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泽堂
- 作品数:10 被引量:203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激动素、脱落酸和丙二醛对SOD活性影响及其与SOD构象和疏水性变化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
- 1997年
- 激动素、脱落酸和丙二醛对SOD活性影响及其与SOD构象和疏水性变化间的关系研究伍泽堂候万儒(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南充637000)我们在实验中曾发现激动素(KT)激活小麦SOD活性,脱落酸(ABA)、丙二醛(MDA)抑制小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
- 伍泽堂候万儒
- 关键词:激动素脱落酸丙二醛
- 超氧自由基与叶片衰老时叶绿素破坏的关系(简报)被引量:103
- 1991年
- 小麦幼苗叶尖经ABA处理后,SOD和CAT活性、维生素C、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下降加快;而经KT处理后,则下降减慢。体外试验表明,O_2^-直接引发叶绿素破坏。
- 伍泽堂
- 关键词:叶片衰老叶绿素超氧自由基
- 南黄大麦叶片SOD活性低下的原因研究
- 1998年
- 各苗龄南黄大麦叶片细胞分裂素(CTK)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明显低于早熟三号,SOD同功酶比早熟三号少1条谱带,且SOD同功酶谱带Ⅰ,Ⅲ均窄于早熟三号,但谱带Ⅱ宽度与早熟三号基本一致.外源6BA处理,提高南黄大麦叶片SOD活性,促进SOD同功酶谱带Ⅰ,Ⅲ的增宽,且诱导谱带Ⅳ的形成,但对谱带Ⅱ宽度影响极小.提示南黄大麦叶片SOD活性低下与叶片CTK含量有关.
- 伍泽堂
- 关键词:超氧化物同功酶大麦叶片
- 植物胞外CaM调节机理初探被引量:6
- 1999年
- 利用NAD激酶法和平衡透析法,作者研究了不同pH条件对Ca2+,钙调素(CaM)的结合能力及CaM激活NAD激酶的影响.结果发现:H+不仅能降低Ca2+与CaM的结合能力而且还能显著抑制CaM对NAD激酶的激活.本实验证实了酸性条件下不利于CaM的活性状态的转变,即pH值低时激活CaM需要更多的Ca2+.此研究结果为植物胞外钙调素调节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方面的解释。
- 汤文强白娟武淑萍伍泽堂伍泽堂
- 关键词:细胞外钙调素钙离子植物钙调素
- 用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适宜条件的探讨被引量:4
- 1998年
- 在14~24℃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上升,蛋白质含量实测值与理论值差异逐渐减少;温度高于24℃时,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24℃时,反应时间少于3min,实测值低于理论值;反应时间长于3min,实测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所以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适宜条件是温度不低于24℃,反应时间不少于3min.
- 杨晋伍泽堂
- 关键词:温度蛋白质含量
- 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丙二醛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8
- 1990年
- KT激活SOD活性,但浓度大于10ppm时,激活效应减弱甚至消失;ABA和MDA随着浓度增大,抑制SOD活性的作用加强;KT对ABA抑制SOD活性有拮抗作用,而对MDA抑制SOD活性则没有任何影响;KT,ABA和MDA对粗提液、纯酶液中的SOD活性的影响呈现相对一致的趋势。
- 伍泽堂张刚元
- 关键词:SOD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丙二醛
- 叶绿素铜钠盐定量检测标准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利用分光光度法,测算出叶绿素a铜钠盐和叶绿素b铜钠盐在特殊波长下的比吸光系数,根据Lanmbert-Beer定律,建立起叶绿素铜钠盐定量测定的近似计算方程,并对该方程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 侯万儒伍泽堂徐新民
- 关键词:叶绿素铜钠盐
- 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酶活性与质膜破坏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3
- 1990年
- 分别以6—BA、ABA为衰老延缓剂及加速剂,研究了离体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几种酶活性变化及其与质膜破坏的关系。结果表明,6—BA减缓SOD和CAT活性的下降,抑制MDA积累和质膜破坏。ABA则加速SOD和CAT活性下降,促进MDA积累和质膜破坏。经6—BA与ABA处理的,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处理间差异极小。
- 伍泽堂杨大旗
- 关键词:小麦离体叶片酶活性
- ABA、6—BA对质膜破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1990年
- 以小麦(Tricua aestivum)离体叶片为材料,通过衰老处理,研究其衰老过程中质膜的分解与破坏。结果表明:经脱落酸(ABA)处理的叶片,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抗坏血酸(Vitam C)含量下降加剧,丙二醛(MDA)迅速积累,质膜透性丧失加快,膜破坏迅速;经6-苄氨基嘌呤(6-BA)处理,其SOD活性、Vitam C含量下降减缓,MDA缓慢积累,质膜透性丧失减慢,膜破坏减缓。
- 伍泽堂张刚元
- 关键词:小麦离体叶片质膜6-BA叶片
- 乙醇对衰老质膜破坏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 1991年
- 乙醇在0.25~2.5%范围内,有抑制质膜破坏、丙二醛(MDA)积累的趋势,且抑制效应随乙醇浓度增大而增强,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抗坏血酸(Vc)含量影响不大,说明乙醇是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OH)保护质膜免于破坏。高浓度(5%)的乙醇、加速SOD、CAT 活性及Vc 含量下降,促进质膜破坏、MDA 积累,处理4天,质膜几乎完全破坏,透性高达97.5%,说明高浓度乙醇对叶片有毒害作用。
- 伍泽堂杨大旗
- 关键词:乙醇质膜衰老