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占元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高校
  • 2篇大学生
  • 2篇教育
  • 1篇大学生党员
  • 1篇大学生价值
  • 1篇大学生价值观
  • 1篇党史
  • 1篇党史教育
  • 1篇党员
  • 1篇学生党员
  • 1篇学生价值观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哲学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分析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机构

  • 5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大连轻工业学...

作者

  • 6篇于占元
  • 4篇陈志娟
  • 3篇于静宜
  • 2篇李德胜
  • 1篇赫金玲
  • 1篇王桂超
  • 1篇马小伟
  • 1篇李依诺

传媒

  • 1篇价值工程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辽宁教育研究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辽宁省高等教...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校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党史认知问题初探被引量:3
2012年
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党史知识匮乏,存在一系列认知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的质量。针对当前高校党史教育研究现状,本文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党史认知问题进行了具体调查分析,对当前高校党员的党史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陈志娟于占元王桂超马小伟李依诺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史教育
《创新方法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成效被引量:2
2019年
大学教学实践中引入创新方法课程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围绕学校已经开设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采用通识核心课程与创新创业大赛联动的方式,重构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方法推广模式,进而构架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培养体系,培育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李德胜于静宜陈志娟于占元
数字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的哲学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为深入探讨数字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从艺术哲学和技术哲学层面上提出并阐述了"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和"艺术的自身要素技术"的概念,得出了数字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主要在艺术形态演化和艺术家整体艺术素质的层面上影响数字艺术的发展,数字艺术的自身要素技术则直接影响数字艺术的水平、发展方向和作品的具体创作的结论,提出了应当以此为基础探讨数字艺术人才技术素质培养的内容和形式的建议。
于占元于静宜
关键词:数字艺术艺术哲学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被引量:4
2004年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队伍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思想认识等方面 ,分析了目前高校“两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措施建设。
于占元
关键词:教学改革
通识核心课程与大赛联动,多举措推动TRIZ在高校的传播
大学教学实践中引入TRIZ理论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师生对TRIZ价值的认知度较低、学生参赛作品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专家短缺等现象,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提出了加快高校创...
李德胜于静宜陈志娟于占元
关键词:TRIZ大赛
文献传递
探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模式被引量:1
2011年
如何把握重大突发事件教育契机,引导大学生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崭新课题。本文结合学生工作实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大学生思想品质为目标,在尊重大学生认知规律基础上,挖掘重大突发事件的教育资源,营造大学生提升价值观的外部环境,唤醒大学生价值观需求的内在动力;疏导情绪的同时引导大学生将情绪转化为践行价值观的行动;在情感回归理性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升华价值观;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固化为内在品质,形成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价值观教育机制。
赫金玲于占元陈志娟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