simiu法计算所得的非高斯区风压极值可确保围护结构设计安全。
庄翔董欣丁洁民郑毅敏
关键词:矩形高层建筑风洞试验非高斯特性
轮辐式张拉结构全封闭屋盖体系研究及设计关键问题
对轮辐式张拉结构的体系构成和受力性能进行分析,采用了一定的延拓手段,对结构体系进行了拓展,以便为未来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同时将轮辐式张拉结构应用到全屋盖结构,研究轮辐式张拉结构全封闭屋盖体系可能实现的结构形式,并对各结构...
丁洁民张峥张月强
关键词:施工张拉
建筑结构用索应用技术规程
张其林杨联萍姚念亮邱枕戈黄明鑫刘中华高振锋丁洁民何志军杨晓杨子戚占军陆剑峰罗国强单继安金平王进龙跃谢正元朱邵宁陈国栋崔晓强巢斯李子旭
该规程主要内容:建筑索结构的分类;建筑结构用索的分类和技术要求;建筑结构用索的抗力分项系数和强度设计值;建筑索结构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建筑索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建筑索结构的施工验收方法。适应并满足建筑索结构广泛使用对技术...
关键词:
关键词:建筑索结构技术规程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自振频率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为研究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自振频率,建立双折线型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两跨连续梁振动特性的分析模型,并在Ayaho Miyamoto的基础上,推导出双折线型体外预应力组合连续梁振动方程。通过对振动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了连续梁在对称振型和反对称振型下的全部频率计算公式,分析了等效轴向力对组合连续梁频率的影响规律。和现有的预应力组合连续梁的动力试验和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公式计算的组合梁基频结果与前两者吻合较好,理论公式所反映的预加力对频率的影响规律与有限元一致。所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自振频率。
焦春节丁洁民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自振频率动力性能连续梁
我国高度250m以上超高层建筑结构现状与分析进展被引量:140
2014年
我国250 m以上超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加,超高层建筑由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逐渐向全国其他区域扩展,其中环渤海地区以及部分二线城市中超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对不同高度的超高层建筑,其常用的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框筒-核心筒、巨型框架-核心筒和巨型框架-核心筒-巨型支撑结构。分析表明:随着结构高度的增加,巨型框架和巨型支撑应用较多,混合结构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中广泛应用。通过实际工程造价分析,研究了建筑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对超高层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分别从超高层建筑形态空气动力学优化和长周期响应方面,阐明了超高层建筑结构分析、设计中的关键问题。采用黏滞阻尼器可有效降低超高层建筑结构地震响应,对黏滞阻尼器在实际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丁洁民吴宏磊赵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风设计耗能减震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