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宏敏

作品数:46 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1篇农业科学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气候
  • 9篇气候变化
  • 7篇气象
  • 5篇风能
  • 5篇风能资源
  • 3篇时空分布特征
  • 3篇霜冻
  • 3篇气候学
  • 3篇资源分析
  • 3篇冷暖
  • 3篇降雪
  • 3篇降雪量
  • 3篇风速
  • 3篇风速变化
  • 3篇干旱
  • 3篇暴雪
  • 3篇初霜冻
  • 2篇玉米
  • 2篇致灾因子
  • 2篇省水

机构

  • 40篇黑龙江省气候...
  • 17篇黑龙江省气象
  • 6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哈尔滨市松花...
  • 1篇黑龙江省防雷...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圣路易斯大学
  • 1篇佳木斯市气象...

作者

  • 46篇于宏敏
  • 13篇刘玉莲
  • 13篇姚俊英
  • 6篇任国玉
  • 6篇朱红蕊
  • 5篇刘赫男
  • 5篇张洪玲
  • 3篇郑红
  • 3篇徐永清
  • 3篇潘华盛
  • 3篇孙爽
  • 3篇国世友
  • 2篇王子洋
  • 2篇刘春生
  • 2篇陈莉
  • 2篇魏磊
  • 2篇王保民
  • 2篇乔梁
  • 2篇马旭清
  • 1篇李栋梁

传媒

  • 9篇黑龙江气象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灾害学
  • 2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气象科技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中国奶牛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黑龙江粮食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0
  • 3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价
于宏敏
1、建立的风能资源专业观测网已连续稳定运行两年以上,数据平均有效完整率达到94.9%,基础数据质量可靠,符合国家规范要求。2、应用MM5+CALMET和WERAS/CMA两种数值模式,得到了黑龙江省1年短期和30年长期平...
关键词:
关键词:风电场数据库
黑龙江省“冷”“暖”冬时空分布特征
利用黑龙江省61个站1961-2006年冬季平均气温观测资料,首次采用月平均气温权重系数法确定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标准。分析了黑龙江省“冷”“暖”冬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冬季普遍增暖,在1...
姚俊英于宏敏
关键词:气温观测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1951—2006年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利用黑龙江省1951-2006年积雪初终日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积雪初终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多年平均有5.5个月的可积雪期,积雪初日北早南晚,南北相差1个月;终日南早北晚,南北相差1.3个月.积雪初日推后1.9d.(10a)-1,终日提早1.6d.(10a)-1.积雪初/终日期的退后/提前主要在较低纬度的平原地区.
李栋梁刘玉莲于宏敏李永生
关键词:EOF
1961~2006年黑龙江省暴雪气候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利用1961~2006年逐日降雪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暴雪的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年暴雪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暴雪量和暴雪日数最多发生在季节转换的10月和次年3月,不在隆冬季节;暴雪强度5月和10月最大;全省平均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存在不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主要发生在春季暴雪多发的东部山地;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暴雪量和暴雪日数年际波动有所增大,进入21世纪以来暴雪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刘玉莲于宏敏任国玉周江兴
关键词:暴雪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和对策业务系统
2008年
黑龙江省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建立长期有效的气候变化科技业务支撑系统。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气候变化科研与业务工作的需求。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检测、影响评估与对策业务系统的开发与建设紧密围绕科技发展需求,以业务服务产品为中心.发布权威性的气候变化业务服务产品.减少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于宏敏刘玉莲
关键词:气候变化变化检测业务支撑系统全球气候变暖
粮食储藏综合气象指标的研究与对策被引量:2
1997年
粮食在储藏期间发生的霉变与环境温湿度密切相关。因此,了解粮食的温湿度随季节的变化及其与环境气象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分析,建立了粮温与气温、风速之间的回归方程,确立了储藏期间的安全晾晒期、关键保管期指标。力图减少由于气象原因引起的粮食损耗,减少储粮期间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为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于宏敏马旭清周庆波
关键词:储藏气象指标
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根据黑龙江省水稻的生长发育期,以全省77个台站1961-2009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霜冻历史灾情数据、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和灾害风险评估数学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初霜冻灾害的灾情特征,并根据霜冻灾害的形成机制,分别计算水稻生育期初霜冻发生概率及偏早初霜冻发生概率,进而确定了致灾因子,对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水稻初霜冻灾害发生的概率随纬度的增加大致呈增大的分布形势,大兴安岭、孙吴、逊克、嘉荫、伊春、嫩江、克山、拜泉、海伦等市县为高危险区,黑河大部、齐齐哈尔东部、绥化北部、尚志、穆棱、富锦为次高危险区,松嫩平原南部、三江平原大部、牡丹江南部为次低及低危险区。
朱红蕊于宏敏姚俊英刘赫男孙爽
关键词:水稻初霜冻致灾因子危险性
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被引量:21
2012年
为了开展黑龙江省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风险区划技术研究,以期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作物品种布局,减轻初霜冻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晚熟玉米为例,从确定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出发,计算玉米初霜冻致灾临界气象条件在安全成熟前发生的概率,作为风险指数进行风险区划,基于GIS理论绘制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玉米初霜冻的风险区的分布具有2个明显特征:一是呈维向分布,自北向南随着维度的降低风险变小;二是随着地势的增高风险增大。大兴安岭、黑河在高纬度和高海拔的双重影响下,成为初霜冻风险最高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大部不仅海拔低,且处于维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因此是初霜冻的低风险区。通过对气候变暖前后风险区划图的分析发现,气候变暖使得玉米适宜种植区的面积扩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玉米初霜冻灾害的风险。
姚俊英于宏敏朱红蕊王春丽孙爽张金峰
关键词:玉米初霜冻风险区划
山地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分区、垂直分层及其利用被引量:2
1997年
分析了黑龙江省山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并进行了优势分区。同时,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黑龙江省山地热量资源的推算公式。重点对山地主要农业气候资源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依据海拔高度及农业生产和环境特征,对各山区进行垂直分层。最后提出对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王保民袁靖于宏敏
关键词:山地农业气候资源
黑龙江省风能资源再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黑龙江省23个测风塔风监测资料,采用了风能各项指标参数,计算和分析了空气密度、平均风功率密度、有效风速时数、频率、平均有效风能密度等。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风能资源是很丰富的。
郑红于宏敏魏磊蒋慧亮潘华盛
关键词:资源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