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惟磊 作品数:12 被引量:32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_4吸收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0年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4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耕作处理都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整个生育期,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耙耕≈旋耕>深松耕>免耕。CH4吸收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吸收通量白天高夜晚低。处理间比较,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论: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CH4的吸收通量较高,但此种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耕层的保护,而耙耕、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表层土壤具有较好的保墒保肥能力,对土壤扰动小,且只比常规无秸秆还田的CH4吸收值低5.35%和6.31%,较有利于农业减排,所以从环境效益和土壤保护这两个方面来看,耙耕和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较为理想。 田慎重 宁堂原 李增嘉 王瑜 李洪杰 仲惟磊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华北平原 秸秆还田 玉米蔬菜不同间套模式对菜田土壤特性影响的研究 以单作和裸地为对照,研究了玉米蔬菜不同间套模式下土壤生物活性、土壤理化性质和蔬菜产量;以及研究了不同蔬菜秸秆还田后土壤生物活性、土壤养分差异和秸秆浸提液对蔬菜种子的化感效应;以期明确不同间套模式和秸秆还田下土壤养分、土壤... 仲惟磊关键词:间套模式 菜田土壤 生物活性 蔬菜产量 基于温室气体、固碳潜力和作物产量的不同耕作措施综合评价 通过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两季小麦温室气体排放、土壤固碳量并结合产量构成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中的RSR值综合评价法(秩和比法)对5种耕作措施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出适宜该地区的在较优产量基础上有较好的温室气体... 田慎重 宁堂原 王瑜 仲惟磊 胡恒宇 李增嘉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温室气体 土壤固碳 综合评价 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1 2010年 通过两个生长季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及其交互效应对小麦全生育期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有机碳含量都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有机碳增加量显著高于传统翻耕.除传统翻耕处理外,各处理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都高于10~20cm土层,秸秆还田各处理0~10cm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深松(PS)>旋耕(PR)>免耕(PZ)>耙耕(PH)>传统翻耕(PC),而10~20cm土层表现为传统翻耕(PC)>深松(PS)>旋耕(PR)>耙耕(PH)>免耕(PZ),说明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提高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耕作因素、秸秆因素和两者交互效应在不同生育期对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都有显著影响. 田慎重 宁堂原 王瑜 李洪杰 仲惟磊 李增嘉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水磷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和群体水分利用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灌溉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旗叶水势、渗透势、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同一时期,山农16旗叶水势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存呈现出上升趋势,而济麦20上升并不显著,在不灌水条件下,山农16叶片水势显著... 王瑜 李增嘉 宁堂原 田慎重 仲惟磊 胡恒宇关键词: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深松和尿素类型对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常规尿素与控释尿素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设置耕作方式为主区(旋茬处理和旋茬后再深松处理);品种为副主区(郑单958和登海3号);尿素类型为副区(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用量均为225 kg N.hm-2)。【结果】相同耕作方式、施氮水平和品种条件下,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较高,而收获期较低,实现了土壤水分的时空高效利用;控释尿素处理的玉米籽粒灌浆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深松可显著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与郑单958相比,登海3号有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控释尿素、深松和品种间有明显的正耦合效应,利于旱作高产。【结论】土壤水分的时空高效利用和较高的灌浆速率是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半湿润玉米种植区,选用适宜品种、施用控释尿素并结合深松,可以更好地调控土壤的水分供应状况,实现土壤水分供应与作物需水的时空吻合。 胡恒宇 李增嘉 宁堂原 王瑜 田慎重 仲惟磊 张总正关键词:玉米 深松 控释尿素 水分利用效率 保护性耕作和杂草管理对冬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5 2011年 在秸秆全量还田的试验田中(从2004年起),于2008—2009年及2009—2010年冬小麦生育期间,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旋耕、耙耕、免耕、深松和常规耕作)和杂草管理对冬小麦田土壤水分及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除草条件下,免耕、深松的杂草总密度显著提高;而在除草条件下,杂草密度显著下降.小麦从拔节期到灌浆期0~60cm土层水分含量呈明显波动变化,田间保留一定量的杂草可增加不同耕作方式0~20cm的土壤水分含量,表现出一定的土壤水分保持效应.保留杂草仅提高了拔节期0~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而在抽穗期和灌浆期,0~20、20~40和40~6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均低于去除杂草处理.去除杂草条件下,深松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籽粒产量;保留杂草条件下,旋耕的籽粒产量最高,常规耕作产量最低. 韩惠芳 宁堂原 李增嘉 田慎重 王瑜 仲惟磊 田欣欣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杂草 冬小麦 有机碳 土壤水分 保护性耕作下秋播期地下害虫的群落分布特点初步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2008年秋播期,在连续5年秸秆全量还田的免耕、旋耕、耙耕、深松和常规耕作试验地中,调查和研究了地下害虫总密度、优势害虫种类等群落分布特点。调查共记录主要地下害虫种类5种,无论秸秆还田与否,金针虫和蛴螬均为各耕作方式下的优势地下害虫(相对密度>10%)。但秸秆全量还田以蛴螬为主,无秸秆还田以金针虫为主,其它地下害虫的相对密度超过10%的只有深松秸秆还田。秸秆全量还田后,免耕、耙耕和深松等耕作措施导致田间地下害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均较高。总体来看,耕作方式对秋播期地下害虫群落组成有一定影响。 韩惠芳 宁堂原 田慎重 王瑜 王丙文 仲惟磊 李增嘉关键词:保护性耕作 地下害虫 群落分布 夏闲菜田间套作糯玉米产量优势分析 被引量:8 2011年 以单作糯玉米和单作蔬菜为对照,探讨了蔬菜间、套作糯玉米体系下作物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间、套作糯玉米一直处于优势位,干重显著高于单作糯玉米,具有间、套作增产优势;间作青刀豆产量较单作低,造成间作体系减产;套作西兰花前期植株小、结球晚,后期加快生育进程,产量与同期单作西兰花相比无明显差异,套作体系增产10.93%~11.57%。 仲惟磊 李增嘉 宁堂原 王瑜 田慎重 胡恒宇关键词:蔬菜 糯玉米 间套作 糯玉米套作西兰花生育动态及产量分析 以单作西兰花和单作糯玉米为对照,探讨了糯玉米/西兰花套作体系下作物生育动态变化和产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套作玉米一直处于优势位,套作西兰花前期生长受到限制,后期由于群体内的生态条件改善,加快其生育进程,与同期单作西兰花相... 仲惟磊 李增嘉 宁堂原 王瑜 田慎重 胡恒宇关键词:糯玉米 套作 西兰花 生育动态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