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茜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淋巴细...
  • 2篇微核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DNA损伤
  • 1篇阻塞性
  • 1篇阻塞性肺疾病
  • 1篇哮喘
  • 1篇哮喘患者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阻塞性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慢性阻塞性肺...
  • 1篇疾病
  • 1篇疾病患者
  • 1篇肺疾病

机构

  • 2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篇任茜
  • 2篇张学良
  • 2篇余勤
  • 2篇谢婧

传媒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2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
2010年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方法选取32例哮喘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5例,缓解期17例,采用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法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结果哮喘患者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26.34±6.79)‰、(2.99±1.66)‰、(7.68±5.26)‰;健康对照组的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分别为(13.16±3.81)‰、(1.72±0.64)‰、(4.59±2.22)‰;微核率、核芽率、染色体桥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微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微核率与病程有相关性(rs=0.424,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DNA的损伤,可能与哮喘的气道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
任茜张学良谢婧余勤
关键词:哮喘DNA损伤微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DNA的损伤及意义。方法采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分析法检测30例COPD患者及24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染色体桥、核芽,以反映COPD患者DNA的损伤及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微核率、染色体桥率、核芽率在COPD患者组的表达率分别为(61.12±14.05)‰、(12.77±6.82)‰、(11.21±5.27)‰,在健康对照组中分别为(2.98±5.21)‰、(4.85±3.29)‰、(3.56±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核率、染色体桥率、核芽率在COPD患者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且COPD患者的微核率和染色体桥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改变均呈负相关(rs=0.0401,P=0.028;rs=-0.549,P=0.002)。结论COPD患者存在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且DNA损伤的程度可能与疾病的严重度相关。
张学良谢婧任茜余勤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NA损伤微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