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树军

作品数:40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小说
  • 9篇合作化
  • 8篇叙事
  • 7篇文学
  • 7篇合作化小说
  • 3篇代文
  • 3篇学史
  • 3篇意蕴
  • 3篇身份
  • 3篇生态意识
  • 3篇女性
  • 3篇情结
  • 3篇自我
  • 3篇文学史
  • 3篇小说叙事
  • 3篇伦理
  • 3篇官场
  • 3篇官场小说
  • 2篇当代文学
  • 2篇新人形象

机构

  • 35篇哈尔滨师范大...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6篇于树军
  • 3篇杨燕
  • 1篇刘绍信
  • 1篇杨燕

传媒

  • 4篇文艺评论
  • 3篇学术月刊
  • 3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唐都学刊
  • 2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学术论坛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小说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时代,尤其是在政治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必然产物。其泛政治化的倾向较为浓厚,而且本质预设的特点十分突出。农业合作化小说在男女主人公形象刻画与情爱叙事等方面都进行了脸谱化、...
于树军
关键词:情爱叙事主人公形象主流话语
文献传递
“边缘”境地的別样风景——林莽早期诗歌创作及其与新时期文学话语关系探究
2021年
白洋淀诗歌群落成员、朦胧诗人林莽创作于特定复杂时代语境的早期诗歌,沉郁凄婉、温厚中和、节制内敛而又不乏现代派色彩与思想锋芒,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然而在新时期诗歌史乃至新时期文学史上却一度被边缘化而处于"失踪"的境地。考察林莽早期诗歌创作及其"失踪"的成因,有助于较为全面地认识1970年代至新时期初诗歌创作的丰富性,更好地理解把握林莽早期诗歌创作与新时期文学话语范式之间的复杂关系,为重新审视新时期文学主流话语提供一个参照。
于树军
关键词:林莽朦胧诗
时代的变迁与文学的变奏——论小说《高干大》中道路斗争的预演、嬗变及作家姿态
2024年
欧阳山创作于1945年的小说《高干大》对“十七年”合作化题材小说具有起点性意义与样板效应。但在“十七年”的特殊语境中,《高干大》在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关系模式、情节设置以及思想主题表现等方面被予以了置换、整合与重构。通过对新旧两个时代的急遽转换与文学变奏的考察,欧阳山创作姿态的“常与变”能够从中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作家与时代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与扭结。
于树军
关键词:《高干大》
艰难的啮合——谈合作化小说叙事话语的裂隙问题
2013年
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被嵌入了强势的主流权力话语,致使合作化小说叙事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文学创作的审美特性,文学自身的主体性被剥夺而处于被政治意识形态压抑和规训的状态。但是,这又不能一概而论,在赵树理、周立波等少数作家笔下还是能够发现其小说创作中潜隐着与主流话语相龃龉的"民间"话语。从而在合作化题材小说叙事话语中呈现出了一定的复杂性与"潜在"的张力结构。
于树军
关键词:合作化小说叙事成规叙事话语裂隙
“他者化”的自我——合作化小说女主人公形象的性别修辞阐释被引量:2
2013年
合作化小说叙事中有两类女性人物形象非常特别:一类是有着"男性化"倾向的女模范、"女英雄"形象;一类是对农民"新人"大胆、主动追求的觉醒了的女性形象。作家在塑造这两类女性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独特的性别修辞手法,将其纳入到革命政治这一宏大叙事之中。然而,这些女性主人公形象在革命政治的积极参与中获得了合法身份的同时,又失去了其"自我主体性",成为了符码化的存在。
于树军
关键词:合作化小说女性意识
谈梁晓声知青小说中的反思性问题被引量:1
2013年
梁晓声知青小说以浓重的知青情结和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高扬而独树一帜,在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小说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过,其知青小说因此而招来了不少的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被认为小说中缺乏对知青运动、文革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批判。然而,纵观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创作的流变,不难发现其小说创作的深层动因远不是一些论者所批评的那样简单,而是梁晓声的知青情结与创作伦理的背后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为一代知青的青春和生命找寻意义与价值的明证。
于树军
新型农民的乌托邦想象与建构——论合作化小说叙事中“新人”形象的道德修辞
2013年
1945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词中讲了《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意在“阐述坚定革命意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道理”。①同时,他还大力提倡勤奋努力、踏踏实实工作的价值观。此外,在被人们称为经典“老三篇”中的另外两篇——《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再一次强调并颂扬了共产党员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与美德。他讲道:“我们大家要学习他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于树军杨燕
关键词:小说叙事合作化乌托邦《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
“儿童精神”·“诗歌精神”·美育教化——论王立春儿童诗的独特艺术个性与多重思想意蕴
2017年
王立春的儿童诗创作的艺术气质非常独特,有很强的辨识度。其十几年来的童诗创作——包括带有实验性质的诗集《跟在李白身后》(2015)以及《乌鸦诗人》《狗尾草出嫁》《梦的门》等几部近作在内,一直都在自觉地实践着“儿童精神与诗歌精神的内在融合和有机统一”的美学价值取向。
于树军
关键词:诗歌精神儿童精神儿童诗思想意蕴教化美育
新乡村政权与伦理秩序的想象与重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及其阐释被引量:1
2012年
动员、改造农民参加合作化是50至70年代农村题材小说主题表现的重心所在,在合作化小说叙事中,主要是从乡村政权与乡村伦理宗法秩序的重构乃至身体上的"劳动改造"等一系列有着共性特征的情节模式将"动员"与"改造"这一国家话语形象有力地传达出来的。对合作化小说叙事中的"改造"模式予以梳理和挖掘,将有助于从多维的视角透视"改造"叙事背后所潜隐的政治文化蕴含。
于树军刘绍信
关键词:合作化小说
新乡村社会政权与伦理秩序的代言人——谈合作化小说中“新人”形象及身份修辞
2012年
50至70年代的合作化小说叙事中,农民"新人"这一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系列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农民"新人"形象的产生背景及过程的分析,是把握合作化小说内外双重创作机制的一个有效切入点。小说在塑造"新人"形象方面,其最主要的策略就在于作家对主人公形象的带有阶级性与政治色彩的"身份"修辞上。小说通过对农民"新人"形象的"出身"、复员军人以及"无父"等诸多层面的身份修辞与塑形,进而完成了对合作化时期农村社会新的社会实践主体的想象与建构。
于树军
关键词:合作化小说叙事话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